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目相机的对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320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双目相机的对焦装置。双目相机的两个镜头的光轴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对焦装置包括对焦卡,对焦卡的正面设置有左正面对焦平面和右正面对焦平面,左正面对焦平面和右正面对焦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互补,左正面对焦平面上设置有左正面对焦图案,右正面对焦平面上设置有右正面对焦图案。通过采用该对焦装置,可以对双目相机中的两个镜头同时进行对焦,尤其对于两个镜头的光轴之间的夹角较大时,该对焦装置相比传统的平面对焦卡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在两个镜头组装至双目相机之后依然能够对两个镜头进行对焦。另外,这样还可以避免在相机外部对镜头进行对焦调节之后,再将镜头组装在相机中所引入的安装误差。中所引入的安装误差。中所引入的安装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双目相机的对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双目相机的光学对焦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双目相机的对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双目相机为基础的视频采集系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图像采集、距离检测、三维空间重构等场景。
[0003]在对双目相机进行组装时,需要对双目相机的两个镜头进行对焦,以使两个镜头能够同时在各自的图像传感器上清晰成像。当两个镜头平行摆放在系统中时,两个镜头的光轴平行,两个镜头的图像传感器处在同一个平面,或两个平行平面,拍摄物体也是处在同一个平面或两个平行平面。对于这种两个镜头的光轴平行,或成小的夹角的应用,使用一个平板对焦测试卡就可以完成对焦、光学测试操作。
[0004]然而在一些特殊设计应用中,比如近距离双目采集,需要把两个镜头成一个较大夹角摆放。当夹角较大,两个镜头的光轴交点距离相机又较近时,这种使用方式给双目相机的对焦操作造成很多限制条件。所以通常在系统组装前,用平板测试卡将每个镜头独立对焦、点胶固定,再组装成整机系统。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先对焦再组装会引入由于整机系统组装造成的组装误差,以及两次摆放对焦卡造成的误差,影响系统整体对焦精度。另外,在系统组装后由于空间限制,没办法再次用平面测试卡进行对焦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双目相机的对焦装置。双目相机的两个镜头的光轴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对焦装置包括对焦卡,对焦卡的正面设置有左正面对焦平面和右正面对焦平面,左正面对焦平面和右正面对焦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互补,左正面对焦平面上设置有左正面对焦图案,右正面对焦平面上设置有右正面对焦图案。
[0006]示例性地,对焦卡还包括: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平行于左正面对焦平面且位于左正面对焦平面的左前侧,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上设置有左辅助正面对焦图案;且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平行于右正面对焦平面且位于右正面对焦平面的右前侧,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上设置有右辅助正面对焦图案。
[0007]示例性地,左正面对焦平面和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通过第一左连接面连接成波浪状,右正面对焦平面和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通过第一右连接面连接成波浪状。
[0008]示例性地,第一左连接面垂直于左正面对焦平面和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第一右连接面垂直于右正面对焦平面和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
[0009]示例性地,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为多个且彼此平行,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中的一个位于另一个的左前侧;且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为多个且彼此平行,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中的一个位于另一个的右前侧。
[0010]示例性地,任意相邻的两个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通过第二左连接面连接成波浪状,任意相邻的两个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通过第二右连接面连接成波浪状。
[0011]示例性地,左正面对焦图案、左辅助正面对焦图案、右正面对焦图案和右辅助正面对焦图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明暗相间的多个条纹。
[0012]示例性地,多个条纹沿着垂直于左右方向的方向顺次排列,其中沿着排列方向,两侧的条纹的宽度大于中间的条纹的宽度。
[0013]示例性地,对焦卡的背面设置有与左正面对焦平面相对的左背面对焦平面、以及与右正面对焦平面相对的右背面对焦平面,左背面对焦平面上设置有左背面对焦图案,右背面对焦平面上设置有右背面对焦图案。
[0014]示例性地,左正面对焦图案和右正面对焦图案关于左正面对焦平面和右正面对焦平面之间的交界线对称设置。
[0015]示例性地,左正面对焦图案和右正面对焦图案均为手动对焦图案或者均为自动对焦图案。
[0016]示例性地,手动对焦图案包括从中心点放射状延伸的多条射线,且由射线分隔的相邻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明暗度。
[0017]示例性地,左正面对焦平面和右正面对焦平面具有位于两者之间的交界线和远离交界线的边沿,中心点相比于边沿更靠近交界线。
[0018]示例性地,自动对焦图案包括比背景颜色更暗的色块。
[0019]示例性地,对焦装置还包括支架,支架支撑对焦卡。
[0020]示例性地,支架包括间隔开设置的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上设置有V形槽,对焦卡卡持至V形槽,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的间隔暴露对焦卡上的对焦图案。
[0021]示例性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彼此平行且垂直于左正面对焦平面和右正面对焦平面。
[0022]示例性地,支架上设置有定位部,定位部用于对双目相机进行定位。
[0023]通过采用该对焦装置,可以对双目相机中的两个镜头同时进行对焦调节。尤其对于两个镜头的光轴之间的夹角较大时,该对焦装置相比传统的平面对焦卡可以在两个镜头组装至双目相机之后依然能够对两个镜头进行对焦,而不受空间的限制。另外,由于通过该对焦装置进行对焦调节时,两个镜头可以是已经安装在双目相机中的,所以可以避免在相机外部对镜头进行对焦调节之后,再将镜头组装在相机中所引入的安装误差,提高双目相机整体的对焦精度。
[0024]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25]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6]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对焦装置的立体图;
[0028]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对焦装置和双目相机的装配图;
[0029]图3为图2中的装配图的主视图,其中隐去了双目相机的外罩;
[0030]图4为图1中所示的对焦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
[0031]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对焦装置的立体图;
[0032]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对焦装置的俯视图;以及
[0033]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对焦装置和双目相机的两个镜头的另一个装配图。
[003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5]10、对焦卡;111、左正面对焦平面;112、右正面对焦平面;113、交界线;114、边沿;121、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122、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131、左背面对焦平面;132、右背面对焦平面;141、第一左连接面;142、第一右连接面;151、第二左连接面;152、第二右连接面;20、支架;210、左支撑板;220、右支撑板;230、V形槽;240、定位部;310、左镜头;320、右镜头;330、外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目相机的对焦装置,所述双目相机的两个镜头的光轴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装置包括对焦卡,所述对焦卡的正面设置有左正面对焦平面和右正面对焦平面,所述左正面对焦平面和所述右正面对焦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互补,所述左正面对焦平面上设置有左正面对焦图案,所述右正面对焦平面上设置有右正面对焦图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卡还包括: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所述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平行于所述左正面对焦平面且位于所述左正面对焦平面的左前侧,所述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上设置有左辅助正面对焦图案;且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所述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平行于所述右正面对焦平面且位于所述右正面对焦平面的右前侧,所述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上设置有右辅助正面对焦图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正面对焦平面和所述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通过第一左连接面连接成波浪状,所述右正面对焦平面和所述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通过第一右连接面连接成波浪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连接面垂直于所述左正面对焦平面和所述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所述第一右连接面垂直于所述右正面对焦平面和所述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为多个且彼此平行,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中的一个位于另一个的左前侧;且所述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为多个且彼此平行,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中的一个位于另一个的右前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左辅助正面对焦平面通过第二左连接面连接成波浪状,任意相邻的两个右辅助正面对焦平面通过第二右连接面连接成波浪状。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正面对焦图案、所述左辅正面助对焦图案、所述右正面对焦图案和所述右辅助正面对焦图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明暗相间的多个条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纹沿着垂直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田远
申请(专利权)人:墨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