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03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包括第一透水砖、第二透水砖,所述第一透水砖、第二透水砖高度相同且在地面上交替铺设,所述第一透水砖为正四棱台,所述第二透水砖为与相邻第一透水砖之间的空间适配的梯形体,沿铺设方向的横向,所述第二透水砖镶嵌于相邻两块第一透水砖之间且侧面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侧向应力变形的有利于保证路面平整度且能够防止积水飞溅的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砖结构。砖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具体为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市政工程人行道路表层设置人行道透水砖结构,完成路面雨水径流的快速入渗,传统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在几何特征上多以长方体或正方体为主,同时有少量非规则的柱状结构形式,其共同特征是底面、顶面与所有侧面的夹角均为90
°
。人行道透水砖是一种市政道路工程中常见的工程结构。透水砖结构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较为平整的路面,为行人通行提供物理条件;二、是利用砖体的透水性,快速完成路面雨水的入渗排放,保证雨季人行道路面路况满足行人通行;三、是加速雨水从人行道路面入渗进入地下,发挥“海绵城市”作用。
[0003]但是,现有人行道透水砖存在无法持续适应侧向应力变形的结构缺陷,随着人行道透水砖路面运行时间的增加,其受侧向挤压应力影响的能力会逐步丧失,易发生路面拱起现象,同时带来积水飞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应侧向应力变形的有利于保证路面平整度且能够防止积水飞溅的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包括第一透水砖、第二透水砖,所述第一透水砖、第二透水砖高度相同且在地面上沿横向交替铺设,所述第一透水砖为正四棱台,所述第二透水砖为与相邻第一透水砖之间的空间适配的梯形体,所述第二透水砖镶嵌于相邻两块第一透水砖之间且侧面贴合。
[0007]上述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所述第二透水砖包括正方形顶面、长方形底面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左右侧等腰梯形面、前后侧等腰梯形面,所述第一透水砖的下底面与侧面所成的角度α为45
°
,所述左右侧等腰梯形面与长方形底面所成的角度β为135
°

[0008]上述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所述正方形顶面与所述上底面尺寸相同,所述长方形底面的宽d等于相邻两块第一透水砖的下底面之间的间距D,所述长方形底面的长与下底面的边长相同。
[0009]上述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所述第一透水砖的左侧面、右侧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凸起的连接块,所述左右侧等腰梯形面上开设有与连接块适配的若干个凹槽。
[0010]上述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所述第一透水砖的前侧面、后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沿斜面延伸的导流槽。
[0011]上述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所述上底面设置有菱形格式的流水槽,所述菱形格内设置有防滑条。
[0012]上述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所述下底面底部设置有螺纹连接口,所述螺纹连接口内螺纹连接有插地柱。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申请的透水砖结构取消了传统透水砖常用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以及整个路面由单一形状规格的砖体铺设的方式,改为采用两种形状不同的砖交替配合铺设,第一透水砖、第二透水砖顶面、底面与四个侧面成45或135
°
角的结构,由此在单块透水砖的四周增加四个斜向的约束,使部分透水砖在基础受破坏发生沉降后,每块沉降的透水砖四个侧面同时都受相邻砖体约束,即继续受到来自相邻砖体所产生的挤压、支撑作用,可持续使发生沉降的砖体保持平稳,不易自由翘曲摆动,同时让基础受到破坏的单块砖体不会因砖体翘曲时冲击底部积水而对相邻透水砖底部基础形成冲掏破坏,具有在局部透水砖基础破坏后遏制破坏范围继续扩张的结构优点,透水砖具有持续工作的能力,避免部分砖体基础破坏后砖体失稳造成年龄较大或身体行动不便的行人发生崴脚,也避免在雨季通行时发生积水飞溅现象。
[0015]同时,本申请的透水砖结构即使局部砖体因侧向滑动较多而发生从地面拱起的情况,在行人或车辆碾压时,拱起较多的透水砖承受的荷载较周边砖体承载的竖向荷载较大,而相邻砖受到挤压时会不断向周边传递变形,凸起较多的透水砖会被重新压至平整状态,使凸起透水砖具有了可自动与周边砖面保持平整的能力,解决了现有人行道透水砖路面存在无法持续适应侧向应力变形的结构缺陷,有利于保持整个路面的平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第一透水砖、第二透水砖横向铺设状态俯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第一透水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略第一流水槽、第二流水槽、防滑条);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第一透水砖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第一透水砖的仰视图(省略插地柱);
[0020]图5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第一透水砖的主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第二透水砖的俯视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第二透水砖的仰视图;
[0023]图8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第二透水砖的主视图;
[0024]图9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中第二透水砖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包括若干块高度相同且平铺于地面7上的第一透水砖1、第二透水砖2。结合图2、图5所示,第一透水砖1为正四棱台,下底面102与侧面所成的角度α为45
°
,铺设时,若干块第一透水砖1平行等距布置。结合图6至图9所示,第二透水砖2为与相邻第一透水砖1之间的空间适配的梯形体,其包括正方形顶面201、长方形底面202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左右侧等腰梯形面203、前后侧等腰梯形面204,其中,正方形顶面201与第一透水砖1的上底面101尺寸相同,长方形底面202的宽d等于相邻两块第一透水砖1的下底面102之间的间距D,长方形底面202的长与第一透水砖1的下底面102的长相同,左右侧等腰梯形面203与长方形底面202所成的角度β为135
°
,这样,左右侧等腰梯形面203分别与第一透水砖1的左侧面3、右侧面31适配且相互贴合,铺设时,先横向后纵向,沿横向,第一透水砖1和第二透水砖2交替铺设,第二透水砖2镶嵌在相邻两块第一透水砖1之间,通过侧面贴合的方式,第一透水砖1、第二透水砖2互锁,同时,第一透水砖1前侧面4、后侧面41分别与第二透水砖2的前后侧等腰梯形面204拼接成一个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包括第一透水砖(1)、第二透水砖(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砖(1)、第二透水砖(2)高度相同且在地面(7)上沿横向交替铺设,所述第一透水砖(1)为正四棱台,所述第二透水砖(2)为与相邻第一透水砖(1)之间的空间适配的梯形体,所述第二透水砖(2)镶嵌于相邻两块第一透水砖(1)之间且侧面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水砖(2)包括正方形顶面(201)、长方形底面(202)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左右侧等腰梯形面(203)、前后侧等腰梯形面(204),所述第一透水砖(1)的下底面(102)与侧面所成的角度α为45
°
,所述左右侧等腰梯形面(203)与长方形底面(202)所成的角度β为135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基础破坏的人行道透水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形顶面(201)与所述第一透水砖(1)的上底面(101)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