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元件及其应用,且特别是涉及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反射面。光源所提供的光线由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再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为了使经过导光板内部的光源能够更均匀地混合,通常会在导光板的出光面或反射面设置微结构。
[0003]然而,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在射向微结构时,因为一般微结构所反射或折射的光线量有限,所以不但无法有效地利用光线,还容易使导光板产生出光不均匀等光学外观问题。因此,如何改良导光板的结构,以提升背光模组亮度均匀性,并使背光模组的出光质量能够满足不同面板的规格,遂成为相关业者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导光板,此导光板用以与光源耦合。其中导光板包含出光面、底面、入光面、多个条状微结构以及多个导光微结构。底面与出光面相对。入光面连接于出光面及底面之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用以与光源耦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含:出光面;底面,其与所述出光面相对;入光面,其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之间,所述光源所射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入光面进入到所述导光板;多个条状微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其中每一所条状微结构具有相对的两个侧面以及作用面,其中所述两个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作用面的相对两个侧边,其中所述导光板具有厚度方向,所述两个侧面均相对于所述作用面倾斜,且所述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厚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以及多个导光微结构,其设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条状微结构之间,且沿着每一所述条状微结构的延伸方向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条状微结构的所述两个侧面未与所述作用面连接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作用面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与所述入光面相对的反入光面;每一所述条状微结构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宽度且靠近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宽度且靠近所述反入光面,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且具有第三宽度;以及所述第三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且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光微结构包含互相连接的迎光面以及反迎光面,其中所述迎光面的倾斜程度小于所述反迎光面的倾斜程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迎光面包含彼此相连的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倾斜程度小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倾斜程度;以及所述第一反射面及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其中一者连接于所述反迎光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长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入光面,其中每一所述导光微结构具有比值,所述比值为所述第二反射面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长度除以所述第一反射面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长度,而且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所述导光微结构的所述比值小于邻近所述入光面的所述导光微结构的所述比值。7.一种导光板,用以与光源耦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含:出光面;底面,其与所述出光面相对;入光面,其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之间,所述光源所射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入光面进入到所述导光板;多个条状微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中的至少一者上;以及多个导光微结构,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昊,翁巾婷,张嘉尹,蔡丰年,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