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7157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涉及智能测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和保温壳组件,底座的顶部设有观测墩主体,观测墩主体的顶部设有墩顶,保温壳组件由连接组件相连接,保温壳组件包括保温内壳、保温外壳、第一环形壳体、第二环形壳体和第三环形壳体,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卡座、第二安装卡座、卡扣、安装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观测墩主体保温壳由三块成120度圆心角形成圆柱体的双层壳体组成,墩顶保温壳由三块成120度圆心角形成圆锥体的双层壳体组成,采用双层壳体模块化设计,有利于将保温材料均匀分布,对墩顶进行保温处理,能够保证保温效果,通过卡扣安装衔接,便于壳体的拆装,易于更换损坏部分,节省材料。节省材料。节省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测站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

技术介绍

[0002]大坝智能测站的功能是感知外界气象数据,开始或终止数据采集任务,提供良好的测量仪器保护环境,监视测站外界环境并对非法入侵发出声音、光线等的警告。智能测站保护罩主要材料使用304不锈钢,外露部分都进行防锈喷塑和亚光处理,保护罩内壁贴有保温材料,运动机构使用直线滑轨承载,保护罩内部设置温控空调。由于目前设计的保护罩为一体化成形,单层设计,存在无法时间保温材料均匀分布,损坏情况下无法更换,墩顶层面无法进行保温等问题。
[0003]目前市场上,由于目前设计的保护罩为一体化成形,单层设计,存在无法时间保温材料均匀分布,损坏情况下无法更换,墩顶层面无法进行保温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由于目前设计的保护罩为一体化成形,单层设计,存在无法时间保温材料均匀分布,损坏情况下无法更换,墩顶层面无法进行保温等问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包括底座和保温壳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观测墩主体,所述观测墩主体的顶部设有墩顶,所述保温壳组件由连接组件相连接;
[0006]所述保温壳组件包括保温内壳、保温外壳、第一环形壳体、第二环形壳体和第三环形壳体,所述所述观测墩主体的外表面包设有保温内壳,所述保温内壳的外表面设有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由第一环形壳体、第二环形壳体和第三环形壳体卡接而成;
[0007]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卡座、第二安装卡座、卡扣、安装螺栓,所述第一环形壳体、第二环形壳体和第三环形壳体的一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卡座,所述第一环形壳体、第二环形壳体和第三环形壳体的另一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卡座,所述第一环形壳体外表面的第一安装卡座与第二环形壳体的第二安装卡座通过卡扣卡接,所述卡扣通过安装螺栓与第一安装卡座与第二安装卡座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卡座与第二安装卡座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安装卡座与第二安装卡座上开设的第一螺孔呈对称分布。
[0009]优选地,所述卡扣的后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卡座与第二安装卡座的横截面直径之和,所述卡扣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安装螺栓与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均呈螺纹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壳体、第二环形壳体和第三环形壳体的一端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定位槽,所述第一环形壳体、第二环形壳体和第三环形壳体的另一端面均设有若干个
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直径小于定位槽的横截面直径。
[0011]优选地,所述保温内壳与保温外壳的结构相同,所述保温内壳与保温外壳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内部填充有保温棉。
[0012]优选地,所述观测墩主体的外表面设有观测台,所述观测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围栏。
[0013]优选地,所述观测墩主体的第一环形壳体、第二环形壳体与第三环形壳体均呈120度圆心角形,所述墩顶的第一环形壳体、第二环形壳体与第三环形壳体均呈120度圆锥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保温壳组件,保温壳组件由保温外壳与保温内壳组成,且观测墩主体的保温壳由第一环形壳体、第二环形壳体与第三环形壳体呈120度圆心角形形成的圆柱双层体组成,墩顶的保温壳由第一环形壳体、第二环形壳体与第三环形壳体呈120度圆心角形成的圆锥双层体组成,且保温内壳与保温外壳之间设有保温层,保温层的内部填充有保温棉,采用双层壳体模块化设计,有利于将保温材料均匀分布,对墩顶进行保温处理,能够保证保温效果。
[0016]2.本技术中,通过设有第一安装卡座和第二安装卡座,能够将第一环形壳体的一端与第二环形壳体的一端、第二环形壳体的另一端与第三环形壳体的一端和第三环形壳体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壳体的另一端通过卡扣卡接,然后通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与安装螺栓螺纹拧紧,保证壳体之间的卡接牢固,通过卡扣安装衔接,便于壳体的安装与拆卸,易于更换损坏部分,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的连接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图6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底座;2、观测墩主体;3、墩顶;4、保温内壳;5、保温外壳;6、第一环形壳体;7、第二环形壳体;8、第三环形壳体;9、第一安装卡座;10、第二安装卡座;11、第一螺孔;12、卡扣;13、第二螺孔;14、安装螺栓;15、定位槽;16、定位柱;17、保温层;18、凹槽;19、观测台;20、围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请参照图1—7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包括底座1和保温壳组件,底座1的顶部设有观测墩主体2,观测墩主体2的顶部设有墩顶3,保温壳组件由连接组件相连接;
[0029]保温壳组件包括保温内壳4、保温外壳5、第一环形壳体6、第二环形壳体7和第三环形壳体8,观测墩主体2的外表面包设有保温内壳4,保温内壳4的外表面设有保温外壳5,保温外壳5由第一环形壳体6、第二环形壳体7和第三环形壳体8卡接而成;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保温壳组件,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观测墩主体(2),所述观测墩主体(2)的顶部设有墩顶(3),所述保温壳组件由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保温壳组件包括保温内壳(4)、保温外壳(5)、第一环形壳体(6)、第二环形壳体(7)和第三环形壳体(8),所述观测墩主体(2)的外表面包设有保温内壳(4),所述保温内壳(4)的外表面设有保温外壳(5),所述保温外壳(5)由第一环形壳体(6)、第二环形壳体(7)和第三环形壳体(8)卡接而成;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卡座(9)、第二安装卡座(10)、卡扣(12)、安装螺栓(14),所述第一环形壳体(6)、第二环形壳体(7)和第三环形壳体(8)的一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卡座(9),所述第一环形壳体(6)、第二环形壳体(7)和第三环形壳体(8)的另一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卡座(10),所述第一环形壳体(6)外表面的第一安装卡座(9)与第二环形壳体(7)的第二安装卡座(10)通过卡扣(12)卡接,所述卡扣(12)通过安装螺栓(14)与第一安装卡座(9)与第二安装卡座(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测站保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卡座(9)与第二安装卡座(10)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螺孔(11),所述第一安装卡座(9)与第二安装卡座(10)上开设的第一螺孔(11)呈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志刚乔海山费新峰刘海敏张治孙栓民孔庆梅孟宪伟高世宇李积强侯志英张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青海黄河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