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冷高频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777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水冷高频电感,包括安装底座、磁芯柱、漆包线圈、电极片、屏蔽壳、顶盖和可变水冷散热组件,所述磁芯柱连接设于安装底座上,所述漆包线圈缠绕设于磁芯柱上,所述电极片内置设于安装底座侧面,所述屏蔽壳螺接设于安装底座上,所述顶盖卡接设于屏蔽壳顶部,所述可变水冷散热组件连接设于屏蔽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频电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能够分别拆卸在零件损坏时单独进行部分零件更换的、为发热体提供无空隙式紧密接触水冷散热的新型水冷高频电感。密接触水冷散热的新型水冷高频电感。密接触水冷散热的新型水冷高频电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水冷高频电感


[0001]本技术涉及高频电感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新型水冷高频电感。

技术介绍

[0002]电感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电感器又称扼流器、电抗器、动态电抗器,高频电感,是一种具有效率最高、速度最快,且低耗环保特点的电磁感应元件,传统的电感器有一些缺点,首先电感器不能拆卸,内部零件损坏后不能进行更换,造成浪费,其次,交流干扰信号通过电感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不易散失,影响电感器的正常使用,而已存在的水冷电感器往往只是使用时对电感外增加水冷腔,热量传递过程中还需经过发热体至水冷腔的空档,导致传热效率不高,散热效果不好,甚至无法达到最初单纯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分别拆卸在零件损坏时单独进行部分零件更换的、为发热体提供无空隙式紧密接触水冷散热的新型水冷高频电感。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方案的一种新型水冷高频电感,包括安装底座、磁芯柱、漆包线圈、电极片、屏蔽壳、顶盖和可变水冷散热组件,所述磁芯柱连接设于安装底座上,所述漆包线圈缠绕设于磁芯柱上,所述电极片内置设于安装底座侧面,所述屏蔽壳螺接设于安装底座上,所述顶盖卡接设于屏蔽壳顶部,所述可变水冷散热组件连接设于屏蔽壳上。
[0005]为进一步阐述本方案,所述可变水冷散热组件包括内导热腔、微型循环泵、循环进口、循环出口、连通管、外散热腔、散热鳍片、注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内导热腔连接设于屏蔽壳内侧壁上,所述微型循环泵连接设于内导热腔内底部,所述循环进口贯穿屏蔽壳连接设于微型循环泵一端,所述循环出口连接设于微型循环泵另一端,所述连通管贯穿设于屏蔽壳顶部,所述外散热腔连接设于屏蔽壳外侧壁上,所述散热鳍片连接设于外散热腔外侧,所述注液口连接设于外散热腔顶部,所述出液口连接设于外散热腔底部。
[0006]为进一步阐述本方案,所述电极片与漆包线圈为相连接设置。
[0007]为进一步阐述本方案,所述内导热腔朝向磁芯柱面连接设有导热硅胶膜,所述导热硅胶膜为可形变设置且形变范围大于与磁芯柱间距离设置。
[0008]为进一步阐述本方案,所述外散热腔与内导热腔内循环流动设有导热液。
[0009]为进一步阐述本方案,所述注液口与出液口均为单向导通设置。
[0010]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新型水冷高频电感,能够有效使水冷组件与发热体更加贴合,避免了中间的热传导空档,大大提升了散热效果,
同时也能分别拆卸,方便更换损毁零部件,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方案一种新型水冷高频电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3]其中,1、安装底座,2、磁芯柱,3、漆包线圈,4、电极片,5、屏蔽壳,6、顶盖,7、可变水冷散热组件,8、内导热腔,9、微型循环泵,10、循环进口,11、循环出口,12、连通管,13、外散热腔,14、散热鳍片,15、注液口,16、出液口,17、导热硅胶膜,18、导热液。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如图1所示,本方案的一种新型水冷高频电感,包括安装底座1、磁芯柱2、漆包线圈3、电极片4、屏蔽壳5、顶盖6和可变水冷散热组件7,所述磁芯柱2连接设于安装底座1上,所述漆包线圈3缠绕设于磁芯柱2上,所述电极片4内置设于安装底座1侧面,所述屏蔽壳5螺接设于安装底座1上,所述顶盖6卡接设于屏蔽壳5顶部,所述可变水冷散热组件7连接设于屏蔽壳5上;所述可变水冷散热组件7包括内导热腔8、微型循环泵9、循环进口10、循环出口11、连通管12、外散热腔13、散热鳍片14、注液口15和出液口16,所述内导热腔8连接设于屏蔽壳5内侧壁上,所述微型循环泵9连接设于内导热腔8内底部,所述循环进口10贯穿屏蔽壳5连接设于微型循环泵9一端,所述循环出口11连接设于微型循环泵9另一端,所述连通管12贯穿设于屏蔽壳5顶部,所述外散热腔13连接设于屏蔽壳5外侧壁上,所述散热鳍片14连接设于外散热腔13外侧,所述注液口15连接设于外散热腔13顶部,所述出液口16连接设于外散热腔13底部。
[0016]其中,所述电极片4与漆包线圈3为相连接设置;所述内导热腔8朝向磁芯柱2面连接设有导热硅胶膜17,所述导热硅胶膜17为可形变设置且形变范围大于与磁芯柱2间距离设置;所述外散热腔13与内导热腔8内循环流动设有导热液18;所述注液口15与出液口16均为单向导通设置。
[0017]具体使用时,首先安装好磁芯柱2、屏蔽壳5,随后通过注液口15向外散热腔13内灌注导热液18,直至导热液18将导热硅胶膜17撑起并紧密接触在磁芯柱2上即可停止灌注,盖上顶盖6开始正常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硅胶膜17传导至导热液18中,通过连通管12进入外散热腔13,由散热鳍片14将热量带走,微型循环泵9为导热液18提供流动力,当某零件损坏时可将顶盖6、屏蔽壳5等分别拆卸进行更换,这样能够有效使水冷组件与发热体更加贴合,避免了中间的热传导空档,大大提升了散热效果,同时也能分别拆卸,方便更换损毁零部件,节约成本。
[0018]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冷高频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磁芯柱、漆包线圈、电极片、屏蔽壳、顶盖和可变水冷散热组件,所述磁芯柱连接设于安装底座上,所述漆包线圈缠绕设于磁芯柱上,所述电极片内置设于安装底座侧面,所述屏蔽壳螺接设于安装底座上,所述顶盖卡接设于屏蔽壳顶部,所述可变水冷散热组件连接设于屏蔽壳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冷高频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水冷散热组件包括内导热腔、微型循环泵、循环进口、循环出口、连通管、外散热腔、散热鳍片、注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内导热腔连接设于屏蔽壳内侧壁上,所述微型循环泵连接设于内导热腔内底部,所述循环进口贯穿屏蔽壳连接设于微型循环泵一端,所述循环出口连接设于微型循环泵另一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皎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亿格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