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878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分时采用多种处理模式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在喂食前,养殖水体流入竖流分离装置去除比重大的固体污物,随后流入生物槽群组中进行生物净化,净化后流回养殖池中;在进食后的排便高峰期,养殖水体流入竖流分离装置过滤后经水泵流回养殖池中;在竖流分离装置的储污腔收集满时,从竖流分离装置排出固体污物,随后进入微滤机过滤,从微滤机排出的固体污物进入养菌装置进行养菌;在养殖水体的水质达到水产动物的平衡点时,对养殖水体用已深度净化的水进行部分替换。该方法和系统分时高效处理养殖水体且水体循环仅需提升微小水位差,因而能耗低,极大地降低养殖成本。极大地降低养殖成本。极大地降低养殖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密度循环水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是当今最先进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养殖密度高、占地少、受自然环境影响小、节约水资源、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病虫害少、高投入高产出等优点。然而,由于其养殖密度高,鱼在吃食后排出大量的粪便,导致水质恶化较快,如果养殖水体得不到快速净化,鱼就会得病或死亡。
[0003]CN110679534A公开了一种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紫外线杀菌器、旋流过滤器、恒温机、制氧机、溶氧锥、滚筒微滤机、溶氧泵、平衡池、脱气泵、循环泵、蛋白质分离器、臭氧机、设备风机、生物过滤器和脱气杀菌处理器,设备繁多,购置成本高,此外该系统自投入使用后一直持续运行,而且满负荷运行,在鱼喂食前以及夜间,鱼的排泄量少,水体中污染物较少,若全天满负荷运行,能耗相当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从而导致循环水养殖一直得不到大规模的推广和普及。
[0004]CN104430134B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节地的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系统,虽然通过降低生物滤床的有效深度减少了曝气能耗,以及使用一级水泵提水实现节能,但是该系统自从投入使用后,滚筒过滤机、涡旋固液分离器和水泵等设备一直不停地运转,这些设备的功耗是相当大的,导致该系统的总能耗并没有得到有效降低,其次,滚筒过滤机运行时间长了容易堵塞,冲洗时会把大颗粒固体污物变成小颗粒固体污物,造成水中的小颗粒固体污物增多,给后续的水处理带来难度。此外,由于养殖水体中残饵和粪便的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是不断变化的,导致生物滤床内生物菌的氮源和碳源的供应不稳定,生物菌会饿死,进而影响生物滤床的生物净化效率。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和系统。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8]一种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其分时采用多种处理模式中的一种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所述多种处理模式包括:
[0009]处理模式一,养殖水体在微小势能差的作用下从养殖池流入竖流分离装置,比重大的固体污物进入储污腔,去除固体污物后的水经低扬程水泵流回养殖池中,所述处理模式一为短程循环;
[0010]处理模式二,养殖水体在微小势能差的作用下从养殖池流入竖流分离装置,比重大的固体污物进入储污腔,去除固体污物后的水流入生物槽群组,通过生物菌群进行净化,
并根据高密度养殖的水质需求及时向生物槽群组中补充生物菌群以使养殖池中水体快速达到水相、藻相和菌相平衡,生物净化后的水经低扬程水泵流回养殖池中;
[0011]处理模式三,从竖流分离装置的储污腔排出固体污物,随后进入微滤机,从微滤机排出的固体污物进入养菌装置进行养菌,被微滤机滤除的固体污物进入发酵池中用于制作肥料;
[0012]处理模式四,对养殖水体用已深度净化的水进行部分替换,养殖水体首先在微小势能差的作用下进入蛋白除沫器以去除小粒径固体悬浮物,在流入蛋白除沫器的养殖水体达到部分换水的比例后,将已深度净化的水补充到养殖池内,被替换的养殖水体去除固体悬浮物后进入深度净化装置通过生物菌群进行净化,在生物净化过程中曝气并将养菌装置的生物菌补充到深度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水经沉淀、消毒杀菌后供养殖池内水体下一轮部分替换用;
[0013]其中,在喂食前0.5~1小时运行处理模式二,在鱼吃食后的排便高峰期运行处理模式一,在竖流分离装置的储污腔收集满时运行处理模式三,在养殖水体达到所养殖的水产动物的平衡点时运行处理模式四,在养殖水体的水质达到高密度养殖的水质需求后,所述各处理模式处于关闭状态;
[0014]养殖池、所述竖流分离装置和所述生物槽群组依次存在微小水位差,所述生物槽群组的每个生物槽之间存在微小水位差,以确保养殖水体在所述各处理模式开启后能够按照连通器原理在所述装置之间流动,所述水位差与生物槽群组中的填料孔隙率有关。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式一一次运行时间为0.5~1小时,所述处理模式二一次运行时间为1~2小时,所述处理模式三的运行频率为1~3周一次,一次运行时间为5分钟到半小时,所述处理模式四的运行频率为1~2月一次,每次用深度净化装置处理后的水替换养殖池中水体的比例为20%~50%。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位差在5~30厘米之间。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式二对生物槽群组全天候补氧以保证生物菌群的活性。
