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水袋及与该热水袋配套的加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水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水袋及与该热水袋配套的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热水袋是一种装热水用以取暖的袋子,分为电热水袋和传统热水袋两种。传统的热水袋是一个橡胶制成的空袋子,通过灌入热水来起到取暖的作用,但由于传统的热水袋需要人工加入热水,在热水加入时极易出现意外烫伤的情况;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热水袋为电热水袋,电热水袋包括袋体以及对袋体内所注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电热水袋无需人工加热热水,只需对电热水袋通电后即可使袋体内的水达到加热的效果,因此电热水袋使用方便,受到了不少用户的欢迎。
[0003]但电热水袋仍存在以下使用局限性:由于电热水袋的袋体为密封结构,因此袋体内持续加热汽化后不能向外界排放而使得密封的袋体内部发生膨胀,如果水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当水温接近沸腾时继续加热会产生源源不断的高温高压水蒸汽,直至袋体内压力超过袋体本身承受能力时,气压将热水袋涨破,即涨袋现象,该现象会引起爆袋,由此也易引发事故甚至造成人身伤害。为此需要对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袋,包括内部中空的热水袋本体(1),所述热水袋本体(1)上设有与外部加热器相连接的接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2)包括与外部加热器连通而进行热水灌装的第一止水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阀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内设有与热水袋本体(1)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水通道(22)和第一出水通道(23),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2)具有供水进入的第一进水口(20a),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2)具有供水流出的第一出水口(20b);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2)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3)的至少一个中设有:阀杆,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一进水通道(22)和/或第一出水通道(23)中,从而使所述第一进水口(20a)和/或第一出水口(20b)具有被阀杆密封的第一状态以及阀杆在外力作用下移动而使所述第一进水口(20a)和/或第一出水口(20b)处于打开的第二状态;以及弹性件,设于第一进水通道(22)和/或第一出水通道(23)中,并套设在阀杆外,以使所述阀杆始终具有密封第一进水口(20a)和/或第一出水口(20b)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2)和第一出水通道(23)内均设有阀杆和弹性件,分别为设于第一进水通道(22)内的第一阀杆(3a)和第一弹性件(4a)以及设于出水通道(23)内的第二阀杆(3b)和第二弹性件(4b),所述第一阀体内设有分别与第一进水通道(22)的顶部和第一出水通道(23)的顶部相抵的第一隔板(5a)和第二隔板(5b),所述第一隔板(5a)和第二隔板(5b)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供第一阀杆(3a)的上端和第二阀杆(3b)的上端局部伸出的第一通孔(51a)和第二通孔(51b)。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2)内邻近第一进水口(20a)处的内壁和第一出水通道(23)内邻近第一出水口(20b)处的内壁均呈锥形,所述第一阀杆(3a)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2)的锥形内壁相适配的第一锥形部(31a),所述第一阀杆(3a)的顶端从所述第一通孔(51a)伸出且第一锥形部(31a)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2)的锥形内壁相抵;所述第二阀杆(3b)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3)的锥形内壁相适配的第二锥形部(31b),所述第二阀杆(3b)的顶端从所述第二通孔(51b)伸出且第二锥形部(31b)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3)的锥形内壁相抵。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热水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包括中空管状的安装座(211)和与安装座(211)固定连接的底座(212),所述安装座(211)的下端至少局部插入至底座(212)内且所述安装座(211)的外壁与所述底座(212)的内壁相抵,所述底座(212)的中央朝向安装座(211)延伸形成所述的第一进水通道(22)和第一出水通道(2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水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座(211)内的第二安装座(213),所述第二安装座(213)内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管道(6a)和第二管道(6b),所述的第一隔板(5a)设于所述第一管道(6a)的中央,用于将第一管道(6a)间隔分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2)插设于所述第一管道(6a)的下半部分并使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2)的顶部与第一隔板(5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红,周晓明,周晨成,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冬暖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