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用的针灸针输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中医用的针灸针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0003]毫针是针灸针最细的针;其结构可分为5个部分,即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针尖和针身较细,医生在使用时需要时刻查看针尖和患者穴位的位置;为了便于使用毫针,通常将毫针放置在透明管中;针灸针的长度大于透明管的长度,针尾从透明管内伸出。
[0004]但是,现有的针灸针在针灸时通常是医疗人员进行进行,这就导致医疗人员需要来回的取针针灸,来回的取针就会降低针灸针在针灸时的效率,不易使用。
[0005]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中医用的针灸针输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用的针灸针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用的针灸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有输送部位和手持部位组成;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盖板(2),所述下壳体(1)输送部位和盖板(2)上均开设有下压通孔(43),所述盖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压伸缩杆(44),所述下压伸缩杆(44)与下压通孔(43)相对应;还包括限长环(3)、四个针灸针夹持机构、旋转头(5)、调节组件、转动轴(6)、负压机构、传动机构和调矩机构;所述限长环(3)固定在下壳体(1)输送部位的内部,所述调节组件固定在旋转头(5)的外侧,四个所述针灸针夹持机构滑动安装在调节组件的外侧并沿旋转头(5)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转动轴(6)的底部延伸到下壳体(1)内并插接在旋转头(5)的内部,所述转动轴(6)和旋转头(5)的内部开设有导气通孔(7),所述负压机构固定在转动轴(6)的外侧并与导气通孔(7)连通,所述传动机构固定在盖板(2)的顶部并与转动轴(6)固定连接;所述调矩机构固定在盖板(2)的顶部并与负压机构连接;针灸针夹持机构在传动机构的带动先进行转动对针灸针起到运输的作用,当针灸针夹持机构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就会通过导气通孔(7)调整负压机构内部的负压,使负压机构带动调矩机构调整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实现针灸针夹持机构旋转速度降低的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用的针灸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四个沿旋转头(5)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限位板(8),所述第一限位板(8)的内部旋转安装有导向环(9),所述导向环(9)的外侧固定安转有四个沿旋转头(5)周向均匀分布的转动板(10),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一限位板(8)与转动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簧(11),转动板(10)在受力时沿导向环(9)旋转并挤压第一压簧(11),所述转动板(10)上安装有与导气通孔(7)连通的弹性管道(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用的针灸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针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动板(10)上的套筒(13),所述套筒(13)与弹性管道(12)连通,所述套筒(13)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延伸柱(14),所述延伸柱(14)与转动板(10)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压簧(15),所述延伸柱(14)远离第二压簧(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头(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用的针灸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动轴(6)顶部的传动轮(17),所述传动轮(17)外侧通过传动带(18)传动连接有变速传动轮,所述变速传动轮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9),所述驱动电机(19)固定在盖板(2)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用的针灸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传动轮包括与固定在驱动电机(19)上的中心旋转柱(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