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535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混合装置,物料混合装置包括输入部、混合部和输出部,混合部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分料结构和集料结构,其中,分料结构包括上筒体和设置在上筒体内的分料筒,上筒体的上端为物料输入端,分料筒和上筒体之间具有分料通道,分料筒的上端为封闭端,分料筒的外周面的水平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集料结构包括下筒体和设置在下筒体内的集料筒,下筒体的上端和上筒体的下端连接,集料筒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中空结构,集料筒内的流通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集料筒上端的开口用于接收分料通道落下的物料。采用该方案,物料在使用重力输送过程中就进行了混合,减少了对物料的摩擦损伤,减少了能耗,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也比较低。护成本也比较低。护成本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料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颗粒或粉体输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正极材料生产中大量使用重力进行物料输送,物料在垂直管道内部输送过程中因颗粒大小差异会出现分层,造成品质风险。为防止该现象,需要在物料输送的后端配备转动混合设备对物料二次混合。
[0003]例如,现有技术使用螺带式混合机实现物料混合,螺带式混合机的工作方式为使用螺带搅拌物料进行混合,通常混合过程分为对流、分散、剪切三个阶段实现,实现产品的充分混合需要较长的混合时间,同时设备需要大功率电机带动能耗偏高,且转动部件存在因摩擦物料而造成物料损伤的风险。
[0004]因此,现有技术中使用转动混合设备混合物料,存在易损伤物料并且能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混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混合颗粒或粉体物料时易损伤物料并且能耗高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混合装置,物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部,混合部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分料结构和集料结构,其中,分料结构包括上筒体和设置在上筒体内的分料筒,上筒体的上端为物料输入端,分料筒和上筒体之间具有分料通道,分料筒的上端为封闭端,分料筒的外周面的水平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集料结构包括下筒体和设置在下筒体内的集料筒,下筒体的上端和上筒体的下端连接,集料筒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中空结构,集料筒内的流通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集料筒上端的开口用于接收分料通道落下的物料。
[0007]进一步地,分料结构还包括支梁,支梁的一端和分料筒的外壁连接,支梁的另一端和上筒体的内壁连接。支梁为多个,多个支梁围绕分料筒设置。
[0008]进一步地,集料筒的上周缘和下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上筒体的下端具有下法兰,下筒体的上端具有上法兰,下法兰和上法兰密封连接。分料结构还包括环形裙边,环形裙边设置在上筒体的内壁上,环形裙边位于分料筒和集料筒之间,环形裙边的内径小于集料筒上端开口的内径。
[0009]进一步地,分料筒为锥形结构,集料筒为锥台形结构,上筒体和下筒体均为圆柱形结构,上筒体的外径为上筒体高度的两倍以上。下筒体的外径为下筒体高度的两倍以上。
[0010]进一步地,上筒体、分料筒、下筒体和集料筒的轴线均竖直设置且同轴,分料筒的母线和水平面的夹角在40
°
至60
°
之间。集料筒的母线和水平面的夹角在40
°
至60
°
之间。
[0011]进一步地,分料筒为锥形结构,集料筒为锥台形结构,集料筒下端开口的内径为D1,分料筒下端的外径为D2,其中,D1=(1/3~2/3)D2。
[0012]进一步地,物料混合装置还包括输入部和输出部,输入部的下端和上筒体的上端连接,输入部用于向分料通道内输入物料,输出部和集料筒的下端连接,输出部用于接收集料筒落下的物料并输出。
[0013]进一步地,混合部为多个,多个混合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混合部可拆卸连接。在相邻两个混合部中,上方混合部的集料筒的下端开口朝向下方混合部的分料筒的上端;多个混合部中最上方的混合部和输入部连接,多个混合部中最下方的混合部和输出部连接。
[0014]进一步地,输入部包括外筒、进料管和导流筒,外筒的下端和上筒体连接,导流筒设置在外筒内,导流筒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中空结构,导流筒内的流通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导流筒的下端开口朝向分料筒的上端,进料管用于将物料输入导流筒的上端开口。
[0015]进一步地,输入部还包括顶盖和检修门,顶盖封堵外筒上端的开口,检修门可开闭地设置在顶盖上,进料管为多个,多个进料管分布在顶盖上;输出部为竖直设置的下料管。
[0016]进一步地,物料混合装置还包括:多个空气喷嘴,多个空气喷嘴分布在混合部上,空气喷嘴用于向混合部内吹入空气;收尘管,设置在输入部上,收尘管和输入部内的腔体连通,收尘管用于收集和输出汇集到输入部内的粉尘。
[0017]进一步地,多个空气喷嘴沿下筒体的周向分布在下筒体上,收尘管设置在外筒上,导流筒为锥台形结构,导流筒的上周缘和外筒的内壁密封连接,外筒和导流筒之间的区域和收尘管连通。
[0018]进一步地,输入部还包括多个环形挡边,多个环形挡边分布在外筒的内壁和导流筒的外壁上,多个环形挡边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相邻两个环形挡边的倾斜角度不同,收尘管位于多个环形挡边的上方。
[0019]进一步地,物料混合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旋风分级机、布袋除尘机和引风机,其中,旋风分级机和收尘管连接。
[0020]进一步地,物料混合装置还包括激振器,激振器设置在输入部的外筒和/或混合部的上筒体。
