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钛铝复合件和树脂的结合体的制备方法及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337807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钛铝复合件和树脂的结合体的制备方法及制品,包括以下步骤:S1、对钛铝复合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使得其中的铝合金表面生成阳极氧化膜;S2、对步骤S1得到的钛铝复合件进行第一次蚀刻处理,使得其中的钛合金产生微孔;S3、先对步骤S2得到的钛铝复合件进行退阳极氧化膜,再进行第二次蚀刻处理,使得其中的铝合金产生微孔;完成钛铝复合件的处理。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多步处理方法,可分别在钛铝复合件的钛合金和铝合金部分上形成均匀且独特的微孔,由此保证了其与树脂良好的结合强度和气密性。由此保证了其与树脂良好的结合强度和气密性。由此保证了其与树脂良好的结合强度和气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钛铝复合件和树脂的结合体的制备方法及制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钛铝复合件和树脂的结合体的制备方法及制品。

技术介绍

[0002]在手机通讯设备、电子电器设备、汽车机械等领域,为达到减轻产品重量、增加结合强度等目的,金属和树脂一体化成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充足的应用,目前已经涌现出很多专利涉及到各种材质的微孔化注塑一体化成型技术,金属结构已逐渐从单一金属转变为复合件,尤其是以不锈钢和铝合金复合件与树脂一体化成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钛合金同样具有不锈钢类似性质,且钛合金比不锈钢还具有质量轻、具有与人体很好的亲和性和适应性等性质。铝合金具有散热好、易CNC加工,因此钛合金和铝合金复合件作为穿戴、智能设备的金属骨架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0003]钛铝复合件作为智能产品结构骨架的的各种加工优势十分明显,但为了传输信号,一是加强信号传输,二是减少信号屏蔽,需要将设备骨架切断防止信号屏蔽,例如智能手机天线槽从4个到现在普遍的8个、12个甚至更多,因此开发者运用了微孔化注塑的方式将两个结构件进行连接,然而,此时又为表面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钛合金和铝材化学性质十分迥异,两者表面处理做微孔的方法截然不同。
[0004]专利CN105098439A中在针对不锈钢和钛合金,铝合金和铜合金四种复合材料纳米注塑处理时,先将铝合金和铜合金进行遮蔽,对不锈钢和钛合金部分进行处理,后再对铝合金和铜合金进行微孔化处理,再通过胺基硅烷吸附最终达到四种复合材料和树脂一体化的高强度结合。专利CN1195889C、专利CN108608615A等则是通过在复合件上镀铜或镀镍得到一层微孔层再经注塑得到复合件和树脂高强度结合的复合体。然而目前这些方法均是通过电镀间接做孔,均存在步骤繁琐等弊端,因此,如何使钛合金和铝合金复合件表面形成微孔,为钛合金和铝合金的复合件与树脂的结合提供高强度结合及良好气密性成为一个新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目前因钛和铝化学性质迥异导致钛铝复合件表面纳米/微米化处理工艺繁杂、造孔不均,致使钛铝复合件与树脂结合后结合强度低和气密性差的问题,经本专利技术处理工艺处理得到的钛铝复合件与树脂经注塑结合后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和气密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对钛铝复合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使得其中的铝合金表面生成阳极氧化膜;
[0009]S2、对步骤S1得到的钛铝复合件进行第一次蚀刻处理,使得其中的钛合金产生微
孔;
[0010]S3、先对步骤S2得到的钛铝复合件进行退阳极氧化膜,再进行第二次蚀刻处理,使得其中的铝合金产生微孔;完成钛铝复合件的处理。
[0011]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阳极氧化处理方法包括酸槽内阳极氧化、硬质阳极氧化、微弧氧化中的任意一种。
[0012]优选的,步骤S1中,在阳极氧化处理后,继续对钛铝复合件进行封孔处理,所述封孔处理包括水汽蒸发封孔、镍盐封孔、无镍封孔、树脂封孔中的任意一种。
[0013]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第一次蚀刻处理为电化学蚀刻处理,采用的蚀刻液为酸性蚀刻液或中性蚀刻液。
[0014]优选的,所述蚀刻液包括卤素离子、酸、走位助剂和钛缓蚀剂。
[0015]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第一次蚀刻处理方式为:将钛铝复合件置于蚀刻液中阳极电解蚀刻5~30min,其中,阳极电流为1~10A/dm2,温度为20~70℃。
[0016]优选的,经第一次蚀刻处理后,钛合金的表面形成孔深为20~100μm、孔径为20~200μm的微孔层。
[0017]优选的,步骤S3中,第二次蚀刻采用的蚀刻液包括磷酸蚀刻液、硫酸蚀刻液、含三氯化铁的无机酸蚀刻液中的至少一种。
[001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钛铝复合件和树脂的结合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对钛铝复合件进行处理;
[0020]S2、将步骤S1得到的钛铝复合件与树脂经注塑结合成型,得到钛铝复合件和树脂的结合体。
[002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钛铝复合件和树脂的结合体,由上述所述的钛铝复合件和树脂的结合体的制备方法制得。
[002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先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生成阳极氧化膜保护其中的铝合金,而后再进行第一次蚀刻处理使得其中的钛合金产生微孔,同时铝合金受阳极氧化膜保护而不被蚀刻液腐蚀;待钛合金产孔完成后再进行退阳极氧化膜处理,使得铝合金表面露出,此时再对铝合金进行蚀刻处理来产生微孔,同时钛合金的耐蚀能力在铝合金蚀刻液中基本不被腐蚀,由此可得到微孔分布均匀的钛铝复合件,解决了因钛和铝化学性质迥异导致钛铝复合件表面纳米/微米化处理工艺繁杂、造孔不均的问题,其与树脂经注塑结合后可具有优异的结合强度和良好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对钛铝复合件处理后注塑前经SU

7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放大30倍观察到的钛合金部分图片。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对钛铝复合件处理后注塑前经SU

7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放大100倍观察到的钛合金部分图片。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对钛铝复合件处理后注塑前经SU

7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放大500倍观察到的钛合金部分图片。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对钛铝复合件处理后注塑前金相显微镜观察到的钛合金部分表面微孔分布图片。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对钛铝复合件处理后注塑前金相显微镜观察到的钛合金部分表面微孔内部结构图片。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对钛铝复合件处理后注塑前经SU

7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放大30倍观察到的钛合金部分图片。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对钛铝复合件处理后注塑前经SU

7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放大100倍观察到的钛合金部分图片。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对钛铝复合件处理后注塑前经SU

7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放大500倍观察到的钛合金部分图片。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对钛铝复合件处理后注塑前金相显微镜观察到的钛合金部分表面微孔分布图片。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中对钛铝复合件处理后注塑前经SU

7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放大200K倍观察到的铝合金部分图片。
[0033]图11为本专利技术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钛铝复合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使得其中的铝合金表面生成阳极氧化膜;S2、对步骤S1得到的钛铝复合件进行第一次蚀刻处理,使得其中的钛合金产生微孔;S3、先对步骤S2得到的钛铝复合件进行退阳极氧化膜,再进行第二次蚀刻处理,使得其中的铝合金产生微孔;完成钛铝复合件的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阳极氧化处理方法包括酸槽内阳极氧化、硬质阳极氧化、微弧氧化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阳极氧化处理后,继续对钛铝复合件进行封孔处理,所述封孔处理包括水汽蒸发封孔、镍盐封孔、无镍封孔、树脂封孔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第一次蚀刻处理为电化学蚀刻处理,采用的蚀刻液为酸性蚀刻液或中性蚀刻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钛铝复合件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蚀刻液包括卤素离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磊胡中华张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慧泽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