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肋间距和肋高渐变的岩石锚杆
[0001]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支护
,具体来说是一种肋间距和肋高渐变的岩石锚杆。
技术介绍
[0002]在岩土工程中,为了减少围岩因应力状态改变发生变形、塌陷或失稳等情况,通常需要使用锚杆对围岩进行锚固。锚杆支护是以锚杆为主体的支护结构的总称,是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经济的支护方式,能适应大多数工程地质需要。
[0003]注浆锚杆常采用的方式是先在岩土层内钻锚孔,再把锚杆连接到钻机上推进到锚孔的孔底,然后放入锚固剂,待锚固剂凝固后锚杆锚固于岩体内;最后在锚杆伸出岩体的一端拧上螺母,使支护体与围岩本身形成一个统一的能够承受载荷的结构体,以此阻止或延缓围岩的变形发展。
[0004]但是,如图1所示,现有锚杆整个杆体上的肋间距L均匀、肋高d一致,而围岩发生变形时,其对锚杆靠近锚固界面的部分具有拉力作用,使锚杆外侧的肋附近发生局部应力集中,易对锚固界面或者锚固剂内部造成破坏,甚至延展成裂纹,导致锚杆的锚固长度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肋间距和肋高渐变的岩石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逐渐向锚孔内端延伸的自由段(1)、过渡段(2)、锚固段(3)、加强段(4),所述自由段(1)、过渡段(2)、锚固段(3)、加强段(4)的肋间距依次减小,所述自由段(1)、过渡段(2)、锚固段(3)、加强段(4)的肋高依次增大,所述加强段(4)位于稳定岩层(6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肋间距和肋高渐变的岩石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段(1)的肋间距不大于48mm,所述加强段(4)的肋间距不小于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肋间距和肋高渐变的岩石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段(4)的肋高不大于1.4mm,所述自由段(1)的肋高不小于0.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肋间距和肋高渐变的岩石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段(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与锚孔适配的锥形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五一,李育宗,金昊鹏,庞建勇,刘颖志,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