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双层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32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双层面料,包括面料上层与面料下层,所述面料上层由上层经纱与上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面料下层由下层经纱与下层纬纱交织而成,在面料上层和面料下层之间还设有抗菌层,该抗菌层由抗菌纬纱与中间层经纱交织而成,所述中间层经纱分为第一中间层经纱和第二中间层经纱,所述第一中间层经纱按照每过一根抗菌纬纱、再压一根上层纬纱的方式循环交织,所述第二中间层经纱则按每压一根抗菌纬纱、再过一根下层纬纱的方式循环交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层面料具有优异长久的抗菌性能,整体透气性能良好,保暖舒适等。保暖舒适等。保暖舒适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双层面料


[0001]本技术属于功能性面料
,涉及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双层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抗菌面料,是在后整理工艺中通过追加助剂的方式实现抗菌,但这种面料多次洗涤后,抗菌性能逐渐降低。另外,有些方案是直接采用银纤维等作为经纬纱织成纱线,但是,由于银纤维往往是裸露在外表面,很容易在日常穿着洗涤等过程中磨损而脱落或丧失其功能。如中国专利CN214188741U公开了一种抗菌除臭银纤维涤纶针织床垫面料,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排布的肌肤层、隔离层、银纤维层和面层。该专利通过设置内部的银纤维层来提高其抗菌等方面的性能,但是其功能层较多,且各功能层之间一般是通过粘结剂等复合起来,而这不仅增大了面料的厚度,同时,也对其透气性等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双层面料,具有优异长久的抗菌性能,整体透气性能良好,保暖舒适等。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双层面料,包括面料上层与面料下层,所述面料上层由上层经纱与上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面料下层由下层经纱与下层纬纱交织而成,在面料上层和面料下层之间还设有抗菌层,该抗菌层由抗菌纬纱与中间层经纱交织而成,所述中间层经纱分为第一中间层经纱和第二中间层经纱,所述第一中间层经纱按照每过一根抗菌纬纱、再压一根上层纬纱的方式循环交织,所述第二中间层经纱则按每压一根抗菌纬纱、再过一根下层纬纱的方式循环交织。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间层经纱由一根石墨烯纤维与两根棉纤维加捻而成。
[0007]更进一步的,所用石墨烯纤维与棉纤维的细度为70D。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抗菌纬纱由一根银纤维与三根太极石纤维加捻而成。
[0009]更进一步的,所用银纤维与太极石纤维的细度为60D。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层经纱按照每过一根上层纬纱、再压一根上层纬纱的方式循环交织。
[0011]更进一步的,沿纬向相邻的两根上层经纱的牵经方向正好相反。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下层经纱按照每过一根下层纬纱、再压一根下层纬纱的方式循环交织。
[0013]更进一步的,沿纬向相邻的两根下层经纱的牵经方向也正好相反。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下层经纱与下层纬纱均采用中空涤纶纤维与棉纤维交缠加捻而成。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在面料上层和面料下层之间设置抗菌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整体面料的抗菌
性能,同时,利用独特的编织结构可以使得抗菌层作为中间连接层,从而将面料上层、面料外层连成一个整体,不仅省去了常规需要额外采用粘结剂等复合各面料层的额外工序,同时,在抗菌层连接上下两层面料时,抗菌纬纱也可以始终被上下层面料包裹,避免了日常穿着洗涤等过程中外界对其的磨损等,有利于面料整体抗菌性能的长时间发挥。
[0017](2)通过位于中间的抗菌层的特殊编织结构,配合所采用的由石墨烯纤维等加捻而成的中间层经纱等,可以快速的对上下层面料各部位所产生的静电进行传导,避免静电积累而产生发电现象。
[0018](3)面料上层与面料下层采用对称的编织方式,且采用较为致密的编织结构,配合所采用的中空涤纶纤维等加捻制成的经纬纱,可以有效提高面料的保暖效果,同时,抗菌层中所用的石墨烯纤维、太极石纤维等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暖等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双层面料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圆圈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说明:
[0022]1‑
面料上层,11

上层经纱,12

上层纬纱,2

面料下层,21

下层经纱,22

下层纬纱,3

抗菌层,31

抗菌纬纱,32

第一中间层经纱,33

第二中间层经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4]以下各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的原料或处理技术,则表明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市售原料或常规处理技术。
[0025]实施例1:
[0026]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双层面料,包括面料上层1与面料下层2,面料上层1由上层经纱11与上层纬纱12交织而成,面料下层2由下层经纱21与下层纬纱22交织而成,在面料上层1和面料下层2之间还设有抗菌层3,该抗菌层3由抗菌纬纱31与中间层经纱交织而成,中间层经纱分为第一中间层经纱32和第二中间层经纱33,第一中间层经纱32按照每过一根抗菌纬纱31、再压一根上层纬纱12的方式循环交织,第二中间层经纱33则按每压一根抗菌纬纱31、再过一根下层纬纱22的方式循环交织。中间层经纱由一根石墨烯纤维与两根棉纤维加捻而成,所用石墨烯纤维与棉纤维的细度为70D。抗菌纬纱31由一根银纤维与三根太极石纤维加捻而成,所用银纤维与太极石纤维的细度为60D。上层经纱11按照每过一根上层纬纱12、再压一根上层纬纱12的方式循环交织,沿纬向相邻的两根上层经纱11的牵经方向正好相反。下层经纱21按照每过一根下层纬纱22、再压一根下层纬纱22的方式循环交织,沿纬向相邻的两根下层经纱21的牵经方向也正好相反。上层经纱11、上层纬纱12、下层经纱21与下层纬纱22均采用中空涤纶纤维与棉纤维交缠加捻而成。
[0027]本实施例的双层面料通过在面料上层1和面料下层2之间设置抗菌层3,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整体面料的抗菌性能,同时,利用独特的编织结构可以使得抗菌层3作为中间连接
层,从而将面料上层1、面料外层连成一个整体,不仅省去了常规需要额外采用粘结剂等复合各面料层的额外工序,同时,在抗菌层3连接上下两层面料时,抗菌纬纱31也可以始终被上下层面料包裹,避免了日常穿着洗涤等过程中外界对其的磨损等,有利于面料整体抗菌性能的长时间发挥。同时,通过位于中间的抗菌层3的特殊编织结构,配合所采用的由石墨烯纤维等加捻而成的中间层经纱等,可以快速的对上下层面料各部位所产生的静电进行传导,避免静电积累而产生发电现象。此外,面料上层1与面料下层2采用对称的编织方式,且采用较为致密的编织结构,配合所采用的中空涤纶纤维等加捻制成的经纬纱,可以有效提高面料的保暖效果,同时,抗菌层3中所用的石墨烯纤维、太极石纤维等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暖等效果。
[0028]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双层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上层与面料下层,所述面料上层由上层经纱与上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面料下层由下层经纱与下层纬纱交织而成,在面料上层和面料下层之间还设有抗菌层,该抗菌层由抗菌纬纱与中间层经纱交织而成,所述中间层经纱分为第一中间层经纱和第二中间层经纱,所述第一中间层经纱按照每过一根抗菌纬纱、再压一根上层纬纱的方式循环交织,所述第二中间层经纱则按每压一根抗菌纬纱、再过一根下层纬纱的方式循环交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双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层经纱由一根石墨烯纤维与两根棉纤维加捻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双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用石墨烯纤维与棉纤维的细度为70D。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双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纬纱由一根银纤维与三根太极石纤维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婷
申请(专利权)人: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