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及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8090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及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油分离器、压缩机及冷凝器,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在筒体中依次设置有重力沉降部、离心沉降部及过滤分离部,且筒体还设有与重力沉降部连通的排气进口、与离心沉降部连通的排油出口及与过滤分离部连通的排气出口,压缩机的出口与排气进口连通,排气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连通,排油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连通。该油分离器通过优化筒体内部结构,重新布置不同分离流程,可以提高前期沉降效果,同时降低后期过滤分离负荷,从而实现提高油分离器整体分离效果,减少气态制冷剂中的含油量,以及降低对过滤分离部的精度维护要求。护要求。护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分离器及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及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制冷系统是利用外界能量使热量从温度较低的物质(或环境)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物质(或环境)的系统,一般地,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及制冷剂组成。在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和润滑油由压缩机进口流入到压缩机中用于冷却和润滑压缩机,而且,为了维持压缩机正常供油和减少冷凝器、蒸发器中含油率对制冷效果的影响,常常在压缩机的出口和冷凝器的进口之间设置油分离器,通过油分离器可以将制冷剂和润滑油分离,润滑油回流到压缩机中,满足压缩机运转时润滑的可靠性,而制冷剂流入到冷凝器、蒸发器中循环制冷。
[0003]通过压缩机出口和冷凝器进口之间的油分离器有一定的油分离效果,但若油分离器分离效果较差,造成无法分离出来全部的润滑油,这样不仅压缩机转子的润滑不能满足,而且较多的润滑油进入冷凝器、蒸发器中后,会在冷凝器、蒸发器表面形成油膜,导致冷凝器、蒸发器换热效果较差,制冷系统整体能效较低,因此,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对制冷系统整体可靠性至关重要。...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在所述筒体(10)中依次设置有重力沉降部、离心沉降部及过滤分离部,且所述筒体(10)还设有与所述重力沉降部连通的排气进口(11)、与所述离心沉降部连通的排油出口(12)及与所述过滤分离部连通的排气出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沉降部包括离心沉降筒(31),所述离心沉降筒(31)内形成有离心沉降通道,所述离心沉降通道的进气端与所述重力沉降部连通,所述离心沉降通道的出油端与所述排油出口(12)连通,所述离心沉降通道的出气端与所述过滤分离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沉降通道呈圆周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沿着离心沉降方向,所述离心沉降筒(31)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沉降部还包括与所述离心沉降筒(31)连接的离心沉降腔室(32),所述离心沉降腔室(32)与所述离心沉降筒(31)内腔连通,且所述离心沉降腔室(32)设有连通所述重力沉降部的出气口(321)及连通所述过滤分离部的气体出口(32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沉降部包括第一重力沉降隔板(21)及第二重力沉降隔板(22),所述第一重力沉降隔板(21)和所述第二重力沉降隔板(22)设置在所述离心沉降腔室(32)的外周并沿着重力沉降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重力沉降隔板(21)与所述第二重力沉降隔板(22)之间的间隔形成与所述排气进口(11)连通的第一重力沉降通道(2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重力沉降隔板(22)另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一重力沉降通道(23)和所述出气口(321)均连通的第二重力沉降通道(24),所述第二重力沉降通道(24)与所述第一重力沉降通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忠铿罗炽亮练浩民孟俣李莹周巍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