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391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及航道工程建筑物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包括:进港航道、离岸船闸、地下航道、靠岸船闸及相应的若干冲水排水系统,所述进港航道与离岸船闸之间、离岸船闸与地下航道之间、地下航道与靠岸船闸之间通过若干闸门作为分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闸门将进港航道和船闸与主航道分离,避免泥沙进入;通过冲排水系统实现船舶的升降;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尽量少占用河道前提下,在不影响行洪断面的基础上,实现船舶进港靠岸。同时兼顾三滩治理,实现黄河下游滩区的高质量发展。质量发展。质量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航道工程、船闸及附属设施,尤其是适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使船舶可以顺利的靠泊的船闸型式。

技术介绍

[0002]黄河是世界闻名的多泥沙游荡型河流。在下游河段其特点水少、沙多,河滩宽浅,主槽多呈游荡分叉的态势。堤距宽度窄处5~10公里,最宽处达24公里,河道中沙洲密布,串沟众多,河势摆动频繁,摆动幅度达5~7公里,水流宽、浅、散、乱,河道条件复杂。结合三滩治理的理念,结合控导工程等工程实施后,虽然主槽可以行船,但主槽游荡,主槽与码头之间的距离不固定,且滩地水浅易淤积,船舶无法靠岸。在黄河行洪时期,水位较高,滩区上的航道易淤积而无法使用。这些都使得在黄河下游建立合适的码头十分困难。传统的航道采用疏浚达到满足的水深,但对于以多泥沙著名的黄河采用传统疏浚方式保证航道持续稳定运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0003]传统码头往往采用垂直岸线的踏步和实体斜坡道为主的结构形式,随水位变化,需前后移动囤船,作业频繁,劳动强度大,而码头本身因垂直水流,起了丁坝作用,这些不满足治导线原则的码头易改变河势,造成岸边淤积;而坝头冲刷严重,塌岸较为普遍。一些顺岸式踏步斜坡码头则往往引水深不足,枯水期船靠不了码头,旅客要行走在泥泞的滩地上。同时旅客上下要爬较高的踏步,遇上冰雪天,坡陡冰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并且装卸货物也不方便。
[0004]综上,一种可以适应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航道、靠泊码头的船闸型式亟待专利技术,以实现黄河高质量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中至少一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包括:进港航道、离岸船闸、地下航道、靠岸船闸及相应的若干冲水排水系统,所述进港航道与离岸船闸之间、离岸船闸与地下航道之间、地下航道与靠岸船闸之间通过若干闸门作为分隔。
[0007]优选的,所述离岸船闸、靠岸船闸均使用冲排水系统来实现船舶升降,所述冲排水系统包括:冲排水管道,所述冲排水管道连接控制阀门,双向抽水泵的一水口与所述冲排水管道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进港航道与离岸船闸之间、离岸船闸与地下航道之间、地下航道与靠岸船闸之间均由平板闸门作为分隔、并设置多道紫铜止水。
[0009]优选的,所述若干闸门包括:第二闸门、第三闸门、第四闸门,所述若干冲水排水系统包括:第一冲水排水系统、第二冲水排水系统、第三冲水排水系统、第四冲水排水系统;
[0010]所述进港航道设有第一冲水排水系统,所述离岸船闸设有第二冲水排水系统,所述地下航道设有第三冲水排水系统,所述离岸船闸设有第四冲水排水系统;
[0011]所述第一冲水排水系统包括:第一冲排水管道、第一控制阀门,所述第二冲水排水系统包括:第二冲排水管道、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三冲水排水系统包括:第三冲排水管道、第三控制阀门,所述第四冲水排水系统包括:第四冲排水管道、第四控制阀门;
[0012]所述离岸船闸的闸室与进港航道的交界处设置第二闸门,所述离岸船闸的闸室与地下航道的交界处设置第三闸门;
[0013]所述靠岸船闸的闸室与地下航道的交界处设置第四闸门。
[0014]优选的,所述进港航道包括:钢筋混凝土底板和挡墙,与主航道交界处设拦沙坎和第一闸门,所述进港航道的结构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
[0015]所述离岸船闸包括:闸室、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竖井和第二冲水排水系统,所述离岸船闸的结构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
[0016]所述地下航道包括:混凝土矩形箱涵和第三冲水排水系统,所述混凝土矩形箱涵每隔m设伸缩缝并设置止水,下部采用灌注桩基础;
[0017]所述离岸船闸包括:闸室、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竖井和第四冲水排水系统,所述离岸船闸的结构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
[0018]优选的,所述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的运行方法包括:
[0019]第一步、打开第一控制阀门,通过第一冲排水管道使进港航道与主航道之间的水面一致,打开进港航道的第一闸门,使船舶由主航道驶入进港航道,后关闭第一闸门;
[0020]第二步、打开第二冲排水管道中第二进水管道的第二控制阀门,通过第二冲排水管道中第二进水管道的使离岸船闸内的水面与进港航道内的水面一致后,打开进港航道与离岸船闸之间的第二闸门,船舶驶入离岸船闸内,关闭第二闸门;
[0021]第三步、打开第二冲排水管道中第二排水管道的第二控制阀门,通过第二冲排水管道中第二排水管道使离岸船闸内的水面开始下降,直至与地下航道内水面一致,之后船舶调转船头对准地下航道;
[0022]第四步、待水面平稳后,打开离岸船闸与地下航道之间的第三闸门,船舶驶入地下航道内,通过地下航道来到靠岸船闸前;
[0023]第五步、打开第四冲排水管道中第四排水管道的第四控制阀门,通过第四冲排水管道中第四排水管道的使靠岸船闸内的水面与地下航道水面一致;
[0024]第六步、待水面平稳后,打开靠岸船闸与地下航道之间的第四闸门,船舶驶入靠岸船闸,后关闭第四闸门;
[0025]第七步、打开第四冲排水管道中第四冲水管道的第四控制阀门,通过第四冲排水管道中第四冲水管道使靠岸船闸内的水面上升,至码头设计水位停止,船舶调转船头后靠泊。
[0026]优选的,所述冲水排水系统包括:水处理装置,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
