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及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31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及鞋子,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鞋底或者鞋垫内的气垫或者气囊容易漏气导致减震效果差的问题,该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中底设置于大底的上侧,中底包括前掌部、中掌部和后掌部,前掌部、中掌部和后掌部由前到后依次连接,中底的厚度由前掌部向后掌部逐渐增加,中底的侧边上设置有相对于侧面内凹的条形槽,条形槽由后掌部延伸至中掌部的两侧,后掌部上条形槽的宽度大于后掌部厚度的一半。条形槽的内侧壁对条形槽的上侧和下侧材料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使条形槽对下压力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从而使该鞋底具有较好的减震作用。有较好的减震作用。有较好的减震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及鞋子


[0001]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及鞋子。

技术介绍

[0002]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工作提供了便利。人们穿着鞋子在行走时或者运动时,由于人体自身的重力以及运动所产生的运动力都会作用于人体的脚部,所以人体的脚部每天都要承受来自人体重力及运动力所产生的巨大冲击。一双鞋子的品质高低,其减震性能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减震鞋在运动的时候有比较好的回弹力,能够吸收脚部冲击力,进而保护足部。
[0003]现在的鞋子一般都是通过在鞋底或者鞋垫内设置气垫或者气囊来达到减震的目的,但是这种鞋子在穿着一段时间后容易导致气垫漏气或者气囊漏气的问题,降低减震鞋子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及鞋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鞋底或者鞋垫内的气垫或者气囊容易漏气导致减震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的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能够缓冲人体脚部受力,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和回弹性能,减震效果好,穿着舒适,减小长期行走产生的疲劳感。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中底设置于所述大底的上侧,所述中底包括前掌部、中掌部和后掌部,所述前掌部、中掌部和后掌部由前到后依次连接,所述中底的厚度由所述前掌部向所述后掌部逐渐增加,所述中底的侧边上设置有相对于侧面内凹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由所述后掌部延伸至所述中掌部的两侧,所述后掌部上所述条形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后掌部厚度的一半。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后掌部的侧边上设置有相对于侧面内凹的多个折痕槽,所述折痕槽延伸至所述后掌部的两侧且设置于所述条形槽的上侧,多个所述折痕槽平行设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多个所述折痕槽的总宽度小于所述后掌部上所述条形槽的宽度。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条形槽的宽度由所述后掌部向所述中掌部逐渐减小;所述中底的底面宽度大于所述中底的顶面宽度。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后掌部的上侧设置有凸跟部,所述折痕槽设置于所述凸跟部上,所述凸跟部的上侧面为由所述中掌部向后上方延伸的阶梯面。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阶梯面包括第一梯面和第二梯面,所述第一梯面的前侧与所述中掌部平滑连接,所述第二梯面与所述第一梯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一梯面的后侧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梯面前侧的高度。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前掌部与所述中掌部的上侧面连接形成由前至后厚度逐渐增加的斜面。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多个所述折痕槽的长度由所述凸跟部的上侧至下侧逐渐增加;多个所述折痕槽的宽度由所述凸跟部的上侧至下侧逐渐增加。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大底为橡胶耐磨板,所述中底为聚氨酯发泡层。
[00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鞋子,包括上述的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积极效果:
[0016]1、本技术提供的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通过包括大底和中底,中底设置于大底的上侧,中底包括前掌部、中掌部和后掌部,前掌部、中掌部和后掌部由前到后依次连接,中底的厚度由前掌部向后掌部逐渐增加,中底的侧边上设置有相对于侧面内凹的条形槽,条形槽由后掌部延伸至中掌部的两侧,后掌部上条形槽的宽度大于后掌部厚度的一半。本技术的鞋底通过在侧面上设置条形槽,使中底的后掌部和中掌部在受向下的压力作用时,条形槽的上侧相对于条形槽的下侧下压,下压至条形槽内避免直接碰触条形槽的下侧材料,条形槽的内侧壁对条形槽的上侧和下侧材料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使条形槽对下压力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另外,后掌部上条形槽的宽度大于后掌部厚度的一半,使条形槽在后掌部的厚度方向上的跨度较大,进一步增加条形槽对后掌部受力的缓冲作用,且能够使受力后的后掌部具有较好的回弹性能,从而使该鞋底具有较好的减震作用。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背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中底;11、前掌部;12、中掌部;13、后掌部;131、凸跟部;1311、第一梯面;1312、第二梯面;14、条形槽;15、折痕槽;2、大底;21、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如图1

图2所示,包括大底2和中底1,中底1设置于大底2的上侧,中底1包括前掌部11、中掌部12和后掌部13,前掌部11、中掌部12和后掌部13由前到后依次连接,中底1的厚度由前掌部11向后掌部13逐渐增加,中底1的侧边上设置有相对于侧面内凹的条形槽14,条形槽14由后掌部13延伸至中掌部12的两侧,后掌部13上条形槽14的宽度大于后掌部13厚度的一半。本实施例的鞋底通过在侧面上设置条形槽14,且条形槽14的宽度大于前掌部11的厚度,使中底1的后掌部13和中掌部12在受向下的压力作用时,条形槽14的上侧相对于条形槽14的下侧下压,下压至条形槽14内避免直接碰触条形槽14的下侧材料,条形槽14的内侧壁对条形槽14的上侧和下侧材料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使条形槽14对下压力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另外,后掌部13上条形槽14的宽度大于后掌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底(2)和中底(1),所述中底(1)设置于所述大底(2)的上侧,所述中底(1)包括前掌部(11)、中掌部(12)和后掌部(13),所述前掌部(11)、中掌部(12)和后掌部(13)由前到后依次连接,所述中底(1)的厚度由所述前掌部(11)向所述后掌部(13)逐渐增加,所述中底(1)的侧边上设置有相对于侧面内凹的条形槽(14),所述条形槽(14)由所述后掌部(13)延伸至所述中掌部(12)的两侧,所述后掌部(13)上所述条形槽(14)的宽度大于所述后掌部(13)厚度的一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掌部(13)的侧边上设置有相对于侧面内凹的多个折痕槽(15),所述折痕槽(15)延伸至所述后掌部(13)的两侧且设置于所述条形槽(14)的上侧,多个所述折痕槽(15)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折痕槽(15)的总宽度小于所述后掌部(13)上所述条形槽(14)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14)的宽度由所述后掌部(13)向所述中掌部(12)逐渐减小;所述中底(1)的底面宽度大于所述中底(1)的顶面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百集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