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防静电光学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90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学薄膜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透防静电光学膜,包括薄膜主体,所述薄膜主体的最外层是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下表面与耐磨层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耐磨层的下表面与透光层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透光层的下表面与防紫外线层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透光层内填充的聚碳酸酯材料极大地提高了薄膜的透光性能,通过防静电层内填充的聚乙烯醇树脂材料使得薄膜具有很好的防静电性能,通过防水层内填充的聚四氟乙烯材料以及耐磨层内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为薄膜提供了优良的防水性和耐磨性。供了优良的防水性和耐磨性。供了优良的防水性和耐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透防静电光学膜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薄膜
,具体是一种高透防静电光学膜。

技术介绍

[0002]光学薄膜由薄的分层介质构成的,通过界面传播光束的一类光学介质材料。光学薄膜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现代,光学薄膜已广泛用于光学和光电子
,制造各种光学仪器;主要的光学薄膜器件包括反射膜、减反射膜、偏振膜、干涉滤光片和分光镜等等。它们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获得了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日益重视。
[0003]目前,在建筑玻璃外墙、汽车玻璃、镜面玻璃等领域都会使用光学薄膜,传统的光学薄膜防静电以及抗氧化性能较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透防静电光学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传统的光学薄膜防静电以及抗氧化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透防静电光学膜。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透防静电光学膜,包括薄膜主体,所述薄膜主体的最外层是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下表面与耐磨层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耐磨层的下表面与透光层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透光层的下表面与防紫外线层的上表面复合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防紫外线层的下表面与防静电层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防静电层的下表面与耐候层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耐候层的下表面与耐高温层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耐高温层的下表面与粘接层的上表面复合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防水层内填充有聚四氟乙烯材料,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薄膜主体的十分之一,所述耐磨层内填充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薄膜主体的十分之一,所述透光层内填充有聚碳酸酯材料,所述透光层的厚度为薄膜主体的十分之一。
[0008]优选的,所述防紫外线层内填充有无机类紫外线反射剂,所述防紫外线层的厚度为薄膜主体的十分之一。
[0009]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内填充有聚乙烯醇树脂材料,所述防静电层的厚度为薄膜主体的十分之一,所述耐候层内填充有高密度聚丙烯材料,所述耐候层的厚度为薄膜主体的五分之一。
[0010]优选的,所述耐高温层内填充有聚苯硫醚材料,所述耐高温层的厚度为薄膜主体的五分之一,所述粘接层内填充有丙烯酸酯材料,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薄膜主体的十分之一。
[0011]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2]1.本技术通过透光层内填充的聚碳酸酯材料极大地提高了薄膜的透光性能,通过防静电层内填充的聚乙烯醇树脂材料使得薄膜具有很好的防静电性能,通过防水层内填充的聚四氟乙烯材料以及耐磨层内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为薄膜提供了优良的防水
性和耐磨性;
[0013]2.本技术通过防紫外线层内填充的无机类紫外线反射剂对紫外线进行反射,使得薄膜的防辐射效果大大增加,通过耐候层中设有的高密度聚丙烯材料以及耐高温层内填充的聚苯硫醚材料,极大地提高了薄膜的抗氧化性和耐高温性,本技术设计合理,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薄膜主体;2、防水层;3、耐磨层;4、透光层;5、防紫外线层;6、防静电层;7、耐候层;8、耐高温层;9、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高透防静电光学膜,包括薄膜主体1,所述薄膜主体1的最外层是防水层2,所述防水层2的下表面与耐磨层3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耐磨层3的下表面与透光层4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透光层4 的下表面与防紫外线层5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防紫外线层5的下表面与防静电层6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防静电层6的下表面与耐候层7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耐候层7的下表面与耐高温层8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耐高温层8的下表面与粘接层9的上表面复合连接;工作时,通过透光层4 内填充的聚碳酸酯材料极大地提高了薄膜的透光性能。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紫外线层5的下表面与防静电层6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防静电层6的下表面与耐候层7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耐候层7的下表面与耐高温层8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耐高温层8的下表面与粘接层9的上表面复合连接;工作时,通过防静电层6内填充的聚乙烯醇树脂材料使得薄膜具有很好的防静电性能;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水层2内填充有聚四氟乙烯材料,所述防水层2的厚度为薄膜主体1的十分之一,所述耐磨层3内填充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所述耐磨层3的厚度为薄膜主体1的十分之一,所述透光层4内填充有聚碳酸酯材料,所述透光层4的厚度为薄膜主体1的十分之一;工作时,通过防水层2内填充的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以及几乎不溶于所有溶剂特点的聚四氟乙烯材料为薄膜提供了优良的防水性,通过
耐磨层3内的硬化处理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为薄膜提供了优良的耐磨性,通过透光层4内填充的透光率为87%~91%且具有十分突出的抗冲击性能和耐热性能的聚碳酸酯材料,极大地提高了薄膜的透光性能;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上述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透光层4内填充有APO 树脂材料,所述透光层4的厚度为薄膜主体1的十分之一;工作时,通过透光层4内填充的APO树脂材料极大地提高了薄膜的透光率;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紫外线层5内填充有无机类紫外线反射剂,所述防紫外线层5的厚度为薄膜主体1的十分之一;工作时,通过防紫外线层5内填充的无机类紫外线反射剂对紫外线进行反射,使得薄膜的防辐射效果大大增加;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静电层6内填充有聚乙烯醇树脂材料,所述防静电层6的厚度为薄膜主体1的十分之一,所述耐候层7内填充有高密度聚丙烯材料,所述耐候层7的厚度为薄膜主体1的五分之一;工作时,通过防静电层6内填充的具有电阻值较低特点的聚乙烯醇树脂材料使得薄膜具有很好的防静电性能,通过耐候层7中设有的化学稳定性强、耐腐蚀性能好的高密度聚丙烯材料,极大地提高了薄膜的抗氧化性;
[0027]作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透防静电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主体(1),所述薄膜主体(1)的最外层是防水层(2),所述防水层(2)的下表面与耐磨层(3)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耐磨层(3)的下表面与透光层(4)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透光层(4)的下表面与防紫外线层(5)的上表面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防静电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紫外线层(5)的下表面与防静电层(6)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防静电层(6)的下表面与耐候层(7)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耐候层(7)的下表面与耐高温层(8)的上表面复合连接,所述耐高温层(8)的下表面与粘接层(9)的上表面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透防静电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内填充有聚四氟乙烯材料,所述防水层(2)的厚度为薄膜主体(1)的十分之一,所述耐磨层(3)内填充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所述耐磨层(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国忠张旦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迪恩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