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解志亮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61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包括环形防喷器本体,所述环形防喷器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壳体内设有支承筒,支承筒的顶端延伸至顶盖的上方,顶盖内安装有橡胶,橡胶的底部粘接有胶芯,壳体内滑动套设有活塞,橡胶、胶芯和活塞均套设在支承筒上,活塞位于胶芯的下方,所述壳体的左侧内壁上开设有进油孔,壳体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出油孔,壳体的右侧内壁上密封活动接触有弹性封堵机构,弹性封堵机构的右侧贯穿出油孔并延伸至壳体的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在停止进油时自动及时对进油孔进行密封,降低液压油回流的现象,且便于对压缩弹簧的弹力大小进行调节,提高封堵稳定性,满足使用需求。满足使用需求。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


[0001]本技术涉及环形防喷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

技术介绍

[0002]防喷器是油田施工中对油井进行试油、修井、完井等作业过程中关闭井口的装置,其目的是在油井有压力的情况下关闭油井眼,对油井保持连续的控制,把进入油井中的地层流体循环出来,防止发生井涌和井喷,造成安全事故,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闸板防喷器和环形防喷器,环形防喷器主要由壳体、顶盖、胶芯及活塞四大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油缸内的液压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对胶芯进行挤压,使胶芯向中心变形,将油井口关闭,例如申请号:202011622360.7,公开了一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包括防喷器本体、顶盖、限位杆、紧固螺栓、预留孔、限位孔、提拉环、安装底座、顶腔、胶芯、橡胶、液压油腔、固定块、限位卡块、活塞、液压油进口、固定柱、支承筒、固定框、拉杆、压缩弹簧、液压油出口和抵压板,有益效果是:顶盖的外侧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便于顶盖与防喷器本体固接,顶盖和防喷器本体连接的缝隙内固定设置有密封垫,便于提高紧密性,液压油腔的底部与固定柱之间固定设置有L型密封垫,防止液压油顺着内部连接缝隙流出液压油腔,抵压板的长度大于液压油出口的宽度,且抵压板与液压油出口接触的一面固定设置有密封圈,便于控制液压油出口的开闭。
[0003]上述专利在使用该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时,首先将顶盖通过紧固螺栓与防喷器本体进行固定连接,连接好之后通过液压油进口注入液压油,液压油进入到液压油腔,继而推动活塞迅速向上移动,而胶芯受顶盖的限制不能上移,在活塞推动的作用下,胶芯被迫向中心挤压紧缩,在胶芯紧缩的过程中,橡胶逐渐向中部合拢,继续运动直至橡胶完全合拢为止,从而实现封闭管柱和井口之间环形空间或完全封闭井口的作用,在需要打开油井时,拉动拉杆,使得液压油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液压油出口流出,此时活塞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橡胶张开,此时油井打开,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其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不便于在停止进液压油时自动及时对进口进行封堵,在停止进油作业时经常存在因封堵不及时造成液压油从进口回流造成活塞自动下移的现象,进而影响封堵密封效果,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综合上述专利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包括环形防喷器本体,所述环形防喷器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壳体内设有支承筒,支承筒的顶端延伸至顶盖的
上方,顶盖内安装有橡胶,橡胶的底部粘接有胶芯,壳体内滑动套设有活塞,橡胶、胶芯和活塞均套设在支承筒上,活塞位于胶芯的下方,所述壳体的左侧内壁上开设有进油孔,壳体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出油孔,壳体的右侧内壁上密封活动接触有弹性封堵机构,弹性封堵机构的右侧贯穿出油孔并延伸至壳体的右侧,进油孔的内壁设为锥形结构,进油孔内密封活动套设有梯形堵块,梯形堵块的右侧延伸至壳体内,梯形堵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壳体的左侧开设有环形槽,进油孔位于环形槽内,导向机构的左侧延伸至环形槽内,导向机构上滑动套设有调压块,导向机构上套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右端与对应的调压块的左侧固定连接,环形槽的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螺纹驱动机构,螺纹驱动机构的左侧延伸至壳体的左侧,两个调压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位于上方的连接杆的左端与螺纹驱动机构的右侧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弹性封堵机构包括T形封堵杆,T形封堵杆的左侧内壁与壳体的右侧内壁密封活动接触,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U形杆,T形封堵杆的右侧贯穿出油孔延伸至U形杆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拉头,U形杆的右侧内壁与壳体的右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活动套设在T形封堵杆上。
[0008]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安装块,两个安装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梯形堵块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安装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左端延伸至环形槽内并固定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右侧与对应的压缩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移动块滑动套设在对应的连接杆上,调压块滑动套设在对应的导向杆上。
[0009]优选的,所述螺纹驱动机构包括圆环,圆环位于环形槽内,环形槽的内部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螺杆,螺杆的左端延伸至壳体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旋钮,圆环螺纹套设在螺杆上,圆环的右侧与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U形杆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孔的内壁与T形封堵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环形槽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导向孔,导向杆的外侧粘接包覆有密封胶皮,密封胶皮的外侧与对应的第二导向孔的内壁不接触。
[0012]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右侧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内壁与对应的连接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圆环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杆螺纹连接,环形槽的内部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内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螺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00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便于在停止进油时自动及时对进油孔进行密封,降低液压油回流的现象,且便于对压缩弹簧的弹力大小进行调节,提高封堵稳定性,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00、壳体;101、顶盖;102、活塞;103、支承筒;104、胶芯;105、橡胶;106、出油
孔;107、T形封堵杆;108、第一弹簧;1、进油孔;2、梯形堵块;3、安装块;4、导向杆;5、环形槽;6、旋钮;7、调压块;8、连接杆;9、移动块;10、圆环;11、压缩弹簧;12、螺杆;13、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

