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车厢复合顶板时确保下模模面光滑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732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作车厢复合顶板时确保下模模面光滑的方法,是在下模的模面上铺放一块表面光滑度符合要求的矩形金属板并使金属板的下底面与模面相贴合,再在金属板上构建与复合顶板长度、宽度一致的型腔面,然后在新构建的型腔面上制作复合顶板。进一步,是在金属板的周边用侧边压条和端边压条将金属板的两侧边和两端边压紧在模面上,同时利用两侧边的侧边压条和两端边的端边压条合围形成构建在金属板上的型腔面。进一步,在模面上开设上下相通的用于抽真空的负压孔并安装具有单向阀的外接气嘴,采取封闭措施,通过外接气嘴抽气,使金属板与模面之间形成真空,利用大气压进一步将整块金属板压在模面上。进一步将整块金属板压在模面上。进一步将整块金属板压在模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作车厢复合顶板时确保下模模面光滑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作车厢复合顶板时确保下模模面光滑的方法,属于轨道交通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车辆的内饰复合顶板是重要的内饰件,要求防火、轻量化、环保、美观。一节车厢的顶部通常安装十余件复合顶板,复合顶板的断面一般为带有一定弧度的拱形结构,中间高两边低。复合顶板的截面尺寸是一致的,宽度有一定的差异,复合顶板的弦长2米左右,宽度1米左右。复合顶板的底面为正面,其棱边作倒圆角处理。
[0003]有轻量化要求的复合顶板通常是夹层结构,一般采用预浸料和芳纶蜂窝芯制作。预浸料是一种预先已经浸胶的预浸料布,是复合顶板的顶面层和底面层,芳纶蜂窝芯夹在顶面和底面的预浸料布之间。制作复合顶板预型时,先在打过脱模剂的下模型腔内铺放底层预浸料布并预留一定的翻边余量,在底层预浸料布上铺设胶膜,在周边填充发泡胶条,再铺放一层芳纶蜂窝芯,然后在芳纶蜂窝芯上再铺放胶膜,铺放顶层的预浸料布,最后将底层预留的预浸料布翻边覆盖在顶层的预浸料布上。为便于在本文中描述,将复合顶板底层预浸料布下底表面称为贴饰面。
[0004]复合顶板的装饰是在贴饰面上贴装饰膜。
[0005]贴饰面的光滑度要求极高,使得贴装饰膜后的表面应平整,不允许有分层、裂纹、鼓泡、颜色不匀、划痕、污斑、凹凸、褶皱等各种缺陷。也不允许贴饰面作喷漆、刮腻子等处理。因此,也必然要求贴饰面不能凹凸不平以及有印子、划痕等缺陷。否则,贴装饰膜后用手电筒光照下都会现形而被判为不合格。
[0006]预浸料复合顶板要满足表面质量高,尺寸稳定的要求,通常用金属模具制作,采用真空袋压或模压成型。下模的型腔是弧形的,弦长2米左右,宽度1米左右,型腔面积较大,型腔底面和侧面有圆角过渡。下模型腔表面必须光滑整洁,粗糙度不超过Ra1.6μm,无凹凸和划痕等缺陷,才能保证做出的产品贴饰面的光滑整洁,无凹凸和划痕。下模型腔面在后期精加工时,一般选用直径在3~6mm铣刀,1把铣刀不能完成整个型腔面的加工,需更换数把铣刀才能完成加工,型腔面必然留下换刀产生的结痕。完成精加工后,模具面还要进行研磨、抛光处理,周期长。
[0007]在生产过程中,下模型腔表面不可避免会残留树脂,清理残留树脂的过程中难免损伤下模型腔面,需要重新研磨、抛光处理,导致反复修模,不仅增加成本,还要耽误生产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预浸料复合顶板对贴饰面光滑度要求极高,其下模型腔表面又难免有凹凸和划痕等细微缺陷,导致处理下模型腔表面难度大的问题。
[0009]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作车厢复合顶板时确保下模模面光滑的方法,是在下模的模面上铺放一块表面光滑度符合要求的矩形金属板并使金属板的下底面与模面相贴合,再在金属板上构建与复合顶板长度、宽度一致的型腔面,然后在新构建的型腔面上制作复合顶板。所述使金属板的下底面与模面相贴合以及在金属板上构建与复合顶板长度、宽度一致的型腔面,是在金属板的周边用侧边压条和端边压条将金属板的两侧边和两端边压紧在模面上,初步实现金属板的下底面与模面相贴合,同时利用两侧边的侧边压条和两端边的端边压条合围形成构建在金属板上的型腔面。
[0010]进一步,在型腔面上完成复合顶板预型制作后,在复合顶板预型上覆盖负压膜,将负压膜周边与模面周边粘接密封,使负压膜与模面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再对该密封空间抽真空,使复合顶板预型受到大气压压力成型为复合顶板,在此过程中,也使金属板受大气压力进一步实现金属板的下底面与模面的完全贴合。
[0011]进一步,所述在金属板的周边用侧边压条和端边压条将金属板的两侧边和两端边压紧在模面上,是在侧边压条和端边压条上分别打多个通孔一,并在金属板对应位置打通孔二,在模面对应位置向下打螺纹盲孔,用螺钉穿过通孔一、通孔二再旋入螺纹盲孔的方式将侧边压条、端边压条和金属板固定。
[0012]进一步,在所述模面的四周,预留有用于密封负压膜的封胶边一,所述金属板、侧边压条和端边压条均位于封胶边一以内的模面上。
[0013]所述制作车厢复合顶板时确保下模模面光滑的方法,是在制作复合顶板预型前对金属板与模面之间抽真空,利用大气压实现金属板的下底面与模面完全相贴合。
[0014]上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模面上开设上下相通的用于抽真空的负压孔并安装具有单向阀的外接气嘴;步骤二:铺放金属板;步骤三:利用密封胶将金属板的周边与模面粘接密封;步骤四:采用压固方式用侧边压条和端边压条将金属板的两侧边和两端边压紧在模面上;步骤五:通过外接气嘴抽气,使金属板与模面之间形成真空。
