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712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主体,主体下端设有粉碎机构、施肥机构和旋耕机构,施肥机构包括设置于主体上的料仓,粉碎机构、施肥机构和旋耕机构沿主体行进方向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料仓的底部包括两块倾斜的底板,一块底板朝向主体行进方向的前侧倾斜,为活动板,一块底板朝向主体行进方向的后侧倾斜,为固定板;固定板与料仓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活动板贯穿料仓的前侧壁并与料仓的前侧壁滑动连接,活动板向下滑动可使其底侧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紧贴,活动板向上滑动可使其底侧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倾斜的下料口。该还田装置可以降低现有技术中还田装置在还田的同时施肥的难度。术中还田装置在还田的同时施肥的难度。术中还田装置在还田的同时施肥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秸秆还田是指将不宜直接做饲料的秸秆,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等,将其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还田一方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另一方面可以杜绝因直接焚烧秸秆而造成的大气污染。
[0003]秸秆还田的方式有堆沤还田、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等,其中直接还田的方式方便、快捷,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还田方式。直接还田即是指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直接粉碎、翻入土壤内。直接还田后,由于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会消耗土壤的氮素等养分,造成作物与细菌对氮的竞争。为了保证还田效果,通常会在直接还田的同时,施加氮、磷等肥料。
[0004]现有技术中,施加肥料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先用还田装置将秸秆还田,随后再施肥,相当于是两道工序,这种方式无疑比较复杂、效率较低;另一种方式是在还田装置上设置施肥的机构,秸秆还田的同时,将肥料施入土地里。现有的施肥机构通常包括肥料仓,肥料仓下端设置下料口,开始还田时,将下料口打开,随着还田装置向前作业运行,肥料也逐渐施入土地里。
[0005]现有的下料口是直接在水平的肥料仓底部开的长方形垂直通槽,在实际操作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一个矛盾点:如果将槽开得较窄,那么肥料容易堵塞,只有在还田装置作业时遇到大的抖动,肥料才可以下落、施入土地里,但如果抖动小,肥料就很难下落,导致肥料难以施入土地里或因土况的不均而引起施肥严重不均,有些土地能施入肥料,而有些不能;而如果将槽开得较宽,那肥料又会难以控制地、成堆地施入土地里,导致施肥过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以降低现有技术中还田装置在还田的同时施肥的难度。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主体,主体下端设有粉碎机构、施肥机构和旋耕机构,所述施肥机构包括设置于主体上的料仓,所述粉碎机构、施肥机构和旋耕机构沿主体行进方向从前至后依次设置;
[0008]所述料仓的底部包括两块倾斜的底板,一块底板朝向主体行进方向的前侧倾斜,为活动板,一块底板朝向主体行进方向的后侧倾斜,为固定板;
[0009]所述固定板与料仓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贯穿料仓的前侧壁并与料仓的前侧壁滑动连接,活动板向下滑动可使其底侧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紧贴,活动板向上滑动可使其底侧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倾斜的下料口。
[0010]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粉碎机构用于在前方粉碎秸秆,施肥机构用于向土地里施入肥料,旋耕机构用于将粉碎的秸秆与土壤搅拌混匀还田。
[0011]经过专利技术人的多次分析及实验尝试发现,现有技术中直接在水平的肥料仓底部开
的长方形垂直通槽,当槽开得较窄,就会堵塞,主要是因为垂直通槽上端的物料会从360
°
的方向挤向垂直通槽,导致拥堵,而且即将进入垂直通槽的肥料会受到各个方向的挤压,形成平衡,从而很难落入垂直通槽中,进而施入土地里。如果堵塞的肥料因为还田装置的大抖动向下掉落,腾出空间,又会有360
°
方向的肥料蜂拥去抢占这个空间,导致如上述所述的拥堵,从而造成施肥难度大。
