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514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棚供水装置,属于供水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上表面与储水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进水槽,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与顶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通过合页分别与两个活动板相远离的一面相互铰接,所述储水箱的下表面分别与三个软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中转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销轴。该大棚供水装置,通过设置中转箱、电动推杆、第二喷头和顶盖,方便了该供水装置通过引入雨水对作物进行灌溉,有效的降低了培育成本,同时,方便了该供水装置在对作物进行灌溉时进行均匀的喷洒,避免了因灌溉不均匀而导致作物生长状态受到影响,从而保障了产品的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棚供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供水装置
,具体为一种大棚供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棚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蔬菜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它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结构或者钢结构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温室空间,外膜很好地阻止内部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传统的供水装置引入外来水源对于水资源消耗较大,提高了培育成本,同时,供水装置在对作物进行喷洒时,若喷洒不均匀就会导致作物生长状态不均匀,导致质量变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棚供水装置,解决了传统的供水装置引入外来水源对于水资源消耗较大,提高了培育成本,同时,供水装置在对作物进行喷洒时,若喷洒不均匀就会导致作物生长状态不均匀,导致质量变低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棚供水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上表面与储水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进水槽,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与顶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通过合页分别与两个活动板相远离的一面相互铰接,所述储水箱的下表面分别与三个软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的下表面通过软管分别与三个中转箱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中转箱的下表面分别与三个第二喷头的顶端相连通,所述中转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销轴,所述中转箱的左右两侧面通过销轴分别与两个电动推杆的相对面相互铰接,两个电动推杆的相远离的一端通过销轴分别与框架内壁的左右两侧面相互铰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储水箱内壁的上表面分别与四个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四个固定块的上表面均固定有销轴,四个固定块的上表面通过销轴分别与四个气缸的底端相互铰接,相邻两个气缸的顶端通过销轴与同一个活动板的下表面相互铰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储水箱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滑坡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储水箱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上表面与滑坡的下表面相互搭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储水槽的下表面与排水管的顶端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与连接管的顶端相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管的左端与运输管的右侧面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底端通过连接管与运输管的右端相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框架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一喷头相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喷头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管的相对面相连通。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该大棚供水装置,通过设置中转箱、电动推杆、第二喷头和顶盖,当遇到雨水天气时,雨水会通过顶盖滑入进水槽,随后通过活动板进行储水箱的内部,当储水箱的内部储存有一定水位的雨水时,操作人员通过软管与中转箱连接,从而将储水箱内部的水源输送至中转箱内部,最后通过第二喷头对作物进行灌溉,与此同时,操作人员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启动后,中转箱在销轴的带动下,始终保持左右移动的状态,从而对作物进行均匀灌溉,方便了该供水装置通过引入雨水对作物进行灌溉,有效的降低了培育成本,同时,方便了该供水装置在对作物进行灌溉时进行均匀的喷洒,避免了因灌溉不均匀而导致作物生长状态受到影响,从而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0016]2、该大棚供水装置,通过设置气缸、活动板和滑坡,当遇到暴雨天气时,操作人员通过启动固定块上方的气缸将两个活动板同时向上推动,当活动板与储水槽接触时,雨水会通过活动板流向滑坡,随后通过滑坡进入储水槽的内部,方便了该供水装置在遭遇暴雨时将雨水进行阻挡,避免了水流过大而对该供水装置造成损坏,同时方便了对雨水进行运输,从而提高了该供水装置的适用性。
[0017]3、该大棚供水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喷头、连接管和排水管,操作人员将连接管与第一喷头固定,随后将连接管的左端与运输管连接,从而是该供水装置可与外部结构连接,同时,操作人员将排水管与连接管固定,方便了对该供水装置通过收集雨水和外部资源对作物进行灌溉,从而提高了该供水装置的灵活性,增加了该供水装置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有效的节省了水资源,避免造成水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框架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储水箱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进水槽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框架、2储水箱、3进水槽、4顶盖、5活动板、6固定块、7气缸、8滑坡、9储水槽、10排水管、11连接管、12运输管、13第一喷头、14软管、15中转箱、16第二喷头、17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棚供水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的上表面与储水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储水箱2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进水槽3,储水箱2的上表面与顶盖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储水箱2的上表面通过合页分别与两个活动板5相远离的一面相互铰接,储水箱2的下表面分别与三个软管14的顶端固定连接,储水箱2的下表
面通过软管14分别与三个中转箱15的上表面相连通,中转箱15的下表面分别与三个第二喷头16的顶端相连通,中转箱1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销轴,中转箱15的左右两侧面通过销轴分别与两个电动推杆17的相对面相互铰接,两个电动推杆17的相远离的一端通过销轴分别与框架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相互铰接,方便了该供水装置通过引入雨水对作物进行灌溉,有效的降低了培育成本,同时,方便了该供水装置在对作物进行灌溉时进行均匀的喷洒,避免了因灌溉不均匀而导致作物生长状态受到影响,从而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0025]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储水箱2内壁的上表面分别与四个固定块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四个固定块6的上表面均固定有销轴,四个固定块6的上表面通过销轴分别与四个气缸7的底端相互铰接,相邻两个气缸7的顶端通过销轴与同一个活动板5的下表面相互铰接,通过设置气缸7,方便了该供水装置在遭遇暴雨时将雨水进行阻挡,避免了水流过大而对该供水装置造成损坏,储水箱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滑坡8的相对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坡8,方便了对雨水进行运输,从而提高了该供水装置的适用性,储水箱2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储水槽9,储水槽9的上表面与滑坡8的下表面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供水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上表面与储水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2)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进水槽(3),所述储水箱(2)的上表面与顶盖(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2)的上表面通过合页分别与两个活动板(5)相远离的一面相互铰接,所述储水箱(2)的下表面分别与三个软管(1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2)的下表面通过软管(14)分别与三个中转箱(15)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中转箱(15)的下表面分别与三个第二喷头(16)的顶端相连通,所述中转箱(1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销轴,所述中转箱(15)的左右两侧面通过销轴分别与两个电动推杆(17)的相对面相互铰接,两个电动推杆(17)的相远离的一端通过销轴分别与框架(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相互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2)内壁的上表面分别与四个固定块(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四个固定块(6)的上表面均固定有销轴,四个固定块(6)的上表面通过销轴分别与四个气缸(7)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聪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瑞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