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无极性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935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型无极性充电电路,包括供电电路、控制电路、无极性充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芯片的型号为78L05,所述供电电路稳定输出5V电压对所述控制电路进行供电,所述控制电路主芯片的型号为EM78P301N通过电平信号检测电池、电芯电压与极性,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采用2个P MOS,2个N MOS与4个三极管构成无极性检测电路,在不接任何电池、电芯负载时4个MOS均为关闭状态,当有电池、电芯接入时J2,J4通过主芯片检测负载的电压与极性,通过主芯片指令导通相对应两个充电MOS对负载进行充电;这种智能型无极性充电电路,极性任意接都可充电,做到了防呆充电,能够有效避免异常充电情况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型无极性充电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无极性充电领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无极性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充电装置应用比较广泛,传统充电设备都需要电芯、电池正负极与充电设备相对应才能充电,并且每种装置需求的充电环境有所不同,单一接口,正负极相对固定匹配,且不能随着充电的进程灵活改变充电功率,充电完成时,自动断电功能不够完备,多余的电能储存于设备电路中无法宣泄,频繁充电会导致电路温度升高,却没有相应的监测手段和降温保护举措,轻则会降低充电装置的使用寿命,严重的会破坏被充电设备的电池结构,甚至发生爆炸,导致重大火灾事故。
[0003]另外具有无极性充电装置的造价相对比较高,小范围内流通,市场上没能达到普及,且还有大量的固定极性的充电器,因此该方面的技术前景广阔,还有深入挖掘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无极性充电电路,旨在解决目前市场上充电器存在的固定极性的问题,以及没有相应的电能泄放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型无极性充电电路,包括供电电路、控制电路、无极性充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芯片的型号为78L05,所述供电电路稳定输出5V电压对所述控制电路进行供电,所述控制电路主芯片的型号为EM78P301N通过相应的电平信号检测电池、电芯电压与极性发出指令控制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P MOS Q2和Q3,N MOS Q7和Q8的工作,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采用2个P MOS,2个N MOS与4个三极管构成无极性检测电路,J1,J3为电源端,J2,J4为输出充电端,在不接任何电池、电芯负载时4个MOS 均为关闭状态,当有电池、电芯接入时J2,J4通过主芯片检测负载的电压与极性,通过主芯片指令导通相对应两个充电MOS对负载进行充电。
[0006]所述供电电路芯片的型号为78L05,所述供电电路稳定输出5V电压对所述控制电路进行供电,接在所述控制电路主芯片EM78P301N 的电源接口处。
[0007]所述控制电路的主芯片EM78P301N U1的1管脚经过一个1K电阻 R17接J5 CON5 4管脚,2管脚经过一个1K的电阻R28接所述J5 CON5 的3管脚,3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ADC7端,4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P2L端,5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P2H端,6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ADC0端,7管脚接地,8管脚接5V电压,9管脚的第一引脚经过一个104P的电容接地,第二引脚经过一个10K的电阻R29接地,第三引脚经过一个10K电阻R30接8管脚5V电压, 10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ADC2端,12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P1H端,13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P1L端,14管脚接一个1K 的电阻R16接所述J5 CON5 5管脚,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EM78P301N。
[0008]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由2个P MOS Q2和Q3,2个N MOS Q7和 Q8与4个三极管构成无极性检测电路,在不接任何电池、电芯负载时4个MOS均为关闭状态,当有电池、电芯接入时
J2,J4通过主芯片检测负载的电压与极性,通过主芯片指令导通相对应两个充电MOS 对负载进行充电,通过4

5、12

13通信管脚与所述主芯片进行信号传递。
[0009]进一步地,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采用一个主芯片,2个P MOS Q2、 Q3,2个N MOS Q7、Q8与四个三极管构成无极性检测电路,电路主芯片型号为EM78P301N。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取了市面上没有的主芯片指令导通相对应充电MOS对负载进行充电,可以灵活的检测充电电池的极性,能够依据主芯片不同的指令导通相应的 MOS对负载进行充电;采用市场上常见的稳压电源供应实现电压的相对稳定输出,此外主芯片连接相应的泄放电路,快速释放多余的电能储备,能够有效避免异常充电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主芯片供电电路;
[0012]图2为主芯片控制电路;
[0013]图3为无极性充电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6]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
[0017]一种智能型无极性充电电路,包括供电电路、控制电路、无极性充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芯片的型号为78L05,所述供电电路稳定输出5V电压对所述控制电路进行供电,所述控制电路主芯片的型号为 EM78P301N通过相应的电平信号检测电池、电芯电压与极性发出指令控制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P MOS Q2和Q3,N MOS Q7和Q8的工作,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采用2个P MOS,2个N MOS与4个三极管构成无极性检测电路,J1,J3为电源端,J2,J4为输出充电端,在不接任何电池、电芯负载时4个MOS均为关闭状态,当有电池、电芯接入时 J2,J4通过主芯片检测负载的电压与极性,通过主芯片指令导通相对应两个充电MOS对负载进行充电。
[0018]如图1所示,所述供电电路芯片的型号为78L05,所述供电电路稳定输出5V电压对所述控制电路进行供电,接在所述控制电路主芯片EM78P301N的电源接口处。
[0019]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电路的主芯片EM78P301N U1的1管脚经过一个1K电阻R17接J5 CON5 4管脚,2管脚经过一个1K的电阻R28 接所述J5 CON5的3管脚,3管脚接所述无极性
充电电路ADC7端,4 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P2L端,5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P2H 端,6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ADC0端,7管脚接地,8管脚接5V 电压,9管脚的第一引脚经过一个104P的电容接地,第二引脚经过一个10K的电阻R29接地,第三引脚经过一个10K电阻R30接8管脚 5V电压,10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ADC2端,12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P1H端,13管脚接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P1L端,14管脚接一个1K的电阻R16接所述J5 CON5 5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无极性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路、控制电路、无极性充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芯片的型号为78L05,所述供电电路稳定输出5V电压对所述控制电路进行供电,所述控制电路主芯片的型号为EM78P301N通过相应的电平信号检测电池、电芯电压与极性发出指令控制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P MOS Q2和Q3,N MOS Q7和Q8的工作,所述无极性充电电路采用2个P MOS,2个N MOS与4个三极管构成无极性检测电路,J1,J3为电源端,J2,J4为输出充电端,在不接任何电池、电芯负载时4个MOS均为关闭状态,当有电池、电芯接入时J2,J4通过主芯片检测负载的电压与极性,通过主芯片指令导通相对应两个充电MOS对负载进行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无极性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芯片的型号为78L05,所述供电电路稳定输出5V电压对所述控制电路进行供电,接在所述控制电路主芯片EM78P301N的电源接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无极性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的主芯片EM78P301N U1的1管脚经过一个1K电阻R17接J5 CON5 4管脚,2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绿源新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