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万专利>正文

高效清扫垃圾簸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39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效清扫垃圾簸箕,包括盛垃圾的底板(1),底板周边有一段为敞口边(3),其余周边设有竖挡板(6),其特征是簸箕敝口边设有齿形段(2)。(*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高效清扫垃圾簸箕(一)
:本技术属家庭洗涤或清扫类(A47L)。用於家庭、公共场所、马路等处的清扫。(二)
技术介绍
:现有的清扫垃圾的簸箕其扫进垃圾的敝口边为全直线段,虽然该处做成一斜面,有助於垃圾的扫进,但因扫入的全部垃圾移动方向均与该全直线段垂直,因此全直线段始终有阻止垃圾向前移动的作用。所以,此种簸箕往往需要清扫多次,该全直线段处仍会留下一定的直线分布的垃圾细灰。即清扫垃圾效率低,难干净彻底。(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解决上述清扫垃圾的簸箕,效率低,难扫干净的缺陷。其技术方案如下:高效清扫垃圾簸箕,包括盛垃圾的底板1,底板周边有一段为敝口边3,其余周边设有竖挡板6,其特征是簸箕敝口边设有齿形段2。还可在敝口边的两端头设一或二段直线段4。还可在距离敝口边一定距离处设一条横凸条5。齿形段2中各齿为形状相同的等腰三角形,齿根2.1的开度角α取为45°~120°之间;齿深A1为簸箕总深度A的5~10%;或增设齿高度各侧面均为斜面2.2~2.4。直线段宽度b取敝口边宽度B的5~10%。横凸条5距齿形段齿底2.1距离A2取为5~8mm,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其高度h取为8~12mm,其夹角β取为90°~150°,与水平的夹角β2>β1。工作过程:第一步,扫帚将垃圾推向齿形处,垃圾在扫帚推动下可以沿齿形开口的斜边向内移动,并进入底板1内,最后留在地面上的只有与齿数相同的在齿根2.1处的以点分布的微少的细灰。笫2步,将点分布的细灰扫集在直线段4处一次扫入底板内。如果敞口边作成无直线段4,全是齿形段2,则工作过程只需要第一步。本技术有益效果:1.克服现有全直线段簸箕清扫效率低,不彻底缺陷,-->清扫垃圾只需上述一步或两步,便可干净彻底清扫干净,且清扫效率大大提高。2.设横凸条,可防止带水垃圾扫入簸箕后又往外流水,避免已扫干净的地面再次污染。 3.设凹槽8和竖凸条7可防止垃圾或塑料袋吸附於簸箕底板表面而难以倾倒干净。(四)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俯视图图2图1A-A剖视图图3图1B-B剖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簸箕由梯形底板1、敞口边3、带竖挡板6的其余三边以及手提竖杆9组成。敝口边3设有较长的齿形段2,靠敞口边一端头设较短的直线段4。各齿为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即齿根开度角α为90°,齿深A1取为18mm,簸箕总深度A为220mm。A1/A约为8%。敞口边宽B为220mm,直线段宽b取为30mm,b/B约为14%。防污水流出的横凸条5距齿根2.1距离A2取为6mm。凹槽8设一个,竖凸条7设13条。见图2,横凸条5截面为三角形,其夹角β取为135°,高度h为10mm。与水平方向夹角β2为30°,β1为15°。见图3,齿形2高度方向(即底板厚度δ方向)齿侧面均为斜面2.2、2.3、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高效清扫垃圾簸箕,包括盛垃圾的底板(1),底板周边有一段为敝口边(3),其余周边设有竖挡板(6),其特征是簸箕敝口边设有齿形段(2)。2.按权利要求1所述簸箕,其特征是在敝口边的两端头设一或二段直线段(4)。3.按权利要求1所述簸箕,其特征是距离敝口边一定距离处设一条横凸条(5)。4.按权利要求1所述簸箕,其特征是齿形段(2)中各齿为形状相同的等腰三角形;齿根(2.1)的开度角α取为45°~120°之间;齿深A1为簸箕总深度A的5~10%;或增设齿高度各侧面均为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万
申请(专利权)人:徐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