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防伪二维码生成与验证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371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4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防伪二维码生成与验证系统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针对二维码信息内容容易被篡改提出解决方案,设计一个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防伪二维码生成与验证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三个主要方面:最核心端的用户层、技术支持的系统设计层、还有最底层的区块链层;首先从形成二维码开始,对一个码的唯一身份标识做处理,运用密码学哈希运算形成哈希值,再把身份标识和哈希值结合生成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识别哈希值和身份标识后完成识别,区块链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身份标识和哈希值存储的功能,链上信息不能修改,实现防伪的目的。实现防伪的目的。实现防伪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防伪二维码生成与验证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区块链防伪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防伪二维码生成与验证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海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80年代后期开始分析二维条码。1987年,美国的David Allier开发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二维码Code 49。1988年,Ted Williams开发并设计了Code 16K条码。1989年,美国专利技术了Data Matrix码,并于1994年设计出来。获取二维码。在分析二维图像描述技术的设计过程中,开发了多种编码系统,主要有PDF 417、Code 1、QR Code、Code 49等。这些早期的一维条码的密度远低于二维条码的密度。此后,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和研究人员开始进入二维条码领域,二维条码的分析也逐渐成熟。传统上,二维条码通常分为两类:行式二维条码和矩阵式二维条码。行列式二维码的基础是一维条码。矩阵中的二维条码采用完全不同的深浅模块排列来显示特定的信息内容。此外,使用二维码表达信息和区分二维码内容的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它包括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防伪二维码生成与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层、系统设计层和区块链层;所述用户层在二维码生成的基础上,能够输入信息,自动分配身份ID后根据具体的信息生成防伪二维码,同时要求相关操作能够被区块链记录,实现数据上链;用户层在二维码的识别功能上,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相关信息或内容,系统能够提示扫描所获得的信息与链上数据核对后无误,在二维码的生成与识别过程中,相关的数据和操作能够在链上时时记录,形成相应的时间;所述系统设计层能够使用区块链技术和二维码的密码学技术将信息形成具有防伪功能的二维码,并且实现数据上链;所述区块链层在信息被读取后处理输入的信息,并与系统设计层进行交互,进而实现信息协作,同时保存身份ID和信息副本。2.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区块链的防伪二维码生成与验证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tep1:每个二维码都具有一个标识其身份的ID,ID可以理解为二维码的身份证,与二维码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该ID由区块链来生成;Step2:将ID与二维码内容结合后,依据密码学中的哈希运算形成哈希值H1,对二维码信息进行保护;Step3:将哈希值H1与ID结合进行再次哈希运算生成了哈希值H2;Step4:用户在扫描二维码信息后,首先获取身份ID和哈希值H1;Step5:用户将获取的身份ID和哈希值H1解密,形成哈希值H
′2,判断此时的哈希值H
′2是否和形成二维码时的哈希值H2相同,如果相同,那么进行读取二维码信息操作,即从区块链当中获取信息Data及身份ID;如果二维码信息在传播过程当中被篡改,那么H
′2与H2必然不相同,也就不能进行读取信息操作,无法获取二维码所包含的原始的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1中,对于二维码生成的身份信息ID指的是:区块链对于每个二维码生成的唯一且不重复的身份标识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2中,将ID与二维码内容结合后,依据密码学中的哈希运算形成哈希值H1的形式为:H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球陈根升牛宪伟王晓王体方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红岭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