[0015]步骤四所述采用压固方式用侧边压条和端边压条将金属板的两侧边和两端边压紧在模面上,是制作多个用于对侧边压条和端边压条进行定位、压固的倒L形的固定件;固定件由竖向的固定柱和横向的固定臂一体成型;在固定臂上竖向开设压固螺纹孔并配压固螺钉,在固定柱上横向开设定位螺纹孔并配定位螺栓;将多个固定柱按设定间距固定在模面的周边,使固定臂朝向型腔面,在固定柱与金属板的边缘之间预留封胶边一,在固定柱与模面的边缘之间预留封胶边二;其应用步骤为:步骤一:将定位螺栓从固定柱向型腔面旋进至限定位置;步骤二:以所在方位定位螺栓前端为限放置侧边压条和端边压条;步骤三:将压固螺钉向下旋进至抵紧下方的侧边压条或端边压条。
[0016]进一步,在所述定位螺纹孔外设置螺柄深度调节孔,在定位螺栓进行进退调节时,使螺栓的螺栓柄总是位于螺柄深度调节孔内。
[0017]以上方法,还包括使复合顶板的贴饰面与其外周面之间形成圆角。
[0018]所述使复合顶板的贴饰面与外周面之间形成圆角,是在金属板与侧边压条和端边压条形成角度的位置用环氧胶泥填压并刮抹出圆角面,再使环氧胶泥固化定型。
[0019]所述使复合顶板的贴饰面与外周面之间形成圆角,是在制作复合顶板预型时,在芳纶蜂窝芯这一层四周的蜂窝孔中填入环氧胶泥,环氧胶泥与复合顶板预型共同固化后形成具有硬边的复合顶板,然后再用铣刀对复合顶板的硬边作倒圆角处理。
[0020]有益效果:1、由于模面上覆盖了薄钢板(或铝板),薄钢板的表面变成了型腔面,隔绝了下模表面凹凸、划痕等缺陷及加工纹理,下模表面的粗糙度要求没有那么高,可以控制在Ra1.6—6.3μm,保证圆弧尺寸即可。下模表面加工完成后,不需要研磨、抛光等处理,节省了模具的加工时间和费用。
[0021]2、覆盖在下模的薄钢板表面是镜面或220目以上是拉丝面,相比机加工的型腔面更为光洁。
[0022]3、下模材料的硬度可以不做特殊要求,材料选用范围更宽,模具材料成本更低。
[0023]4、金属板优选用硬度高的薄钢板,更耐划;当薄钢板的表面划伤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时,更换薄钢板即可,缩短修模时间并能节省修模费用。
[0024]5、通过调整薄钢板及压条的尺寸,可以生产出不同宽度系列的复合顶板,用较低的成本增加了模具的共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作车厢复合顶板时确保下模模面光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下模(1)的模面(101)上铺放一块表面光滑度符合要求的矩形金属板(2)并使金属板(2)的下底面与模面(101)相贴合,再在金属板(2)上构建与复合顶板长度、宽度一致的型腔面(3),然后在新构建的型腔面(3)上制作复合顶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车厢复合顶板时确保下模模面光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金属板(2)的下底面与模面(101)相贴合以及在金属板(2)上构建与复合顶板长度、宽度一致的型腔面(3),是在金属板(2)的周边用侧边压条(4)和端边压条(5)将金属板(2)的两侧边和两端边压紧在模面(101)上,初步实现金属板(2)的下底面与模面(101)相贴合,同时利用两侧边的侧边压条(4)和两端边的端边压条(5)合围形成构建在金属板(2)上的型腔面(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车厢复合顶板时确保下模模面光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型腔面(3)上完成复合顶板预型(9)制作后,在复合顶板预型(9)上覆盖负压膜(6),将负压膜(6)周边与模面(101)周边粘接密封,使负压膜(6)与模面(101)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再对该密封空间抽真空,使复合顶板预型(9)受到大气压压力成型为复合顶板,在此过程中,也使金属板(2)受大气压力进一步实现金属板(2)的下底面与模面(101)的完全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作车厢复合顶板时确保下模模面光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金属板(2)的周边用侧边压条(4)和端边压条(5)将金属板(2)的两侧边和两端边压紧在模面(101)上,是在侧边压条(4)和端边压条(5)上分别打多个通孔一(10),并在金属板(2)对应位置打通孔二(11),在模面对应位置向下打螺纹盲孔(12),用螺钉(13)穿过通孔一(10)、通孔二(11)再旋入螺纹盲孔(12)的方式将侧边压条(4)、端边压条(5)和金属板(2)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车厢复合顶板时确保下模模面光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面(101)的四周,预留有用于密封负压膜(6)的封胶边一(1011),所述金属板(2)、侧边压条(4)和端边压条(5)均位于封胶边一(1011)以内的模面(101)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作车厢复合顶板时确保下模模面光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作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繁盛林立钿周洲王明星袁利康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