[0012]本技术方案中,两块底板为倾斜状,且一块底板固定、另一块底板可上下滑动,活动板向上滑动可形成下料口,活动板向下滑动可关闭下料口,从而避免肥料继续下落。由于活动板向下滑动时,即下料口关闭时,活动板的底侧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紧贴,因此,当活动板向上滑动形成下料口时,下料口是倾斜的。专利技术人发现,肥料通过这样的倾斜的下料口下落时,发生堵塞的几率会大大降低,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垂直通槽而言,肥料不会同时从360
°
的方向挤向下料口,而更多的肥料会先到达固定板的上表面,随后沿着该上表面向下滑动落入下料口中,即同时争取下料口空间的肥料较少,堵塞的几率就小。同理,下料口中的肥料下落腾出空间后,上方的肥料也不会从360
°
方向蜂拥去抢占该空间。
[0013]因此,本技术还田装置的施肥机构堵塞的几率大大降低,在还田施肥时,不用过多考虑因堵塞而局限下料口的宽度,只需要根据施肥量来调整即可。退一步,采用本方案即便有一点堵塞的趋势,通过还田装置作业时本身的抖动也可以缓解,保证施肥的连续性。
[0014]另外,本技术方案中,粉碎机构、施肥机构和旋耕机构沿主体行进方向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即施肥机构位于粉碎机构的后侧,且下料口的下端朝向粉碎机构,如此肥料下落时会落至粉碎机构上,粉碎机构在粉碎秸秆转动时,会对肥料进行一定程度地分散,并在秸秆粉碎的过程中与秸秆实现一定程度的混合,便于后期秸秆的腐熟,保证还田效果。
[0015]综上,本技术的还田装置施肥时不易堵塞,施肥难度小,且整个装置的还田效果好。
[0016]进一步,固定板位于活动板底侧的下侧设有筛板,筛板上设有若干筛孔。
[0017]有益效果:肥料通过下料孔后会在筛板上向下滚动,在此过程中会逐渐下落,施入至土地里,如此实现对肥料一定程度的分散,利于施肥均匀。
[0018]进一步,活动板向下滑动与固定板紧贴时,固定板与活动板底侧面紧贴的部分亦设有若干筛孔。
[0019]有益效果:即下料孔的下侧亦设有若干筛孔,如此下料孔内的肥料还可以通过该筛孔下落至土地里,增加下料孔内的出口,释放压力,进一步减少堵塞几率。
[0020]进一步,筛板与固定板一体成型。
[0021]有益效果:保证筛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平滑过渡,便于肥料的向下滚动,且如此设置制备简单。
[0022]进一步,料仓的前侧壁外侧设有用于锁紧活动板的锁紧机构。
[0023]有益效果:还田装置在作业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抖动,锁紧机构可避免活动板在抖动过程中向下滑落。
[0024]进一步,锁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料仓上的两块锁紧片,活动板位于两块锁紧片之间,两块锁紧片之间位于活动板的两侧均设有锁紧螺栓。
[0025]有益效果:锁紧螺栓拧紧即可实现两块锁紧片对活动板的夹紧。
[0026]进一步,两块锁紧片相向的一侧均设有橡胶层。
[0027]有益效果:橡胶层可以增加锁紧片对活动板的锁紧力。
[0028]进一步,料仓的前侧壁设有供活动板贯穿的通道,通道的内壁亦设有橡胶层。
[0029]有益效果:橡胶层一方面可以封闭通道的缝隙,避免小颗粒肥料漏出,另一方面避免活动板与通道的内壁直接摩擦,减少磨损。
[0030]进一步,固定板的下表面与料仓的后侧壁之间设有加强筋。
[0031]有益效果:固定板悬空,且需要承受肥料的重力,加强筋可以增加固定板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下料口封闭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下料口形成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主体,主体下端设有粉碎机构、施肥机构和旋耕机构,所述施肥机构包括设置于主体上的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机构、施肥机构和旋耕机构沿主体行进方向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所述料仓的底部包括两块倾斜的底板,一块底板朝向主体行进方向的前侧倾斜,为活动板,一块底板朝向主体行进方向的后侧倾斜,为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料仓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贯穿料仓的前侧壁并与料仓的前侧壁滑动连接,活动板向下滑动可使其底侧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紧贴,活动板向上滑动可使其底侧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倾斜的下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位于活动板底侧的下侧设有筛板,筛板上设有若干筛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板向下滑动与固定板紧贴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雅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盈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