3,一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包括环形防喷器本体,环形防喷器本体包括壳体100,壳体1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101,壳体100内设有支承筒103,支承筒103的顶端延伸至顶盖101的上方,顶盖101内安装有橡胶105,橡胶105的底部粘接有胶芯104,壳体100内滑动套设有活塞102,橡胶105、胶芯104和活塞102均套设在支承筒103上,活塞102位于胶芯104的下方,壳体100的左侧内壁上开设有进油孔1,壳体100的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包括环形防喷器本体,所述环形防喷器本体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101),壳体(100)内设有支承筒(103),支承筒(103)的顶端延伸至顶盖(101)的上方,顶盖(101)内安装有橡胶(105),橡胶(105)的底部粘接有胶芯(104),壳体(100)内滑动套设有活塞(102),橡胶(105)、胶芯(104)和活塞(102)均套设在支承筒(103)上,活塞(102)位于胶芯(104)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左侧内壁上开设有进油孔(1),壳体(100)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出油孔(106),壳体(100)的右侧内壁上密封活动接触有弹性封堵机构,弹性封堵机构的右侧贯穿出油孔(106)并延伸至壳体(100)的右侧,进油孔(1)的内壁设为锥形结构,进油孔(1)内密封活动套设有梯形堵块(2),梯形堵块(2)的右侧延伸至壳体(100)内,梯形堵块(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壳体(100)的左侧开设有环形槽(5),进油孔(1)位于环形槽(5)内,导向机构的左侧延伸至环形槽(5)内,导向机构上滑动套设有调压块(7),导向机构上套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11),压缩弹簧(11)的右端与对应的调压块(7)的左侧固定连接,环形槽(5)的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螺纹驱动机构,螺纹驱动机构的左侧延伸至壳体(100)的左侧,两个调压块(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位于上方的连接杆(8)的左端与螺纹驱动机构的右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田井口的环形防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封堵机构包括T形封堵杆(107),T形封堵杆(107)的左侧内壁与壳体(100)的右侧内壁密封活动接触,壳体(10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U形杆,T形封堵杆(107)的右侧贯穿出油孔(106)延伸至U形杆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拉头,U形杆的右侧内壁与壳体(100)的右侧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志亮
申请(专利权)人:解志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