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icroStation的三维巷道交汇自动处理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06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三维巷道构建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MicroStation的三维巷道交汇处理算法,包括工程数据与路径元素的链接、三维巷道建模、三维辅助元素建模、特定元素集合间的差集互算四个部分,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算法可以实现MicroStation信息建模环境下多条巷道的一次性三维成巷,而且成巷过程中巷道交汇处自动进行处理,可为矿山三维巷道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建立提供便利,节省了繁琐的手工操作流程,具备执行效率高、建模速度快、复用性好的优点。复用性好的优点。复用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MicroStation的三维巷道交汇自动处理算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巷道构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MicroStation的三维巷道交汇处理算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煤矿井下系统“透明化”的基础载体以及“煤矿一张图”服务的数字底座,巷道工程的三维可视化非常重要。纵观当下煤矿设计行业,巷道工程目前主要采用手工或半自动方式进行三维化,且多是先建模后处理模式,在多条巷道交汇的情况下,繁琐的辅助建模与空间运算耗时耗力耗内存,经复杂运算后的执行结果在有些条件下仍无法满足需求,需多次返工处理,严重影响建模效率与质量。因此,需要一种较为合理且严密的技术算法,简化三维巷道交汇处理过程,降低甚至减免错误率,实现建模与模型精准处理的同步,提升三维巷道建模自动化程度,推进煤矿透明化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MicroStation的三维巷道交汇处理算法。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Mi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MicroStation的三维巷道交汇处理算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步骤1)工程数据与路径元素的链接步骤1.1初始化巷道工程数据,其中断面数据不能为空;步骤1.2选择路径元素P,将工程数据与路径元素进行链接;步骤1.3重复1.1~1.2操作,继续将其他路径与既有工程数据进行链接;步骤2)三维巷道建模步骤2.1确定元素缩放系数d_Scale,提取路径元素长度d_Len,如果d_Len≥400米,则d_scale=400/d_Len;如果d_Len<400米,则d_scale=1.0;并定义元素反缩放系数d_RScale=1.0/d_Scale;步骤2.2提取路径元素起点startP以及起点处的单位切向量unitTangent,根据切向量unitTangent初始化Z坐标轴的旋转矩阵rMatrix;步骤2.3以起点startP为巷道底板中心点、以路径元素P链接的断面参数为基础数据绘制巷道断面轮廓S1;步骤2.4根据旋转矩阵rMatrix与缩放系数d_Scale分别对S1进行旋转与缩放变换得到轮廓S2,根据缩放系数d_Scale对路径元素P进行缩放变换得到P

;步骤2.5缩放后的巷道断面轮廓S2沿缩放后的路径元素P

进行放样,创建被缩放的巷道元素E2;步骤2.6根据反缩放系数d_RScale对巷道元素E2执行反缩放变换,得到实际状态下的巷道元素E1;步骤2.7重复2.1~2.6操作,依次沿多条路径创建巷道元素;步骤3)三维辅助元素建模步骤3.1参照步骤2.1和2.2,确定元素缩放系数d_Scale、反缩放系数d_RScale、路径元素起点startP以及旋转矩阵rMatrix;步骤3.2主巷减体建模:以起点startP垂直向下平移超过主巷铺底厚度的任意一点为主巷底板中心点,其他参数不变,以主巷断面内轮廓为基础数据绘制减体断面轮廓DS1,对DS1执行旋转和缩放变换得到轮廓DS1

,对路径元素P执行缩放变换得到P

,DS1

沿P

放样后得到减体元素DE1

,对DE1

执行反缩放变换后得到实际状态下的主巷减体元素DE1;步骤3.3次巷减体建模:重复步骤3.1,以起点startP为次巷底板中心点,以次巷断面内轮廓为基础数据绘制减体断面轮廓DS2,对DS2执行旋转和缩放变换得到轮廓DS2

,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利辉李智飞董云峰赵文李瑞锋王超张龙正李朝军王鹏王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能源赵石畔矿业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