[0027]L形安装座,所述L形安装座的水平部分上端安装有水过滤箱,所述水过滤箱上端设置可开合的箱盖,所述水过滤箱的上端与第一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水管与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河水水源连通;
[0028]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左右间隔的设置在所述L形安装座的竖直部分;
[0029]第一驱动电机,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竖直转轴,所述第一竖直转轴上设置螺纹段;
[0030]连接套筒,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段上;
[0031]移动座,右端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L形安装座的竖直部分,所述移动座下端与所述连接套筒上端连接;
[0032]锥齿轮一,套接在所述第一竖直转轴上,所述锥齿轮一与第一竖直转轴之间通过键连接;
[0033]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筒下端,所述锥齿轮一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
[0034]第一水平转轴,沿左右方向水平布置,且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0035]锥齿轮二,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转轴右端,所述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啮合;
[0036]第一连接块,连接在所述移动座上端;
[0037]第三安装腔,设置在所述L形安装座的竖直部分的上部;
[0038]第一滑块,水平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滑块一端与第一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
[0039]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港航道(1)、离岸船闸(2)、地下航道(3)、靠岸船闸(4)及相应的若干冲水排水系统,所述进港航道(1)与离岸船闸(2)之间、离岸船闸(2)与地下航道(3)之间、地下航道(3)与靠岸船闸(4)之间通过若干闸门(7)作为分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岸船闸(2)、靠岸船闸(4)均使用冲排水系统来实现船舶升降,所述冲排水系统包括:冲排水管道,所述冲排水管道连接控制阀门,双向抽水泵(8)的一水口与所述冲排水管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港航道(1)与离岸船闸(2)之间、离岸船闸(2)与地下航道(3)之间、地下航道(3)与靠岸船闸(4)之间均由平板闸门作为分隔、并设置多道紫铜止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闸门(7)包括:第二闸门(7B)、第三闸门(7C)、第四闸门(7D),所述若干冲水排水系统包括:第一冲水排水系统、第二冲水排水系统、第三冲水排水系统、第四冲水排水系统;所述进港航道(1)设有第一冲水排水系统,所述离岸船闸(2)设有第二冲水排水系统,所述地下航道(3)设有第三冲水排水系统,所述离岸船闸(4)设有第四冲水排水系统;所述第一冲水排水系统包括:第一冲排水管道(5A)、第一控制阀门(6A),所述第二冲水排水系统包括:第二冲排水管道(5B)、第二控制阀门(6B),所述第三冲水排水系统包括:第三冲排水管道(5C)、第三控制阀门(6C),所述第四冲水排水系统包括:第四冲排水管道(5D)、第四控制阀门(6D);所述离岸船闸(2)的闸室与进港航道(1)的交界处设置第二闸门(7B),所述离岸船闸(2)的闸室与地下航道(3)的交界处设置第三闸门(7C);所述靠岸船闸(4)的闸室与地下航道(3)的交界处设置第四闸门(7D)。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港航道(1)包括:钢筋混凝土底板和挡墙,与主航道交界处设拦沙坎和第一闸门(7A),所述进港航道(1)的结构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9);所述离岸船闸(2)包括:闸室、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竖井和第二冲水排水系统,所述离岸船闸(2)的结构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9);所述地下航道(3)包括:混凝土矩形箱涵和第三冲水排水系统,所述混凝土矩形箱涵每隔10m设伸缩缝并设置止水,下部采用灌注桩基础(9);所述离岸船闸(4)包括:闸室、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竖井和第四冲水排水系统,所述离岸船闸(4)的结构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9)。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的运行方法包括:第一步、打开第一控制阀门(6A),通过第一冲排水管道(5A)使进港航道(1)与主航道之间的水面一致,打开进港航道(1)的第一闸门(7A),使船舶由主航道驶入进港航道(1),后关闭第一闸门(7A);第二步、打开第二冲排水管道(5B)中第二进水管道的第二控制阀门(6B),通过第二冲排水管道(5B)中第二进水管道的使离岸船闸(2)内的水面与进港航道(1)内的水面一致后,打开进港航道(1)与离岸船闸(2)之间的第二闸门(7B),船舶驶入离岸船闸(2)内,关闭第二