[0018]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实现前述方法的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竖流分离装置、微滤机、第一和第二水泵、养菌装置、生物槽群组、蛋白除沫器、深度净化装置和消毒杀菌装置,其中
[0019]所述养殖池、竖流分离装置和第一水泵串联构成第一循环回路,养殖池与所述竖流分离装置存在微小水位差,养殖水体在微小势能差的作用下从养殖池流入竖流分离装置,比重大的固体污物进入储污腔,去除固体污物后的水经低扬程水泵流回养殖池中;
[0020]所述养殖池、竖流分离装置、生物槽群组和第二水泵串联构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养殖池、竖流分离装置与生物槽群组依次存在微小水位差,养殖水体在微小势能差的作用下从养殖池流入竖流分离装置,比重大的固体污物进入储污腔,去除固体污物后的水流入生物槽群组,通过生物菌群进行净化,并根据高密度养殖的水质需求及时向生物槽群组中补充生物菌群以使养殖池中水体快速达到水相、藻相和菌相平衡,生物净化后的水经低扬程水泵流回养殖池中;
[0021]所述竖流分离装置、微滤机和养菌装置串联构成养菌支路,从竖流分离装置的储污腔排出固体污物,随后进入微滤机,从微滤机排出的固体污物进入养菌装置用于养菌,被
微滤机滤除的固体污物进入发酵池中用于制作肥料;
[0022]所述养殖池、蛋白除沫器、深度净化装置和消毒杀菌装置串联构成换水循环回路,所述养殖池、蛋白除沫器、深度净化装置和消毒杀菌装置依次存在微小水位差,养殖水体首先在微小势能差的作用下进入蛋白除沫器以去除小粒径固体悬浮物,在流入蛋白除沫器的养殖水体达到部分换水的比例后,将已深度净化的水补充到养殖池内,被替换的养殖水体去除固体悬浮物后进入深度净化装置通过生物菌群进行净化,在生物净化过程中曝气并将养菌装置的生物菌补充到深度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水经沉淀、消毒杀菌后供养殖池内水体下一轮部分替换用;
[0023]在喂食前0.5~1小时运行第二循环回路,在鱼吃食后的排便高峰期运行第一循环回路,在竖流分离装置的储污腔收集满时运行养菌支路,在养殖水体的水质达到所养殖的水产动物的平衡点时运行换水循环回路,在养殖水体的水质达到高密度养殖的水质需求后,所述第一和第二循环回路、养菌支路和换水循环回路关闭水循环;
[0024]养殖池、所述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分时采用多种处理模式中的一种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所述多种处理模式包括:处理模式一,养殖水体在微小势能差的作用下从养殖池流入竖流分离装置,比重大的固体污物进入储污腔,去除固体污物后的水经低扬程水泵流回养殖池中,所述处理模式一为短程循环;处理模式二,养殖水体在微小势能差的作用下从养殖池流入竖流分离装置,比重大的固体污物进入储污腔,去除固体污物后的水流入生物槽群组,通过生物菌群进行净化,并根据高密度养殖的水质需求及时向生物槽群组中补充生物菌群以使养殖池中水体快速达到水相、藻相和菌相平衡,生物净化后的水经低扬程水泵流回养殖池中;处理模式三,从竖流分离装置的储污腔排出固体污物,随后进入微滤机,从微滤机排出的固体污物进入养菌装置进行养菌,被微滤机滤除的固体污物进入发酵池中用于制作肥料;处理模式四,对养殖水体用已深度净化的水进行部分替换,养殖水体首先在微小势能差的作用下进入蛋白除沫器以去除小粒径固体悬浮物,在流入蛋白除沫器的养殖水体达到部分换水的比例后,将已深度净化的水补充到养殖池内,被替换的养殖水体去除固体悬浮物后进入深度净化装置通过生物菌群进行净化,在生物净化过程中曝气并将养菌装置的生物菌补充到深度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水经沉淀、消毒杀菌后供养殖池内水体下一轮部分替换用;其中,在喂食前0.5~1小时运行处理模式二,在鱼吃食后的排便高峰期运行处理模式一,在竖流分离装置的储污腔收集满时运行处理模式三,在养殖水体达到所养殖的水产动物的平衡点时运行处理模式四,在养殖水体的水质达到高密度养殖的水质需求后,所述各处理模式处于关闭状态;养殖池、所述竖流分离装置和所述生物槽群组依次存在微小水位差,所述生物槽群组的每个生物槽之间存在微小水位差,以确保养殖水体在所述各处理模式开启后能够按照连通器原理在所述装置之间流动,所述水位差与生物槽群组中的填料孔隙率有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式一一次运行时间为0.5~1小时,所述处理模式二一次运行时间为1~2小时,所述处理模式三的运行频率为1~3周一次,一次运行时间为5分钟到半小时,所述处理模式四的运行频率为1~2月一次,每次用深度净化装置处理后的水替换养殖池中水体的比例为20%~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差在5~30厘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式二对生物槽群组全天候补氧以保证生物菌群的活性。5.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节能型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竖流分离装置、微滤机、第一和第二水泵、养菌装置、生物槽群组、蛋白除沫器、深度净化装置和消毒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竖流分离装置和第一水泵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康明蓝世勇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九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