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德刚专利>正文

林业幼苗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3378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林业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培育人员将树种放置在幼苗培育装置的可降解纸板上的种子卡孔中,喷洒水分使种子得以泡发膨胀卡在种子卡孔内,再将可降解纸板、种子卡孔放置在振动出料斗内;步骤S2:培育人员将粉末状的土壤基体倒入土壤混合仓中,卡环放置在输送带上,土壤混合仓中的土壤基体中混合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步骤S3:当输送带上输送的卡环进入卡料槽中后,经由调节阀下方时,导入适量的土壤基体,振动出料斗中的固定环进入种子传送带上后,再被送料机构中的支撑板转移到卡环内,再被压料机构压实;步骤S4:被压实的固定环、土壤基体、卡环在出料机构的作用下导出混料机构。料机构。料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林业幼苗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林业幼苗培育
,具体为一种林业幼苗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重视力度的不断加强,各地区纷纷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增加当地的绿化面积,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植树造林不仅能够提升绿化效果,同时还能够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选择栽种一些经济类树木,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效果。当然植树造林事业的兴起,也提升了种苗培育技术。
[0003]植树造林需要大量的树苗,以往的个人培育方式无法真正满足对植树造林工程的需求,个人培育的方式操作步骤繁琐且种子发芽率低,因此必须采取规模化的科学培养方式,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林业幼苗培育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业幼苗培育方法,将待发芽的种子采用综合培养体进行包装,包装的步骤采用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综合培养体内设的土壤基体具备种子发芽所需的必备养料和水分,在通过培养箱的进一步培养。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业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S1:培育人员将树种放置在幼苗培育装置的可降解纸板(402)上的种子卡孔(403)中,喷洒水分使种子得以泡发膨胀卡在种子卡孔(403)内,再将可降解纸板(402)、种子卡孔(403)放置在振动出料斗(14)内;
[0007]步骤S2:培育人员将粉末状的土壤基体(404)倒入土壤混合仓(1)中,卡环(405)放置在输送带(24)上,土壤混合仓(1)中的土壤基体(404)中混合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
[0008]步骤S3:当输送带(24)上输送的卡环(405)进入卡料槽(6)中后,经由调节阀(4)下方时,导入适量的土壤基体(404),振动出料斗(14)中的固定环(401)进入种子传送带(13)上后,再被送料机构(20)中的支撑板(203)转移到卡环(405)内,再被压料机构(11)压实;
[0009]步骤S4:被压实的固定环(401)、土壤基体(404)、卡环(405)在出料机构(10)的作用下导出混料机构,在转移到培养箱(30)内进行进行培育。
[0010]在本案中,所述幼苗培育装置的土壤混合仓(1)下方设有起支撑作用的第一工作台(16),所述第一工作台(16)下端设有第一支撑架(7),所述第一工作台(16)前方设有第二工作台(18);所述第一工作台(16)左侧设有第三工作台(21),所述第三工作台(21)下方设有第三支撑架(22),所述第三支撑架(22)的前方区域为操作员工作区(23);所述第一工作台(16)上表面设有用于出料的出料机构(10),所述出料机构(10)的右侧设有用于送料的送料机构(20);所述第一工作台(16)的左侧设有第三工作台(21),所述第三工作台(2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幼苗培养的培养箱(30),所述出料机构(10)的传送带用于传送综合培养体
(40)。
[0011]在本案中,所述出料管(3)的外侧固定有混合仓支撑架(2),所述出料管(3)的下端固定有调节阀(4)。
[0012]在本案中,所述调节阀(4)下端为卡料槽(6),所述第一工作台(16)后方的输送带(24)将卡环(405)和透气底板(406)输送卡料槽(6)中;所述振动出料斗(14)将固定环(401)和可降解纸板(402)输送到种子传送带(13)上,送料机构(20)将其送至卡料槽(6)中。
[0013]在本案中,所述出料机构(10)包括用于刮料的橡胶刮板(101),所述橡胶刮板(101)的左侧面表面固定有第二伸缩杆(102),所述第二伸缩杆(102)的两侧设有使橡胶刮板(101)沿水平方向运动的限位杆(103);所述传送带振动发生器(1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种子传送带(13),所述土壤混合仓(1)的下端设有出料管(3)。
