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圆级降低漏电的ESD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842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晶圆级降低漏电的ESD结构,包括采用晶圆级封装工艺封装的控制电路、反馈电路、泄放电路及钳位电路;其中,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VCC1,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源VCC2,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反馈电路、泄放电路及钳位电路,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反馈电路连接;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泄放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泄放电路的输出端与钳位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钳位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有电源VDD。通过晶圆级工艺封装的控制电路、反馈电路、泄放电路及钳位电路,能够在有效减小芯片占用面积,提高输出电压稳定性,保证芯片及电路在ESD发生后的安全稳定性,同时降低漏电造成的损耗。同时降低漏电造成的损耗。同时降低漏电造成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晶圆级降低漏电的ESD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静电保护电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晶圆级降低漏电的ESD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静电泄放(ESD(Electro

Static discharge))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现象。而静电对于集成电路芯片来说更是致命的威胁,它可在短时间之内产生大的电流,对集成电路芯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据统计,半导体制造业每年因静电泄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因此,ESD防护设计,也成为了集成电路设计中不可缺失的环节。然而集成电路芯片本身的抗ESD能力与集成电路的发展方向也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ESD保护电路的设计目的就是要避免工作电路成为ESD的放电通路而遭到损害,保证在任意两芯片引脚之间发生的ESD,都有适合的低阻旁路将ESD电流引入电源线,这个低阻旁路不但要能吸收ESD电流,还要能通过钳位工作电路的电压,防止工作电路由于电压过载而受损。
[0003]其中,大部分的ESD电流来自电路外部,因此ESD保护电路一般设计在PAD旁,I/O电路内部。典型的I/O电路由输出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圆级降低漏电的ESD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晶圆级封装工艺封装的控制电路(1)、反馈电路(2)、泄放电路(3)及钳位电路(4);其中,所述控制电路(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VCC1,所述控制电路(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源VCC2,所述控制电路(1)的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所述反馈电路(2)、所述泄放电路(3)及所述钳位电路(4),所述控制电路(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反馈电路(2)连接;所述反馈电路(2)的输出端与所述泄放电路(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泄放电路(3)的输出端与所述钳位电路(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钳位电路(4)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有电源VDD。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晶圆级降低漏电的ESD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1)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运算放大器U、PMOS场效应管P1、NMOS场效应管N0及NMOS场效应管N1。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晶圆级降低漏电的ESD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NMOS场效应管N0的漏极作为所述控制电路(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VCC1,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与PMOS场效应管P1的漏极,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分别连接PMOS场效应管P1的栅极与NMOS场效应管N1的栅极,运算放大器U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2与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控制电路(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源VCC2,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NMOS场效应管N1的源极并作为所述控制电路(1)的第二输出端,PMOS场效应管P1的源极与NMOS场效应管N1的漏极均连接NMOS场效应管N0的栅极,NMOS场效应管N0的源极作为所述控制电路(1)的第一输出端;PMOS场效应管P1的衬底与漏极连接,NMOS场效应管N1的衬底与源极连接,NMOS场效应管N0的衬底与源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NMOS场效应管N1的源极并且均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晶圆级降低漏电的ESD结构,其特征在于,NMOS场效应管N0作为可控开关管。5.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晶圆级降低漏电的ESD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2)包括电阻R4与NMO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金星王庆波于艾温伟伟吴友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九零一部队二三分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