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61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该电路包括过流保护主电路、脉宽调制芯片电压过流关闭电路以及采样基准电路;所述过流保护主电路与脉宽调制芯片电压过流关闭电路连接,所述采样基准电路与过流保护主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在电源输出发生过流时,有效切断输出,而且能够实现输出打嗝保护,保护后级系统不受损失,而且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宜推广应用。适宜推广应用。适宜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具有轻巧,高频化,功耗低,效率高,噪声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用电器、工业设备、军用电子装备、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然而,随着开关电源的广泛应用,对其可靠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性能满足供电设备的需求,对其自身保护措施也提高了要求,一旦电源输出发生过流时,开关电源需要关闭其输出电压,保护后级系统不受损坏,可是现有的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方案还不够完善,普遍存在可靠性差,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该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来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该电路包括过流保护主电路、脉宽调制芯片电压过流关闭电路以及采样基准电路;所述过流保护主电路与脉宽调制芯片电压过流关闭电路连接,所述采样基准电路与过流保护主电路连接。
[0006]特别地,所述过流保护主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解电容CD1、电解电容CD2、电阻R1、电阻R2、电感L1、电阻R3、电阻R4、电容C1、运算放大器A1A、电阻R6、电容C2、电阻R7、光耦输入端PC1A、电阻R8、电容C3、电阻R9、电容C5、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6、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6;其中,所述二极管D1正极连接变压器绕组的一端,二极管D1负极与电感L1的一端、电解电容CD1正极、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光耦输入端PC1A的正极、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A1B的输出端,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D2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D1负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变压器绕组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解电容CD2负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1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A1A的反向输入端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A的输出端、电阻R8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1A的电源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1A的接地端接地,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1B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A1B的输出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B的同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4的
另一端接采样基准电路。
[0007]特别地,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电压过流关闭电路包括光耦输出端PC1B、电阻R5、电阻R10、三级管Q1、电阻R15以及电容C4;其中,所述光耦输出端PC1B的集电极接脉宽调制芯片的电源端、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漏极连接,三极管Q1的源极接地,电阻R15的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栅极、电容C4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光耦输出端PC1B的发射极。
[0008]特别地,所述采样基准电路包括电阻R17、电容C7以及可控精密稳压源A2;其中,所述电阻R17的一端与可控精密稳压源A2的阴极、电容C7的一端、基准端、可控精密稳压源A2的参考极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可控精密稳压源A2的阳极接地,电阻R17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A1A的电源端。
[0009]基于上述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该开关电源采用上述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
[0010]本技术提出的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不仅能够在电源输出发生过流时,有效切断输出,而且能够实现输出打嗝保护,保护后级系统不受损失,而且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宜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中过流保护主电路结构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中脉宽调制芯片电压过流关闭电路结构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中采样基准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15]实施例一
[00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该电路包括过流保护主电路、脉宽调制芯片电压过流关闭电路以及采样基准电路;所述过流保护主电路与脉宽调制芯片电压过流关闭电路连接,所述采样基准电路与过流保护主电路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过流保护主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解电容CD1、电解电容CD2、电阻R1、电阻R2、电感L1、电阻R3、电阻R4、电容C1、运算放大器A1A、电阻R6、电容C2、电阻R7、光耦输入端
PC1A、电阻R8、电容C3、电阻R9、电容C5、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6、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6;其中,所述二极管D1正极连接变压器绕组的一端,二极管D1负极与电感L1的一端、电解电容CD1正极、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光耦输入端PC1A的正极、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A1B的输出端,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D2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D1负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变压器绕组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解电容CD2负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1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A1A的反向输入端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A的输出端、电阻R8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1A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过流保护主电路、脉宽调制芯片电压过流关闭电路以及采样基准电路;所述过流保护主电路与脉宽调制芯片电压过流关闭电路连接,所述采样基准电路与过流保护主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输出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主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解电容CD1、电解电容CD2、电阻R1、电阻R2、电感L1、电阻R3、电阻R4、电容C1、运算放大器A1A、电阻R6、电容C2、电阻R7、光耦输入端PC1A、电阻R8、电容C3、电阻R9、电容C5、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6、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6;其中,所述二极管D1正极连接变压器绕组的一端,二极管D1负极与电感L1的一端、电解电容CD1正极、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光耦输入端PC1A的正极、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A1B的输出端,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D2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D1负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变压器绕组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解电容CD2负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1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A1A的反向输入端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A的输出端、电阻R8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1A的电源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1A的接地端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尤陈智鹏周月东高伟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金赛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