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499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包括主体部和底座部,主体部的炉腔底面开放,壳体底板上形成有通孔,容器盖顶端固连于壳体,底端盖体部伸入炉腔内,容器盖与炉腔密封配合;底座部设有升降平台和升降机构,升降平台上表面上设有容器定位座;升降平台可带动所述样品容器升降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样品容器处于第一位置时位于炉腔内并与容器盖对合,升降平台与壳体底板密封配合;当处于第二位置时,其位于炉腔外部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容器定位取放操作方便,实现样品容器自动升降进入或离开炉腔,有利于大容积设计,增加了单次处理量和处理效率。量和处理效率。量和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样品前处理
,尤其涉及微波碳化灰化系统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微波碳化灰化系统,因其既能对样品进行碳化处理,又能进行灰化处理,使得设备利用率高,设备成本低,样品前处理效率高等优点而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样品前处理领域。
[0003]现有技术中,微波碳化灰化系统的结构通常包括炉体和微波加热装置等,炉体内限定有炉腔,样品容器置于炉腔底面上,微波加热装置对炉腔内进行微波加热,进而对样品容器中的样品进行处理,同时炉体上方还设有容器盖以及驱动容器盖升降的升降机构,容器盖用于在样品处理时封闭样品容器,而在处理结束后打开容器。炉体为前面开门的结构形式,其余各面为封闭结构,样品填装方式为:在炉外将样品放置于样品容器后,由一位操作人员双手搬动样品容器送入炉腔内,并托举样品容器使其对正上方容器盖,然后由另一位操作人员操作升降机构将容器盖放下,此过程中第一位操作人员需双手保持托举样品容器的状态使样品容器随着样品盖的向下移动而移动,使样品容器与容器盖保持对正并防止样品盖压碎样品容器,直至样品容置落在炉腔底面上,样品盖定位在此位置。
[0004]现有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的上述结构,使得样品容器的定位放置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因此样品容器容积一般较小,限制了样品单次处理量,比如一次只能处理约2kg液体,锶90的测试需要15L水进行浓缩,则需要多次打开炉腔加水,处理效率低,不能满足核电站等更大容量的处理要求;且由于容器盖升降机构的驱动装置位于炉腔外部,同时容器盖呈倒置的漏斗状,其上半部分为圆筒形,相应地,炉腔上要开设有供容器盖的圆形避让开口,然而在圆形开口上设置微波防泄漏结构难度较大,导致现有微波碳化灰化系统存在微波泄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样品容器定位方便且可自动升降以带动样品容器进入或离开炉腔,省时省力,有利于样品容器大容积设计,进而提高样品单次处理量和处理效率。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包括:
[0007]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炉腔、微波源和容器盖,所述炉腔的底面开放,所述壳体的底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炉腔的开放底面对应的通孔,所述容器盖的顶端固连于所述壳体,底端盖体部伸入所述炉腔内,所述容器盖与所述炉腔密封配合;
[0008]底座部,其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下方,且与所述主体部相隔一定距离形成操作空间,所述底座部上设有升降平台和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定位放置样品容器的容器定位座;所述升降平台可带动所述样品容器升降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样品容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其位于所述炉腔内并与所
述容器盖对合,且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壳体的底板密封配合;当所述样品容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其与所述容器盖脱离并位于所述炉腔的外部下方。
[0009]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上设有气密封结构和防微波泄漏密封结构,以实现与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的气密封和防微波泄漏密封。
[0010]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第一位置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样品容器是否到达所述第一位置;
[0011]所述底座部上设有第二位置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样品容器是否到达所述第二位置。
[0012]所述容器定位座包括非吸波材质的保温座体和吸波材质的辅助加热板,所述保温座体上形成有第一定位槽,所述辅助加热板可拆卸地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适配,所述样品容器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且位于所述辅助加热板的上方,所述样品容器底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适配;所述升降平台上形成有用于定位所述容器定位座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形成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容器定位座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且底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适配。
[0013]所述保温座体的材质为陶瓷纤维、陶瓷或石英,所述辅助加热板为碳化硅板或石墨板。
[0014]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底座部之间设有导向部件,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与所述导向部件导向配合的导向结构。
[0015]所述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还包括连锁保护机构,用于仅当所述炉腔内温度低于一设定值时所述升降平台可升降,而在所述炉腔内温度高于所述设定值时使所述样品容器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0016]所述连锁保护机构包括可伸缩销和设在所述升降平台上的销孔,当所述炉腔内温度低于所述设定值时,所述可伸缩销缩回与所述销孔分离,当所述炉腔内温度高于所述设定值时,所述可伸缩销插设在所述销孔内。
[0017]所述炉腔的最内层为石英或陶瓷内壁。
[0018]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底座部由位于所述操作空间后侧或左右两侧的连接部连接为一体。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0]1、本技术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并非常规的前面开门设计,而是将其分为主体部、下方的底座部以及形成在主体部与底座部之间的操作空间,炉腔和壳体的底部开放,样品容器放置时将放置在升降平台上的容器定位座上,然后操作升降机构使升降平台带动样品容器上升至第一位置即可进行碳化和/或灰化处理,处理结束后再由升降平台带动样品容器降至第二位置即可方便样品容器取出,则使得样品容器的定位和取放操作方便,可自动升降以带动样品容器自动进入或离开炉腔,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操作省时省力,无需操作人员长时间双手托举,则样品容器可设置较大容积,比如20L,大大增加了样品单次处理量,能够满足核电站等场合更大容量的处理要求;
[0021]2、无需频繁打开炉腔添加样品,进而可提高样品处理效率;
[0022]3、升降平台可设计为矩形板状,可以很方便地在其上设置密封结构,使其与主体部壳体底板密封配合,满足气密要求和微波防泄漏要求,以保证微波泄漏符合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正面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侧面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0026]图4为本技术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升降平台上容器固定座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4的A

A向剖视图;
[0028]图6为本技术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升降平台上容器固定座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图6的A

A向剖视图。
[0030]附图标记:100、主体部;110、壳体;111、底板;112、通孔;120、炉腔;121、保温层;122、高温腔;123、石英或陶瓷内壁;130、微波源;140、容器盖;141、顶端;142、底端盖体部;150、第一位置检测开关;200、底座部;210、升降平台;211、密封胶圈;212、金属密封圈;213、导套;2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炉腔、微波源和容器盖,所述炉腔的底面开放,所述壳体的底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炉腔的开放底面对应的通孔,所述容器盖的顶端固连于所述壳体,底端盖体部伸入所述炉腔内,所述容器盖与所述炉腔密封配合;底座部,其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下方,且与所述主体部相隔一定距离形成操作空间,所述底座部上设有升降平台和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定位放置样品容器的容器定位座;所述升降平台可带动所述样品容器升降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样品容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其位于所述炉腔内并与所述容器盖对合,且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壳体的底板密封配合;当所述样品容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其与所述容器盖脱离并位于所述炉腔的外部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上设有气密封结构和防微波泄漏密封结构,以实现与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的气密封和防微波泄漏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第一位置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样品容器是否到达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底座部上设有第二位置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样品容器是否到达所述第二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大体积微波碳化灰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定位座包括非吸波材质的保温座体和吸波材质的辅助加热板,所述保温座体上形成有第一定位槽,所述辅助加热板可拆卸地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宁孙昭冯国通隋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核兴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