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时延管理模型的数据流加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4600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字信息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时延管理模型的数据流加速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数据流缓冲区,在缓冲区中设置多个数据接收点;采用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时延管理模型的数据流加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信息传输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时延管理模型的数据流加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Fast

TCP以及VFast

TCP的TCP加速技术都采用静态算法:基于对网络资源模型的假设前提采用固定的拥塞判断及恢复机制,但网络的发展趋势是资源特征越来越复杂并难以预测,因此,Fast

TCP和VFast

TCP的加速技术常常只在其前提假设成立的特定网络场景下有效,并且随着传输的进行,网络路径特征发生变化,效果也会起伏不定,有时甚至出现反效果,以导致数据在传输线路中拥塞、影响整体线路数据传输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时延管理模型的数据流加速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时延管理模型的数据流加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数据流缓冲区,并在缓冲区中设置多个等级的数据接收点;S2、采用IT

TCP的拥塞判断算法跟踪缓冲区实际可用带宽,并根据带宽预先设置传输道路的使用带宽;S3、监测并记录到缓冲区内部的数据,并将进入到缓冲区内部的数据进行分级,使被划分不同等级的数据被缓冲区内部不同等级的数据接收点接收;S4、在缓冲区内建立滞留区,滞留缓冲区拥塞的数据;S5、通过TCP对缓冲区的数据拥堵情况进行判断,并根据缓冲区数据拥堵的情况对缓冲区传输的数据进行输送。
[000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1中,建立数据流缓冲区,并在缓冲区中设置多个等级的数据接收点的步骤为:

、在数据传输的中端位置设置一个信息临时存储区,并使多个传输线路的信息传输到信息临时存储区中;

、将信息临时存储区内部的部分存储空间设置为用于对数据进行接收的数据流缓冲区,信息临时存储区剩余的存储设置为数据流通区,对多个传输线路中的信息进行接收;

、在缓冲区的内部设置多个对数据流通区数据进行接收的数据接收点,并在数据接收点设立完成后,对数据接收点接收数据的等级进行划分。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2中,在使用IT

TCP的拥塞判断算法跟踪缓冲区实际可用带宽前,需要对缓冲区的平均带宽的使用值进行计算,缓冲区平均带宽的使用值计算的公式为:
其中,为时间段,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带宽,cwnd为TCP协议滑动窗口值,RTT为两数据发送时间的间隔。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带宽预先设置传输道路的使用带宽的公式为:其中,N为当前缓冲区中接收到的外部数据的数目,传输道路预留的带宽。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3中,监测并记录到缓冲区内部的数据,并将进入到缓冲区内部的数据进行分级的方法为:

、对进入到缓冲区中的每个数据串进行记录,并在记录的数据串的时候,对数据串传输的前后顺序进行记录;

、根据数据串传输的前后顺序将多个数据串的顺序按照前后顺序进行编排。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4中,在缓冲区内建立滞留区,滞留缓冲区拥塞的数据的步骤为:

、在多个数据接收点之间设置暂时存放在数据接收点排队的存储空间,该空间从数据流通区中提取;

、将每个数据接收点出现拥堵的数据进行接收,并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标记;

、对缓冲区后续进来的数据进行接收,并在接收后,对新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排队,使新进入的数据排列在从数据接收点接收的拥堵的数据之后。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5中,通过TCP对缓冲区的数据拥堵情况进行判断,并根据缓冲区数据拥堵的情况对缓冲区传输的数据进行输送的具体步骤为:

、根据步骤S2中计算的预留的带宽数据和进行比较,确定和之间的大小;

、根据和之间的大小,确定预留带宽的使用情况,并在带宽可正常传输时,对缓冲区中暂存的数据进行传输,当带宽不可正常传输数据时,在数据流通区中划分滞留存储空间,扩大滞留区的存储空间,保证缓冲区正常接收传进的数据,并对缓冲区和滞留区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时延。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3中,在监测并记录到缓冲区内部的数据后,对进入到缓冲区内部的数据和离开缓冲区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在记录的数据里缓冲区后,对数据进入到缓冲区和离开缓冲区的数据内容进行对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基于时延管理模型的数据流加速方法中,通过建立缓冲区对数据传输线路上的数据进行接受和传输,并对缓冲区接收的数据进行时延,使缓冲区接收的数据在缓冲区中滞留,降低缓冲区后端的数据线路传输压力,进而做到缓冲区前段数据正常传输,缓冲区后
端数据时延传输,使在数据传输线路交口出的数据不会因为数据的通行量过大而出现线路拥堵的情况,保证数据传输线路的整体数据传输的速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步骤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时延管理模型的数据流加速方法,请参阅图1,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数据流缓冲区,并在缓冲区中设置多个等级的数据接收点;建立数据流缓冲区,并在缓冲区中设置多个等级的数据接收点的步骤为:

、在数据传输的中端位置设置一个信息临时存储区,并使多个传输线路的信息传输到信息临时存储区中;

、将信息临时存储区内部的部分存储空间设置为用于对数据进行接收的数据流缓冲区,信息临时存储区剩余的存储设置为数据流通区,对多个传输线路中的信息进行接收;

、在缓冲区的内部设置多个对数据流通区数据进行接收的数据接收点,并在数据接收点设立完成后,对数据接收点接收数据的等级进行划分,使不同等级的数据接收点接收数据流通区中的数据。
[0016]S2、采用IT

TCP的拥塞判断算法跟踪缓冲区实际可用带宽,并根据带宽预先设置传输道路的使用带宽;在使用IT

TCP的拥塞判断算法跟踪缓冲区实际可用带宽前,需要对缓冲区的平均带宽的使用值进行计算,缓冲区平均带宽的使用值计算的公式为:其中,为时间段,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带宽,cwnd为TCP协议滑动窗口值,RTT为两数据发送时间的间隔;Cwnd在每次配置计算时,动态数值都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时延管理模型的数据流加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数据流缓冲区,并在缓冲区中设置多个等级的数据接收点;S2、采用IT

TCP的拥塞判断算法跟踪缓冲区实际可用带宽,并根据带宽预先设置传输道路的使用带宽;S3、监测并记录到缓冲区内部的数据,并将进入到缓冲区内部的数据进行分级,使被划分不同等级的数据被缓冲区内部不同等级的数据接收点接收;S4、在缓冲区内建立滞留区,滞留缓冲区拥塞的数据;S5、通过TCP对缓冲区的数据拥堵情况进行判断,并根据缓冲区数据拥堵的情况对缓冲区传输的数据进行输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延管理模型的数据流加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建立数据流缓冲区,并在缓冲区中设置多个等级的数据接收点的步骤为:

、在数据传输的中端位置设置一个信息临时存储区,并使多个传输线路的信息传输到信息临时存储区中;

、将信息临时存储区内部的部分存储空间设置为用于对数据进行接收的数据流缓冲区,信息临时存储区剩余的存储设置为数据流通区,对多个传输线路中的信息进行接收;

、在缓冲区的内部设置多个对数据流通区数据进行接收的数据接收点,并在数据接收点设立完成后,对数据接收点接收数据的等级进行划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延管理模型的数据流加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在使用IT

TCP的拥塞判断算法跟踪缓冲区实际可用带宽前,需要对缓冲区的平均带宽的使用值进行计算,缓冲区平均带宽的使用值计算的公式为:其中,为时间段,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带宽,cwnd为TCP协议滑动窗口值,RTT为两数据发送时间的间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时延管理模型的数据流加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带宽预先设置传输道路的使用带宽的公式为:其中,N为当前缓冲区中接收到的外部数据的数目,传输道路预留的带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贻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飞旗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