[0021]进一步地,混合部、输入部和输出部均为不锈钢材质,混合部、输入部和输出部内与物料接触的表面均涂覆有四氟材料层。
[002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物料混合装置,物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部,混合部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分料结构和集料结构,其中,分料结构包括上筒体和设置在上筒体内的分料筒,上筒体的上端为物料输入端,分料筒和上筒体之间具有分料通道,分料筒的上端为封闭端,分料筒的外周面的水平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集料结构包括下筒体和设置在下筒体内的集料筒,下筒体的上端和上筒体的下端连接,集料筒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中空结构,集料筒内的流通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集料筒上端的开口用于接收分料通道落下的物料。采用该方案混合颗粒或粉体物料时,将物料从上端输入混合部的分料结构内,物料在与分料筒接触后会分散,然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入集料筒,并在集料筒中集中和混合,这样物料在使用重力输送过程中就进行了混合,避免了物料分层。并且,与使用转动混合设备混合物料相比,减少了对物料的摩擦损伤,并且减少了驱动转动设备的能耗,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也比较低。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2示出了图1中的分料结构的俯视图;
[0026]图3示出了图1中的集料结构的俯视图;
[0027]图4示出了图1中的输入部的一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0028]图5示出了图1中的输入部的另一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002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0]10、混合部;11、分料结构;111、上筒体;112、分料筒;113、支梁;114、环形裙边;12、集料结构;121、下筒体;122、集料筒;
[0031]20、输入部;21、外筒;22、进料管;23、导流筒;25、检修门;26、环形挡边;
[0032]30、输出部;40、空气喷嘴;50、收尘管;60、激振器。
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部(10),所述混合部(10)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分料结构(11)和集料结构(12),其中,所述分料结构(11)包括上筒体(111)和设置在所述上筒体(111)内的分料筒(112),所述上筒体(111)的上端为物料输入端,所述分料筒(112)和所述上筒体(111)之间具有分料通道,所述分料筒(112)的上端为封闭端,所述分料筒(112)的外周面的水平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集料结构(12)包括下筒体(121)和设置在所述下筒体(121)内的集料筒(122),所述下筒体(121)的上端和所述上筒体(111)的下端连接,所述集料筒(122)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集料筒(122)内的流通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集料筒(122)上端的开口用于接收所述分料通道落下的物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结构(11)还包括支梁(113),所述支梁(113)的一端和所述分料筒(112)的外壁连接,所述支梁(113)的另一端和所述上筒体(111)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梁(113)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梁(113)围绕所述分料筒(112)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筒(122)的上周缘和所述下筒体(121)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上筒体(111)的下端具有下法兰,所述下筒体(121)的上端具有上法兰,所述下法兰和所述上法兰密封连接;所述分料结构(11)还包括环形裙边(114),所述环形裙边(114)设置在所述上筒体(111)的内壁上,所述环形裙边(114)位于所述分料筒(112)和所述集料筒(122)之间,所述环形裙边(114)的内径小于所述集料筒(122)上端开口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筒(112)为锥形结构,所述集料筒(122)为锥台形结构,所述上筒体(111)和所述下筒体(121)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上筒体(111)的外径为所述上筒体(111)高度的两倍以上,所述下筒体(121)的外径为所述下筒体(121)高度的两倍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111)、所述分料筒(112)、所述下筒体(121)和所述集料筒(122)的轴线均竖直设置且同轴,所述分料筒(112)的母线和水平面的夹角在40
°
至60
°
之间,所述集料筒(122)的母线和水平面的夹角在40
°
至60
°
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筒(112)为锥形结构,所述集料筒(122)为锥台形结构,所述集料筒(122)下端开口的内径为D1,所述分料筒(112)下端的外径为D2,其中,D1=(1/3~2/3)D2。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混合装置还包括输入部(20)和输出部(30),所述输入部(20)的下端和所述上筒体(111)的上端连接,所述输入部(20)用于向所述分料通道内输入物料,所述输出部(30)和所述集料筒(122)的下端连接,所述输出部(30)用于接收所述集料筒(122)落下的物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兵裴建伟李斌吴贞动邓建国郑飞刘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中化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