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建专利>正文

一种预防及治疗酒精致癌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4455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预防及治疗酒精致癌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将大豆经过脱毒粉碎处理后,与牛樟芝粉混合,经过酶解、第一次发酵后,与益生元混合,进一步进行第二次发酵后,再加入玉米低聚肽、牛磺酸混合均匀,得到预防及治疗酒精致癌的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红曲霉和纳豆芽孢杆菌发酵产物,包括纳豆激酶、红曲色素等,以及将益生菌、益生菌发酵产物、益生元、玉米低聚肽和牛磺酸等一同组合,得到的组合物具有极好的生理代谢调节功能和营养价值,能够增强白细胞、巨噬细胞活性,产生大量的抗菌素,刺激淋巴细胞不断分裂繁殖,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很好的抗炎、抗氧化效果,从而达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酒精致癌的效果。达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酒精致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及治疗酒精致癌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及治疗酒精致癌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经常饮用高浓度蒸馏酒(苦艾酒)者食管癌的发病率很高。其后,人们又从流行病学角度对饮酒与致癌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饮酒与口腔癌、咽喉癌和食管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由于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又进一步明确了饮酒与消化系统癌症的关系。
[0003]海量饮酒者或酒精依赖症患者口腔癌和食管癌的发病率都很高。尤其是饮用蒸馏酒(烧酒、威士忌、白兰地等高浓度酒)者和吸烟者,特别是布林克曼指数(一日吸烟支数
×
吸烟年数)为1000以上者,应用食管内镜和碘染色检查发现食管癌的发病率很高。根据年龄和饮酒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的食管癌发病率的差异之比,饮用白酒和威士忌类者是饮用啤酒和日本酒类的3.3倍,布林克曼指数1000以上的吸烟者是不足1000吸烟者的2.9倍。
[0004]酒精致癌的机理如下:
[0005](1)乙醇可能因毒效、营养不良和肝硬化而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及治疗酒精致癌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大豆经过脱毒粉碎处理后,与牛樟芝粉混合,经过酶解、第一次发酵后,与益生元混合,进一步进行第二次发酵后,再加入玉米低聚肽、牛磺酸混合均匀,得到预防及治疗酒精致癌的组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大豆的脱毒预处理:将大豆洗净、干燥后,放置于上层筛网,将脱毒混合液装入容器中,加盖并安装冷凝管,加热,蒸汽处理,洗净,干燥,粉碎,得到脱毒大豆粉;S2.牛樟芝的处理:将牛樟芝洗净,干燥,粉碎,得到牛樟芝粉;S3.酶解:将步骤S1制得的脱毒大豆粉和步骤S2制得的牛樟芝粉混合均匀后,加入去离子水中,加入复合酶酶解,灭酶,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得到酶解产物,滤渣留用;S4.培养基的制备:将碳源、氮源、维生素和无机盐用水溶解,混合均匀后,用PBS溶液调节培养基pH值为6.5

7.2,灭菌,分成4份备用;S5.第一复合发酵菌液的制备:将纳豆芽孢杆菌、红曲霉接种到高氏培养基中,第一次培养,培养成菌种种子液,分别接种于步骤S4制得的培养基中,第二次培养,将两个培养基等体积混合并稀释得到第一复合发酵菌液;S6.第一次发酵:将步骤S3中的滤渣加入步骤S5中的第一复合发酵菌液中,恒温发酵,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得到第一次发酵产物,滤渣留用;S7.益生元的制备:将低聚异麦芽糖、L

阿拉伯糖、菊粉和变性淀粉混合均匀,研细,过筛,得到益生元;S8.第二复合发酵菌液的制备:将植物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接种到高氏培养基中,第一次培养,培养成菌种种子液,分别接种于步骤S4制得的培养基中,第二次培养,将两个培养基等体积混合并稀释得到第二复合发酵菌液;S9.第二次发酵:将步骤S7制得的益生元、步骤S6中的滤渣加入步骤S8中的第二复合发酵菌液中,恒温发酵,冷冻干燥,得到第二次发酵产物;S10.预防及治疗酒精致癌的组合物的制备:将步骤S3制得的酶解产物、步骤S6制得的第一次发酵产物和步骤S9制得的第二次发酵产物混合均匀后,加入玉米低聚肽、牛磺酸,混合均匀,得到预防及治疗酒精致癌的组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脱毒混合液为乙醇、乙酸和氨水的混合液,其中,乙醇、乙酸和NH3·
H2O的质量分数为5

12wt%、2

7wt%和3

5wt%;所述加热至温度为70

90℃,蒸汽处理0.5

2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复合酶为菠萝蛋白酶和中性纤维素酶,质量比为(3

5):4;所述脱毒大豆粉、牛樟芝粉和复合酶的质量比为(20

40):(15

22):(1

2);所述酶解温度为35

45℃,反应时间为2

4h;所述灭酶方法为在300

500W微波下灭酶处理1

3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碳源、氮源、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的质量比为(12

20):(5

12):(2

4):(2

5):200;所述碳源选自糖蜜、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果糖、水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所述氮源选自氨水、尿素、铵盐、硝酸盐、氨基酸、蛋白胨、鱼粉;所述氨基酸选自苯丙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甲氨酸、异亮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所述维生素选自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
B12、维生素D、维生素E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所述无机盐选自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镁、氯化铁、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氯化锌、氯化铜、氯化锰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纳豆芽孢杆菌、红曲霉的质量比为(5

10):7;所述第一次培养条件为35

40℃,培养12

18h;所述第二次培养条件为35

40℃,培养24

48h;所述菌种种子液的含菌量为107‑
108cfu/mL;所述纳豆芽孢杆菌、红曲霉的接种量分别为1

3%和2

4%;所述稀释倍数为100

200倍;步骤S6中所述滤渣和第一复合发酵菌液的固液比为1:(5

10)g/mL;所述恒温发酵条件为36

38℃,发酵48

72h。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所述低聚异麦芽糖、L

阿拉伯糖、菊粉和变性淀粉的质量比为(2

7):(1

3):(2

5):10;所述过筛的筛网目数为100

200目;步骤S8中所述植物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的质量比为(3

7):5;所述第一次培养条件为35

40℃,培养16

24h;所述第二次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智刚唐建黄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唐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