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篡改动物耳标,包括母耳标,所述母耳标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公耳标,所述公耳标的正面圆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限位槽相契合;RFID芯片,所述RFID芯片设置在母耳标内部,所述RFID芯片通过导线连接有RFID天线;以及防篡改引脚,所述防篡改引脚覆盖在RFID芯片外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动物耳标技术领域,通过设置的防篡改引脚,防篡改引脚通过导体触点、导体触片以及覆盖在限位杆的外围的回路导线形成回路,当将母耳标和公耳标从动物耳朵上拆卸下来时,必然会破坏防篡改引脚的回路,而RFID芯片会检测到防篡改引脚断开后会记录在芯片内部,且此信息不能被篡改,这样就起到了防止标签被转移,破坏有记录的功能。有记录的功能。有记录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篡改动物耳标
[0001]本技术属于动物耳标
,具体为一种防篡改动物耳标。
技术介绍
[0002]动物耳标是动物标识之一,用于证明牲畜身份,承载牲畜个体信息的标志,加施于牲畜耳部,目前的动物耳标采用激光在耳标面刻制编码信息,电子耳标应用RFID技术,内置芯片和天线,编码信息存储于芯片内,由于RFID具有非接触、远距离、自动识别移动物体、可读可写等特性,一些自动化计量、测量、定量系统在畜牧业中得以推广使用;
[0003]防篡改动物耳标是一种不可篡改的动物耳标,当动物耳标被卸下后,动物耳标是不可恢复的;
[0004]目前的动物耳标采用激光在耳标面刻制编码信息,电子耳标应用RFID技术,内置芯片和天线,编码信息存储于芯片内,当需要标签从动物耳朵上取下并转移到另一头动物上,只需要破坏公耳标即可,导致造假的可能性,防转移特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防篡改动物耳标。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防篡改动物耳标,包括:
[0008]母耳标,所述母耳标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
[0009]公耳标,所述公耳标的正面圆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限位槽相契合;
[0010]RFID芯片,所述RFID芯片设置在母耳标内部,所述RFID芯片通过引脚连接有RFID天线;以及
[0011]防篡改引脚,所述防篡改引脚覆盖在RFID芯片外围形成网络状的防篡改线路,防篡改线路与RFID芯片电性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公耳标靠近限位杆的外围覆盖有回路导线。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体触点,所述限位槽的内侧设有与导体触点相契合的导体触片。
[0014]优选的,所述防篡改引脚通过导体触点、导体触片以及覆盖在限位杆的外围的回路导线形成回路。
[0015]防篡改引脚通过导体触点、导体触片以及覆盖在限位杆的外围的回路导线形成回路,当耳标安装于动物耳朵上时,公耳标的限位杆嵌入母耳标的限位槽内,公母耳标结构紧固同时防篡改网络导通,当将母耳标和公耳标从动物耳朵上拆卸下来时,必然会破坏防篡改引脚的回路,而RFID芯片会检测到防篡改引脚断开后会记录在芯片内部,且此信息不能被篡改,这样就起到了防止标签被转移,破坏有记录的功能。
[0016]优选的,所述RFID芯片设置在公耳标的内部。
[0017]优选的,所述母耳标上的RFID芯片外围的防篡改引脚自成回路。
[0018]优选的,所述公耳标上的RFID芯片外围的防篡改引脚自成回路。
[0019]RFID芯片同时设置在母耳标和公耳标的内部,并自成回路,这样在取下耳标时必然要破坏公耳标或母耳标才能取下,而无论破坏了公耳标或者母耳标都会破坏到防篡改引脚的回路,导致防篡改引脚闭合回路断开,RFID芯片检测到防篡改引脚断开后会记录在芯片内部,且此信息不能被篡改;
[0020]耳标在安装到动物耳朵上后通过软件将公耳标和母耳标的标签绑定为一对,在验证动物身份时必须确认两个标签为一对,当要取下耳标时必然要破坏公耳标或母耳标任一个,而无论破坏了哪一边都会导致哪一边的标签损坏并记录,通过读写器和软件就可以判别动物是否被替换,这样就起到了防止标签被转移,破坏有记录的功能。
