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现代胶合木结构正在向更大跨度的方向发展,考虑到运输限制,通常需要在施工现场对木构件进行拼接组装,节点的受力性能对结构整体的受力性能至关重要,目前,胶合木结构常用的节点包括销式节点、粘接节点、榫卯节点、植筋节点,其中销式节点最为常用,其传力明确,安装方便,但是在满足规范规定边距的前提下仍然容易发生劈裂破坏,其低延性和低承载力性能大大限制了其在现代化胶合木结构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有效提高节点承载力和延性的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包括:
[0005]相互邻接的胶合木梁,每个所述胶合木梁的连接端的端部均设有开槽,钢填板容置于所述开槽内,螺栓穿过所述胶合木梁和所述钢填板并将两者固定;
[0006]高强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邻接的胶合木梁(1),每个所述胶合木梁(1)的连接端的端部均设有开槽,钢填板(2)容置于所述开槽内,螺栓(3)穿过所述胶合木梁(1)和所述钢填板(2)并将两者固定;高强钢带(4),所述高强钢带(4)环绕成环状套设在所述连接端,所述高强钢带(4)上施加有一定的预拉力,并通过夹紧锁扣(5)将所述高强钢带(4)两端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高强钢带(4)均匀间隔环绕在所述螺栓(3)之间,所述高强钢带(4)间距越小,节点极限承载力越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钢带(4)的间距等于螺栓的列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随着预拉应力的增大,节点极限承载力先增大,达到峰值后减小,存在一个高强钢带(4)预拉应力临界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临界值与钢带厚度有关,与钢带宽度和钢带间距无关,钢带厚度越大,该预拉应力临界值越大。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木梁(1)和所述钢填板(2)上设有位置对应的贯穿孔,螺栓(3)穿过所述贯穿孔并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竖直设置在所述胶合木梁(1)的连接面中部,所述钢填板(2)的高度与所述胶合木梁(1)的高度相等。8.根据权利要求1
‑
7之一所述的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5)布置在受弯节点的受压区域。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将钢填板(2)插入胶合木梁(1)的开槽部位,通过螺栓(3)穿入钢填板(2)与胶合木梁(1)预先加工好的螺栓孔并进行连接;b.对胶合木梁(1)与高强钢带(4)接触的部位进行画线定位;c.利用打磨机对胶合木梁(1)的所述接触部位表面的凸起棱角进行打磨,并去除表面杂质,使节点表面与高强钢带(4)接触部位平整光滑,以保证高强钢带(4)和胶合木梁(1)表面可以充分接触;d.根据胶合木梁(1)的截面尺寸裁剪高强钢带(4),并在高强钢带(4)的一端穿入锁扣(5),然后将高强钢带(4)按照画线位置沿胶合木梁(1)进行缠绕,将高强钢带(4)穿过锁扣(5)并拉出一段长度,然后利用气泵连接拉紧器张拉高强钢带(4)至设计预拉力,同时利用锁扣机咬紧锁扣(5)对钢带进行固定,之后不断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整个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波,赵仕兴,赵敬贤,杨姝姮,唐元旭,何飞,阳升,李岩,郭宇航,周巧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