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768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日用品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枕头,包括内部框架;所述内部框架包括若干承托梁且若干所述承托梁交错形成网状框架结构,所述内部框架还包括和人体直接接触的顶部以及和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所述承托梁自所述底部向所述顶部逐渐变细;所述内部框架用于直接承托头部或颈部的位置的所述承托梁的密集度最稀疏,所述承托梁的密集度自承托头部或颈部的位置向四周逐渐变密集;所述承托梁为弹性材质;本申请将枕头内部填充物改为弹性框架结构,并分区设置软硬度,从而提高了枕头的舒适度,同时还能保证良好的支撑功能,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枕头


[0001]本技术属于日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枕头。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睡眠本身需要承托的人体部位有头部、脸部、颈部、背部和肩部;身体各个部位的软硬不同使得在睡眠过程中需要的枕头部位的软硬度就有所不同。比如颈部需要依托,就需要硬一些,但是和头部接触的部位最好要软一些,因为头部需要转动,进行侧身或者仰睡,肩部的地方也需要一点硬度,但是不需要颈部那样硬。同时,最好都是内部硬,外面软。
[0003]上述需求还仅仅是静态需求,如果进一步考虑动态因素,那么材料需要的软硬度和分区域的功能则更难实现。
[0004]目前的枕头的填充物来讲,没有任何材料可以实现分区软硬度和内外软硬度的统一结合;只能通过简单人体工学设计,但是无法达到真正的分区软硬度的调整,同时也不可能做到全枕头内外分区软硬度的精细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枕头,至少解决了在先技术中的枕头无法实现内外软硬度和分区软硬度结合的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枕头,包括内部框架;
[0007]所述内部框架包括若干承托梁且若干所述承托梁交错相连形成网状框架结构,所述承托梁为弹性材质,所述内部框架还包括和人体直接接触的顶部以及和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若干所述承托梁自所述底部向所述顶部逐渐变细;
[0008]所述承托梁的密集度自所述内部框架用于承托头部或颈部的位置向四周逐渐变密集。
[000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枕头的内部结构,利用交错的承托梁形成网状的内部框架结构,并根据需求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的承托梁密集度和承托梁粗细,从而保证枕头在不同位置具备不同的软硬度,能够针对使用者的不同部位提供不同力度的支撑,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梁的密集度自所述底部向所述顶部逐渐变密集,所述承托梁的密集度自所述内部框架的内部向外部逐渐变密集。
[0011]本实施例提供了内部框架内外的结构差别,利用承托梁的密集度实现对内部框架不同位置软硬度的调节,从而更好的适应使用者不同部位的承托需求。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包括朝向所述底部凹设的中心部,所述承托梁的密集度自所述顶部的四周向所述中心部的中心逐渐变稀疏。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部的中央开设有贯通孔。
[0014]本实施例在内部框架上提供了一种容纳使用者头部的结构,能够为使用者头部提
供足够的支撑。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部还包括设于所述中心部周侧的支撑部和承托部;
[0016]所述支撑部相对于所述承托部向远离所述底部方向凸出,所述承托部向靠近所述底部方向延伸,所述承托部的最低点距所述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中心部的最低点距所述底部的距离。
[0017]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部绕所述中心部均匀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设有所述的承托部。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梁的密集度自所述支撑部的最高处至所述承托部的最低处逐渐变稀疏;
[0019]同一水平高度内的所述承托梁自所述承托部向所述支撑部逐渐变细。
[0020]本实施例在内部框架上设置了较柔软的支撑部和较硬的承托部,从而在保证对使用者颈部提供足够支撑的同时,使用者的颈部侧面、肩部、面部有较为柔软舒适的感受。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部框架中的若干所述承托梁相互交错相连形成的孔洞的形状为正三角形、正多边形或圆形。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枕头还包括外套,所述外套套设于所述内部框架外。
[00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梁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经光固3D打印得到。
[0024]本申请针对在先技术中的枕头无法实现内外软硬度和分区软硬度结合的问题作出设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将枕头内部结构设计为具有弹性的框架结构,以替代填充物,从而提高枕头的透气性能;
[0026]2、针对枕头不同使用位置设置粗细不同的承托梁,使枕头底部的承托梁较粗以便于起到支撑作用,使枕头顶部的承托梁较细从而使顶部较柔软;
[0027]3、针对枕头不同使用位置调整承托梁的密集度,在枕头和使用者头部或颈部接触的位置将承托梁的密集度降低,配合较粗的承托梁起到支撑作用,在朝向使用者面部的位置侧将承托梁的密集度增加,配合较粗的承托梁从而使其更加柔软;
[0028]本申请将枕头内部填充物改为弹性框架结构,并分区设置软硬度,从而提高了枕头的舒适度,同时还能保证良好的支撑功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枕头的立体示意图一。
[0031]图2为图1所示的枕头的俯视示意图二。
[0032]图3为图1所示的枕头的俯视示意图。
[0033]图4为图1所示的枕头的左视示意图。
[0034]图5为图1所示的枕头中内部框架的孔洞为正六边形时的平面示意图。
[0035]图6为图1所示的枕头中内部框架的孔洞为正方形时的平面示意图。
[0036]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0037]1、内部框架;11、承托梁;12、顶部;121、支撑部;122、承托部;123、中心部;1231、贯通孔;13、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1]为了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4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枕头,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且不同的功能分区具备不同的软硬程度,以便于针对使用者的不同部位起到不同的效果。
[0043]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枕头,包括内部框架1,内部框架1直接承托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框架(1);所述内部框架(1)包括若干承托梁(11)且若干所述承托梁(11)交错相连形成网状框架结构,所述承托梁(11)为弹性材质,所述内部框架(1)还包括和人体直接接触的顶部(12)以及和所述顶部(12)相对的底部(13),若干所述承托梁(11)自所述底部(13)向所述顶部(12)逐渐变细;所述承托梁(11)的密集度自所述内部框架(1)用于承托头部或颈部的位置向四周逐渐变密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梁(11)的密集度自所述底部(13)向所述顶部(12)逐渐变密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12)包括朝向所述底部(13)凹设的中心部(123),所述承托梁(11)的密集度自所述顶部(12)的四周向所述中心部(123)的中心逐渐变稀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123)的中央开设有贯通孔(123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12)还包括设于所述中心部(123)周侧的支撑部(121)和承托部(122);所述支撑部(121)相对于所述承托部(122)向远离所述底部(13)方向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克君刘家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眠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