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905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所述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包括吸淤座、导杆和集水箱,所述导杆上下两端分别连通至吸淤座和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且连通至所述淤泥泵,所述吸淤座包括吸淤壳、防护壳和下连接管,吸淤壳与防护壳之间设置有粉碎进淤机构,所述下连接管包括同轴设置的下内管和下外管,所述导杆包括同轴设置的中内管和中外管,所述集水箱包括箱体和上连接管,所述箱体为封闭壳体,箱体侧面下部连通至淤泥泵,所述上连接管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内管和上外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减轻清理淤泥时劳动强度大、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清理装置。清理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水网密布,河流纵多,每年在河流、湖泊中都会由于水体中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等的沉淀而产生淤泥。大量的淤泥常年累月的聚积下来,导致河道堵塞,通行能力逐渐减小,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小,蓄水能力下降,等等之类的问题使得自然生态环境遭到威胁。如果河道长期疏于治理,导致大量的底泥淤积在江河湖底,降低了江河湖库防洪、蓄洪、泄洪能力,同时,泥沙的淤积也降低了内陆航道的等级,污染了湖泊河道的水质。传统的清淤方法是工作人员通过直杆将泥浆泵的吸入端按入淤泥中,工作人员需频繁操作以便清理不同区域的淤泥,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如果淤泥较稀,吸取淤泥时会带出大量的水,不仅不便于收集,还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如果淤泥较干,淤泥会粘接成块,不便于泥浆泵抽出,需要工作人员将淤泥打散,进一步加大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或至少减轻清理淤泥时劳动强度大、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所述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设置于行走机构且与行走机构的淤泥泵连接,所述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包括吸淤座、导杆和集水箱,所述导杆上下两端分别连通至吸淤座和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且连通至所述淤泥泵;
[0006]所述吸淤座包括吸淤壳、防护壳和下连接管,所述吸淤壳和防护壳均呈下端开口的圆筒状,吸淤壳同轴设置于防护壳内,吸淤壳与防护壳之间设置有粉碎进淤机构,所述下连接管包括同轴设置的下内管和下外管,所述下内管下端连通至吸淤壳顶面,所述下外管下端封闭,下外管下部圆周外侧连通至防护壳顶面;
[0007]所述导杆包括同轴设置的中内管和中外管,所述中内管和中外管下端分别与下内管和下外管上端密封连接;
[0008]所述集水箱包括箱体和上连接管,所述箱体为封闭壳体,箱体侧面下部连通至淤泥泵,所述上连接管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内管和上外管,所述上内管上端连通至箱体底面,所述上外管上端封闭,上外管上部圆周外侧连通至箱体侧面上部,所述上内管和上外管下端分别与中内管和中外管上端密封连接。
[0009]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可优先选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优选的,所述导杆为轴向阵列设置的若干个。
[0011]优选的,所述粉碎进淤机构包括电机、柔性轴和桨叶组件,所述柔性轴呈环形且位
于吸淤壳和防护壳之间,柔性轴与吸淤座转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吸淤座且与柔性轴传动连接,多组所述桨叶组件以吸淤壳的轴心为中心圆周阵列设置于柔性轴圆周外侧。
[0012]优选的,所述桨叶组件包括粉碎桨和进淤桨,所述粉碎桨螺旋缠绕于柔性轴圆周外侧,粉碎桨远离柔性轴的一端呈刃状,所述进淤桨包括多个平板状的桨板,所述桨板沿柔性轴轴向设置,多个桨板沿柔性轴圆周外侧均匀圆周阵列设置。
[0013]优选的,每组所述桨叶组件包括一个粉碎桨和两个进淤桨,两个所述进淤桨分别位于所述粉碎桨两侧。
[0014]优选的,所述下外管下部设置有多个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与桨叶组件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分流管上端连通至下外管、下端连通至防护壳,分流管与防护壳连通处位于桨叶组件上方。
[0015]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面为斜面,箱体与淤泥泵连接处位于斜面下部。
[0016]优选的,所述箱体内上部横向设置有滤网,所述上外管与箱体连通处位于所述滤网上方。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设置有集水箱,带水的淤泥先吸入集水箱中,淤泥沉淀于集水箱底部并由淤泥泵吸出,集水箱上部的水回流至清理的河道内,不仅便于收集清理出的淤泥,还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0019]本技术的吸淤壳呈圆筒状,无论吸淤座在平面内如何移动均能有效抽取淤泥,吸淤壳圆周外侧设置有粉碎进淤机构,粉碎进淤机构将粘接成块的淤泥打散并拨向吸淤壳内,便于淤泥泵抽取,同时抽出的水会回流至粉碎进淤机构的桨叶组件处,使结块的淤泥更易打散,无需工作人员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吸淤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吸淤座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吸淤座的仰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粉碎进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的集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的集水箱的结构剖视图;
[0028]其中:1

吸淤壳;2

防护壳;3

下连接管;4

粉碎进淤机构;5

导杆;6

集水箱;7

分流管;8

滤网;301

下内管;302

下外管;401

电机;402

柔性轴;403

粉碎桨;404

进淤桨;501

中内管;502

中外管;601

箱体;602

上内管;603

上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
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下面将结合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

8所示,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设置于行走机构且与行走机构的淤泥泵连接,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包括吸淤座、导杆5和集水箱6,导杆5上下两端分别连通至吸淤座和集水箱6,集水箱6可拆卸设置于行走机构且连通至淤泥泵;
[0033]吸淤座包括吸淤壳1、防护壳2和下连接管3,吸淤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所述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设置于行走机构且与行走机构的淤泥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包括吸淤座、导杆(5)和集水箱(6),所述导杆(5)上下两端分别连通至吸淤座和集水箱(6),所述集水箱(6)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且连通至所述淤泥泵;所述吸淤座包括吸淤壳(1)、防护壳(2)和下连接管(3),所述吸淤壳(1)和防护壳(2)均呈下端开口的圆筒状,吸淤壳(1)同轴设置于防护壳(2)内,吸淤壳(1)与防护壳(2)之间设置有粉碎进淤机构(4),所述下连接管(3)包括同轴设置的下内管(301)和下外管(302),所述下内管(301)下端连通至吸淤壳(1)顶面,所述下外管(302)下端封闭,下外管(302)下部圆周外侧连通至防护壳(2)顶面;所述导杆(5)包括同轴设置的中内管(501)和中外管(502),所述中内管(501)和中外管(502)下端分别与下内管(301)和下外管(302)上端密封连接;所述集水箱(6)包括箱体(601)和上连接管,所述箱体(601)为封闭壳体,箱体(601)侧面下部连通至淤泥泵,所述上连接管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内管(602)和上外管(603),所述上内管(602)上端连通至箱体(601)底面,所述上外管(603)上端封闭,上外管(603)上部圆周外侧连通至箱体(601)侧面上部,所述上内管(602)和上外管(603)下端分别与中内管(501)和中外管(502)上端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5)为轴向阵列设置的若干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携式淤泥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进淤机构(4)包括电机(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艳伟雷金璐张振听崔琳侯由迪万梦洋杨超朱川赵顺新王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永坤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