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混合效果的次氯酸钠投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493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化混合效果的次氯酸钠投加装置,设于紫外消毒出水区,并与次氯酸钠加药管相连通,包括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第三加药管和搅拌机构;所述第一加药管沿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前端护栏铺设,并与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加药管、所述第三加药管均与所述第一加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加药管伸入至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内前段位置,所述第三加药管伸入至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内后段位置;所述搅拌机构设于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内前段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加强消毒效果,保证出水水质中有害病原微生物指标达标。出水水质中有害病原微生物指标达标。出水水质中有害病原微生物指标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混合效果的次氯酸钠投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工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强化混合效果的次氯酸钠投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反硝化深床滤池处理过的污水再经紫外和次氯酸钠消毒来杀灭有害病原微生物,最终达标后才能安全排放。在实际运行中发现,在紫外消毒和次氯酸钠消毒之间有一段紫外消毒出水区,这段区域没有任何消毒措施,未做到消毒工艺全覆盖,如此会存在消毒盲区,对出水水质中有害病原微生物指数存在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化混合效果的次氯酸钠投加装置,优化工艺流程,加强消毒效果,保证出水水质中有害病原微生物指标达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强化混合效果的次氯酸钠投加装置,设于紫外消毒出水区,并与次氯酸钠加药管相连通,包括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第三加药管和搅拌机构;
[0006]所述第一加药管沿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前端护栏铺设,并与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管相连通;
[0007]所述第二加药管、所述第三加药管均与所述第一加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加药管伸入至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内前段位置,所述第三加药管伸入至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内后段位置;
[0008]所述搅拌机构设于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内前段位置。
[0009]较佳的,所述第一加药管、所述第二加药管和所述第三加药管均为UPVC管。
[0010]较佳的,所述第一加药管通过三通与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管相连通;
[0011]所述第二加药管通过三通与所述第一加药管相连通;
[0012]所述第三加药管通过弯头与所述第一加药管相连通。
[0013]较佳的,所述第一加药管上设有手动总阀和手动阀门;
[0014]所述手动总阀设于所述第二加药管的前方位置;
[0015]所述手动阀门设于所述第二加药管与所述第三加药管之间的位置。
[0016]较佳的,所述第三加药管设置为多孔管,距离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底部100mm。
[0017]较佳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器和底座支架;
[0018]所述底座支架通过底座支架固定板设于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内前段位置;
[0019]所述搅拌器设有三个,均通过搅拌器安装底座板设于所述底座支架上;
[0020]所述搅拌器的输出侧均连有双层三叶搅拌杆。
[0021]较佳的,所述第二加药管通过槽钢固定于所述底座支架上。
[0022]较佳的,所述底座支架上还设有底座加强板。
[0023]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强化混合效果的次氯酸钠投加装置,制作成本低、安装简单、维修方便,能满足污水处理中消毒工艺的要求,可靠性高,可以推广。还可实现多点投加,并设计有搅拌器,使其充分混合,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可解决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消毒区域全覆盖,且安装、维修方便,为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达标提供了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次氯酸钠投加装置的现场布置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A

A向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次氯酸钠投加装置中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8]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强化混合效果的次氯酸钠投加装置,设于紫外消毒区100与次氯酸钠消毒区200之间的紫外消毒出水区300,并与次氯酸钠加药管400相连通,本技术次氯酸钠投加装置包括第一加药管1、第二加药管2、第三加药管3和搅拌机构4。
[0029]紫外消毒出水区300分为两个池体301。
[0030]第一加药管1沿紫外消毒出水区300的池体前端护栏铺设至两个池体301的中间位置,其始端位置通过一个三通5与次氯酸钠加药管400相连通。
[0031]第二加药管2、第三加药管3均与第一加药管1相连通,第二加药管2伸入至紫外消毒出水区300的池体内前段位置,第三加药管3伸入至紫外消毒出水区300的池体内后段位置。
[0032]搅拌机构4设于紫外消毒出水区300的池体内前段位置。
[0033]第一加药管1、第二加药管2和第三加药管3均为UPVC管,以保证使用要求。
[0034]第二加药管3通过一个三通6与第一加药管1相连通,第三加药管3通过一个弯头7与第一加药管1的尾端位置相连通。
[0035]第一加药管1上还设有手动总阀8和手动阀门9,方便管路维修,同时实现流量精准调节。
[0036]手动总阀8位于第二加药管2的前方位置,手动阀门9位于第二加药管2与第三加药管3之间的位置。
[0037]第三加药管3设置为多孔管,其底端距离紫外消毒出水区300的池体底部至少有100mm。
[0038]结合图3所示,搅拌机构4包括搅拌器10和底座支架11。
[0039]底座支架11通过底座支架固定板12安装于紫外消毒出水区300的池体301内前段位置。
[0040]搅拌器10设有三个,均通过搅拌器安装底座板13安装于底座支架11上,便于搅拌
器10的拆装,通过搅拌器10可使第二加药管2投加的次氯酸钠与处理的污水充分混合。
[0041]搅拌器10的输出侧上均连有双层三叶搅拌杆14,可增大搅拌范围。
[0042]第二加药管2通过槽钢15固定于底座支架11上,方便第二加药管2的固定。
[0043]底座支架11上还具有底座加强板16,用以加固底座支架11。
[0044]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反硝化深床滤池处理过的污水再经紫外和次氯酸钠消毒来杀灭有害病原微生物,最终达标后才能安全排放。而在紫外消毒和次氯酸钠消毒之间有一段紫外消毒出水区,这段区域没有任何消毒措施,为了更好的利用这段区域,使处理的污水得到充分消毒,通过在紫外消毒出水区设计加装本技术次氯酸钠投加装置,保证处理水质100%达标。本技术次氯酸钠投加装置可实现多点投加,并设计有搅拌器,使其充分混合,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解决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消毒区域全覆盖,且安装、维修方便,为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达标提供了技术保障。
[0045]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混合效果的次氯酸钠投加装置,设于紫外消毒出水区,并与次氯酸钠加药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第三加药管和搅拌机构;所述第一加药管沿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前端护栏铺设,并与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加药管、所述第三加药管均与所述第一加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加药管伸入至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内前段位置,所述第三加药管伸入至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内后段位置;所述搅拌机构设于所述紫外消毒出水区的池体内前段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混合效果的次氯酸钠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药管、所述第二加药管和所述第三加药管均为UPVC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混合效果的次氯酸钠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药管通过三通与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加药管通过三通与所述第一加药管相连通;所述第三加药管通过弯头与所述第一加药管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龙任毅樊昱昕朱喆琪徐欢王超陈炜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