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技术

技术编号:3378886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其中,该换热器包括集液管、集气管、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组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三管路连通集液管和集气管;第二换热管组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管路和第四管路连通集液管和集气管;第一管路设有第一电磁阀,第四管路设有第二电磁阀;或者,第二管路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三管路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磁阀远离集液管的一端,第二端连接第二电磁阀远离集气管的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在大负荷运行状态和小负荷运行状态下均能提高换热效果。换热效果。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和应用该换热器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现有热泵空调换热器而言,在制冷、制热、不同的运行频率各种运行状态下换热器的流路都是相同的,而大量研究表明不同负荷下室内外换热器的最佳流路是不相同的。当在小负荷或低频状态下运行时其压力损失较小,这时我们需要采用较少的分路数来提高冷媒流速增大换热系数;当在大负荷或中高频状态下运行时,与流速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相比,压力损失产生的对数平均温差减小对换热量的影响占主导因素,这时我们需要采用较多的分路数来提高换热量。如此一来对于同一个换热器就无法做到根据实际运行情况的不同来改变换热器流路。
[0003]现有的技术中也有针对高频和低频不同模式时改变流路的空调换热器,但现有的换热器特异性较强,模块化程度低,难以适应换热面积大的大能力空调;流路变化时仅限于增加或减少若干条流路,变化方式少,适应空调负荷变化的能力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换热器,旨在改善换热器适应空调负荷变化能力较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换热器,包括集液管、集气管、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及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三管路连通所述集液管和所述集气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管路和第四管路连通所述集液管和所述集气管;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电磁阀设于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电磁阀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远离所述集液管的一端,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远离所述集气管的一端。
[0006]可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常用换热管组,所述常用换热管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
[0007]可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常用换热管组串联,且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限定为由靠近所述集液管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集气管的一端。
[0008]可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过冷换热管组,所述过冷换热管组连接所述集液管远离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一端。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均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并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并联设置。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所述换热器为上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包括:
[0011]获取所述换热器的运行状态,当所述换热器处于第一负荷运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当所述换热器处于第二负荷运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其中,所述第一负荷大于所述第二负荷。
[0012]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应用于制冷系统,且作为冷凝器时,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换热器连接;获取所述换热器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
[0013]获取室外温度为T4和压缩机频率为F,当T4≥a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一负荷运行状态;
[0014]或者,当b≤T4<a,且F≥k*(Fmax+Fmin)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一负荷运行状态;
[0015]或者,当T4<b,且F≥m*(Fmax+Fmin)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一负荷运行状态;
[0016]其中26℃≤a≤35℃,10℃≤b≤25℃,1/3≤k≤5/8,5/8≤m≤7/8。
[0017]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应用于制冷系统,且为冷凝器模块时,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换热器连接;获取所述换热器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
[0018]获取室外温度为T4和压缩机频率为F,当b≤T4<a,且F<k*(Fmax+Fmin)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二负荷运行状态;
[0019]或者,当T4<b,且F<m*(Fmax+Fmin)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二负荷运行状态;
[0020]其中,26℃≤a≤35℃,10℃≤b≤25℃,1/3≤k≤5/8,5/8≤m≤7/8。
[0021]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应用于制冷系统,且作为蒸发器时,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换热器连接;获取所述换热器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
[0022]获取室外温度为T4和压缩机频率为F,当T4<c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一负荷运行状态;
[0023]或者,当c≤T4<d,且F≥k*(Fmax+Fmin)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一负荷运行状态;
[0024]或者,当T4>d,且F≥m*(Fmax+Fmin)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一负荷运行状态;
[0025]其中0≤c≤6℃,6℃≤d≤20℃,1/3≤k≤5/8,5/8≤m≤7/8。
[0026]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应用于制冷系统,且为蒸发器模块时,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换热器连接;获取所述换热器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
[0027]获取室外温度为T4和压缩机频率为F,当c≤T4<d,且F<k*(Fmax+Fmin)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二负荷运行状态;
[0028]或者,当T4>d,且F<m*(Fmax+Fmin)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二负荷运行状态;
[0029]其中,0≤c≤6℃,6℃≤d≤20℃,1/3≤k≤5/8,5/8≤m≤7/8。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换热器的流路控制程序,所述换热器的流路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的步骤。
[0031]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0032]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室外机内。
[003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的换热器在大负荷运行状态时,通过导通第一电磁阀,则该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能够使得从集液管流出的相变工质同时沿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流向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且经过第一换热管组换热后形成气态的相变工质接着流向第三管路,经过第二换热管组换热后形成气态的相变工质接着流向第四管路,通过导通第二电磁阀,则相变工质能够从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均流出,并共同汇合至集气管内;而该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同样能够使得从集气管流出的相变工质同时沿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分别流向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且经过第一换热管组换热后冷凝后的相变工质接着流向第一管路,经过第二换热管组换热后冷凝后的相变工质接着流向第二管路,进而共同汇合至集液管内,从而无论在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还是冷凝器时,只要其在大负荷运行状态下,相变工质的流路的数量则为第一换热管组与第二换热管组的总和,即流路数量较多,从而提高了在大负荷运行模式下的换热量,实现了较佳的换热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管;集气管;若干第一换热管组,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集液管,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通所述集气管;若干第二换热管组,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一端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所述集液管,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连通所述集气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电磁阀设于所述第四管路;及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远离所述集液管的一端,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远离所述集气管的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常用换热管组,所述常用换热管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常用换热管组串联,且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限定为由靠近所述集液管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集气管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过冷换热管组,所述过冷换热管组连接所述集液管远离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一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均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并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并联设置。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所述换热器的运行状态;当所述换热器处于第一负荷运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当所述换热器处于第二负荷运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其中,所述第一负荷大于所述第二负荷。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应用于制冷系统,且作为冷凝器时,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换热器连接;获取所述换热器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获取室外温度为T4和压缩机频率为F;当T4≥a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一负荷运行状态;或者,当b≤T4<a,且F≥k*(Fmax+Fmin)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一负荷运行状态;或者,当T4<b,且F≥m*(Fmax+Fmin)时,判定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一负荷运行状态;
其中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刚张浩陈磊吴恒陶骙樊超超黎顺全褚雯霄邵艳坡王秋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