闸门(7B);第三步、打开第二冲排水管道(5B)中第二排水管道的第二控制阀门(6B),通过第二冲排水管道(5B)中第二排水管道使离岸船闸(2)内的水面开始下降,直至与地下航道(3)内水面一致,之后船舶调转船头对准地下航道(3);第四步、待水面平稳后,打开离岸船闸(2)与地下航道(3)之间的第三闸门(7C),船舶驶入地下航道(3)内,通过地下航道(3)来到靠岸船闸(4)前;第五步、打开第四冲排水管道(5D)中第四排水管道的第四控制阀门(6D),通过第四冲排水管道(5D)中第四排水管道的使靠岸船闸(4)内的水面与地下航道(3)水面一致;第六步、待水面平稳后,打开靠岸船闸(4)与地下航道(3)之间的第四闸门(7D),船舶驶入靠岸船闸(4),后关闭第四闸门(7D);第七步、打开第四冲排水管道(5D)中第四冲水管道的第四控制阀门(6D),通过第四冲排水管道(5D)中第四冲水管道使靠岸船闸(4)内的水面上升,至码头设计水位停止,船舶调转船头后靠泊。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水排水系统包括:水处理装置(10),所述水处理装置(10)包括:L形安装座(101),所述L形安装座(101)的水平部分上端安装有水过滤箱(129),所述水过滤箱(129)上端设置可开合的箱盖,所述水过滤箱(129)的上端与第一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水管与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河水水源连通;第一安装腔(104)、第二安装腔(105),左右间隔的设置在所述L形安装座(101)的竖直部分;第一驱动电机(106),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105)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竖直转轴(107),所述第一竖直转轴(107)上设置螺纹段(108);连接套筒(109),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段(108)上;移动座(110),右端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L形安装座(101)的竖直部分,所述移动座(110)下端与所述连接套筒(109)上端连接;锥齿轮一(111),套接在所述第一竖直转轴(107)上,所述锥齿轮一(111)与第一竖直转轴(107)之间通过键连接;第一连接件(112),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筒(109)下端,所述锥齿轮一(11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2)活动连接;第一水平转轴(113),沿左右方向水平布置,且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腔(104)内;锥齿轮二(11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转轴(113)右端,所述锥齿轮二(114)与锥齿轮一(111)啮合;第一连接块(115),连接在所述移动座(110)上端;第三安装腔(116),设置在所述L形安装座(101)的竖直部分的上部;第一滑块(117),水平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腔(116)内,所述第一滑块(117)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18)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18)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115)转动连接;第一弹簧(119),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117)及所述第三安装腔(116)内壁固定连接;
圆柱体(120),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水平转轴(113)上,所述圆柱体(120)上设置环其左侧的滑动槽(121),且滑动槽(12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滑杆(122),下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121)内;水平移动杆(123),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04)左右滑动,所述水平移动杆(12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杆(122)上端,所述水平移动杆(123)左侧贯穿至所述水过滤箱(129)内,所述水平移动杆(123)左端固定连接有辅助块(124),所述辅助块(124)下端设置毛刷,所述辅助块(124)左侧设置喷头;第一过滤网(125),设置在所述水过滤箱(129)内,且位于辅助块(124)下端;第二驱动电机(126),竖直设置在所述移动座(110)下端,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6)下端设置第二竖直转轴(127),所述第二竖直转轴(127)下端伸入所述水过滤箱(129)内,所述第二竖直转轴(127)上设置若干搅拌杆,至少一搅拌杆上设置刮板,所述刮板与所述水过滤箱(129)侧壁接触,所述水过滤箱(129)为柱状结构;杂质储存箱(128),设置在所述L形安装座(101)的水平部分上端,且位于水过滤箱(129)左侧,所述水过滤箱(129)左侧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25)左侧上端设置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杂质储存箱(128)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泥沙游荡型河流的船闸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10)还包括:缓冲装置(20),所述缓冲装置(20)包括:缓冲腔(201),设置在所述所述L形安装座(101)的水平部分内;第二连接块(202),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所述水过滤箱(129),所述第二连接块(202)下端上下滑动贯穿所述缓冲腔(201);第二弹簧(20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块(202)下端及所述缓冲腔(201)下端内壁固定连接;若干第一缓冲组,沿着所述水过滤箱(129)下端周侧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缓冲组包括:第一固定块(204),上端设置滑动腔;移动块(205),下部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腔内,所述移动块(205)上端与所述水过滤箱(129)下端可拆卸连接;第三弹簧(206),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块(205)及所述滑动腔下端内壁固定连接;若干第二缓冲组,沿着所述水过滤箱(129)下部周侧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缓冲组包括:第二滑块(207),下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缓冲腔(201)下端内壁;斜块(20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良杨顺群张婷婷杨建王岳李远程孙鹏辉胡能明陶玉波高平刘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