[00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技术中,防篡改引脚通过导体触点、导体触片以及覆盖在限位杆的外围的回路导线形成回路,当将母耳标和公耳标从动物耳朵上拆卸下来时,必然会破坏防篡改引脚的回路,而RFID芯片会检测到防篡改引脚断开后会记录在芯片内部,且此信息不能被篡改,这样就起到了防止标签被转移,破坏有记录的功能。
[0023]2、本技术中,RFID芯片同时设置在母耳标和公耳标的内部,并自成回路,这样在取下耳标时必然要破坏公耳标或母耳标才能取下,而无论破坏了公耳标或者母耳标都会破坏到防篡改引脚的回路,导致防篡改引脚闭合回路断开,RFID芯片5检测到防篡改引脚断开后会记录在芯片内部,且此信息不能被篡改,通过读写器和软件就可以判别动物是否被替换,这样就起到了防止标签被转移,破坏有记录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记:1、母耳标;2、公耳标;3、限位槽;4、导体触点;5、RFID芯片;6、RFID天线;7、防篡改引脚;8、导体触片;9、回路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
‑
2,一种防篡改动物耳标,包括母耳标1,母耳标1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3;公耳标2,公耳标2的正面圆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与限位槽3相契合;RFID芯片5,RFID芯片5设置在母耳标1内部,RFID芯片5通过引脚连接有RFID天线6;以及防篡改引脚7,防篡改引脚7覆盖在RFID芯片5外围形成网络状的防篡改线路,防篡改线路与RFID芯片5设电性连接。公耳标2靠近限位杆的外围覆盖有回路导线9。限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体触点4,限位槽3的内侧设有与导体触点4相契合的导体触片8。防篡改引脚7通过导体触点4、导体触片8以及覆盖在限位杆的外围的回路导线9形成回路。
[0030]防篡改引脚7通过导体触点4、导体触片8以及覆盖在限位杆的外围的回路导线9形成回路,当将母耳标1和公耳标2从动物耳朵上拆卸下来时,必然会破坏防篡改引脚7的回路,而RFID芯片5会检测到防篡改引脚7断开后会记录在芯片内部,且此信息不能被篡改,这样就起到了防止标签被转移,破坏有记录的功能。
[0031]实施例2:
[0032]RFID芯片5设置在公耳标2的内部。母耳标1上的RFID芯片5外围的防篡改引脚7自成回路。公耳标2上的RFID芯片5外围的防篡改引脚7自成回路。
[0033]RFID芯片5同时设置在母耳标1和公耳标2的内部,并自成回路,这样在取下耳标时必然要破坏公耳标2或母耳标1才能取下,而无论破坏了公耳标2或者母耳标1都会破坏到防篡改引脚7的回路,导致防篡改引脚7闭合回路断开,RFID芯片5检测到防篡改引脚7断开后会记录在芯片内部,且此信息不能被篡改;
[0034]耳标在安装到动物耳朵上后通过软件将公耳标2和母耳标1的标签绑定为一对,在验证动物身份时必须确认两个标签为一对,当要取下耳标时必然要破坏公耳标2或母耳标1任一个,而无论破坏了哪一边都会导致哪一边的标签损坏并记录,通过读写器和软件就可以判别动物是否被替换,这样就起到了防止标签被转移,破坏有记录的功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篡改动物耳标,其特征在于,包括:母耳标(1),所述母耳标(1)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3);公耳标(2),所述公耳标(2)的正面圆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限位槽(3)相契合;RFID芯片(5),所述RFID芯片(5)设置在母耳标(1)内部,所述RFID芯片(5)通过引脚连接有RFID天线(6);以及防篡改引脚(7),所述防篡改引脚(7)覆盖在RFID芯片(5)外围形成网络状的防篡改线路,防篡改线路与RFID芯片(5)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篡改动物耳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耳标(2)靠近限位杆的外围覆盖有回路导线(9)。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篡改动物耳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雪林,张家聪,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纳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