[0014]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培育方法通过将林业树木的种子采用综合培养体进行包装,固定环下方设的可降解纸板,可以吸纳水分为种子卡孔内中的种子提供发芽所需要的水分,同时透气底板可以提高土壤基体的透气率,将综合培养体放置在培养箱内可以进一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
[0016]2、本培育方法通过采用压料机构和送料机构配合旋转送料盘工作,提高种子综合培养体的组装效率,可以借助设备大规模,批量化的对林业幼苗进行培育,降低人力成本,同时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幼苗培育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幼苗培育装置的主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幼苗培育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幼苗培育装置的土壤混合仓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幼苗培育装置的土壤混合仓的结构主视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幼苗培育装置的综合培养体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幼苗培育装置的培养箱安装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幼苗培育装置的培养箱的示意图;
[0025]图中:1、土壤混合仓;2、混合仓支撑架;3、出料管;4、调节阀;5、旋转送料盘;6、卡料槽;7、第一支撑架;8、减振垫;9、横向支撑杆;10、出料机构;11、压料机构;12、第一伸缩气缸;13、种子传送带;14、振动出料斗;15、传送带振动发生器;16、第一工作台;17、第二支撑架;18、第二工作台;19、出料斗振动发生器;21、第三工作台;22、第三支撑架;23、操作员工作区;24、输送带;101、橡胶刮板;102、第二伸缩杆;103、限位杆;104、第一固定支架;105、第二伸缩气缸;106、出料传送带;20、送料机构;201、减速电机;202、第二固定支架;203、支撑板;204、第三伸缩气缸;205、真空吸盘;30、培养箱;301、操作面板;302、通风口;303、箱门;304、可视窗;305、加温管;306、补光灯;307、加湿管;40、综合培养体;401、固定环;402、可降解纸板;403、种子卡孔;404、土壤基体;405、卡环;406、透气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林业幼苗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步骤S1:培育人员将树种放置在幼苗培育装置的可降解纸板402上的种子卡孔403中,喷洒水分使种子得以泡发膨胀卡在种子卡孔403内,再将可降解纸板402、种子卡孔403放置在振动出料斗14内;
[0029]请参阅图1至图8,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土壤混合仓1,土壤混合仓1的下方设有起支撑作用的第一工作台16,第一工作台16的下端设有第一支撑架7,第一工作台16的前方设有第二工作台18。第一工作台16的左侧设有第三工作台21,第三工作台21的下方设有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业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培育人员将树种放置在幼苗培育装置的可降解纸板(402)上的种子卡孔(403)中,喷洒水分使种子得以泡发膨胀卡在种子卡孔(403)内,再将可降解纸板(402)、种子卡孔(403)放置在振动出料斗(14)内;步骤S2:培育人员将粉末状的土壤基体(404)倒入土壤混合仓(1)中,卡环(405)放置在输送带(24)上,土壤混合仓(1)中的土壤基体(404)中混合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步骤S3:当输送带(24)上输送的卡环(405)进入卡料槽(6)中后,经由调节阀(4)下方时,导入适量的土壤基体(404),振动出料斗(14)中的固定环(401)进入种子传送带(13)上后,再被送料机构(20)中的支撑板(203)转移到卡环(405)内,再被压料机构(11)压实;步骤S4:被压实的固定环(401)、土壤基体(404)、卡环(405)在出料机构(10)的作用下导出混料机构,在转移到培养箱(30)内进行进行培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苗培育装置的土壤混合仓(1)下方设有起支撑作用的第一工作台(16),所述第一工作台(16)下端设有第一支撑架(7),所述第一工作台(16)前方设有第二工作台(18);所述第一工作台(16)左侧设有第三工作台(21),所述第三工作台(21)下方设有第三支撑架(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德刚王新媛赵晓燕蔡其臣厉峰刘金鑫李耀斌高赞东李景涛刘英军李海涛郑惠中李亚红郑占敏
申请(专利权)人:付德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