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镜式胆管取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302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镜式胆管取石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外管鞘,其伸入胆管的一端为吸引端且另一端为控制端;控制组件,其设置于控制端,外管鞘通过控制组件与外部的负压吸引器连接;内窥镜组件,其包括镜体和管体,管体的两端分别与镜体和控制组件连接,管体设置在外管鞘内;撑开组件,其可移动地设置在管体内并与控制组件连接,撑开组件可从镜体处向外伸出并将胆管口撑开;碎石组件,其可移动地设置在管体内并与控制组件连接,碎石组件可从镜体处向外伸出并击碎结石。通过单镜式取石装置代替原有的双镜式结构,使得外管鞘从胆管口伸入后可对胆管内的结石进行负压吸取,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效果良好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了患者的痛苦。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镜式胆管取石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单镜式胆管取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胆管结石在我国成人中是多发病和常见病,胆管结石可导致胆管梗阻、胆管炎,甚至危及生命。
[0003]目前,在取胆管结石时,取石装置在通过胃部后进入到十二指肠内,而胆管口则位于十二指肠的侧壁,并且胆管与十二指肠侧壁之间形成一定夹角,由此导致取石装置必须在胆管口处进行弯折后才能进入胆管,因此,目前手术中往往采用的是双镜式的取石装置,子镜可移动地设置在母镜内,母镜伸入端的侧部设有内窥镜,子镜的伸入端设有内窥镜,当母镜伸入到胆管口附近后,将子镜进行弯折后通过导丝进入到胆管内再进行后续的取石工作。
[0004]而正是由于这种双镜式的结构,导致子镜的尺寸偏小,即使将胆管内的结石击碎后也无法进行负压吸引,因此只能采用网篮的形式将胆管内的结石取出,而通过网篮进行胆管取石则不易将细小的碎石和较大的结石,并且对手术操作者的经验要求较高,手术时间长,导致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且增加患者痛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进行胆管取石的单镜式胆管取石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单镜式胆管取石装置,包括:
[0008]外管鞘,其伸入胆管的一端为吸引端且另一端为控制端;
[0009]控制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控制端,所述外管鞘通过所述控制组件与外部的负压吸引器连接;
[0010]内窥镜组件,其包括镜体以及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镜体以及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管体设置在所述外管鞘内;
[0011]撑开组件,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管体内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撑开组件可从所述镜体处向外伸出并将胆管口撑开;
[0012]碎石组件,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管体内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碎石组件可从所述镜体处向外伸出并击碎结石。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开组件包括:
[0014]导丝,其一端为伸入端且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0015]撑开球囊,其设置于所述导丝的伸入端并呈环状设置;
[0016]充气囊,其设置于所述控制组件,所述充气囊通过气流通道与所述撑开球囊连接,所述气流通道附着于所述导丝。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碎石组件包括:
[0018]激光光纤,其可从所述镜体处向外伸出并击碎结石;
[0019]第二拉索,其位于所述管体内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激光光纤以及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0021]管鞘接头,其一端与所述外管鞘连通且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的负压接口,所述管鞘接头设有第一支管以及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以及所述第二支管均与所述管鞘接头连通;
[0022]管体控制单元,其设置于所述管鞘接头并通过第一拉索与所述管体连接;
[0023]镜体控制单元,其设置于所述管鞘接头并与所述镜体连接,所述镜体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镜体的方向。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导丝控制单元,所述导丝穿过所述管鞘接头以及所述第一支管后与所述导丝控制单元连接。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激光光纤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拉索穿过所述管鞘接头以及所述第二支管后与所述激光光纤控制单元连接。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镜体设有导丝操作孔以及激光光纤操作孔,所述导丝穿过所述导丝操作孔后向外伸出,所述激光光纤穿过所述激光光纤操作孔后向外伸出。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镜体还设有摄像头。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1、通过单镜式取石装置代替原有的双镜式结构,使得外管鞘从胆管口伸入后可对胆管内的结石进行负压吸取,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效果良好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痛苦。
[0030]2、镜体控制单元设置于管鞘接头并与镜体连接,镜体控制单元可控制镜体的方向,当镜体方向调整至正对胆管口后,导丝伸入胆管内并为后续内窥镜组件和外管鞘的进入起到导引作用。
[0031]3、当镜体调整至朝向胆管口的方向后,撑开组件即可从胆管口内伸入并将胆管口撑开,由此确保外管鞘可顺利进入胆管内并负压吸取结石,而撑开组件则采用气囊的形式,只需通过按压充气即可撑开胆管口,结构简单,并且手术过程中更便于操作。
[0032]4、碎石组件可从镜体处向外伸出并击碎结石,当外管鞘伸入到结石处时,若存在体积较大的结石,则可通过碎石组件将结石击碎,随后再通过负压吸引将其吸出,确保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0033]5、镜体还设有摄像头,摄像头将拍摄的画面反馈到外部的显示屏上,从而医生即可对整个手术过程进行实时观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单镜式胆管取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撑开组件处于撑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003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镜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00、外管鞘;200、控制组件;210、管鞘接头;211、管体控制单元;212、第二拉索;213、镜体控制单元;220、负压接口;230、第一支管;231、导丝控制单元;240、第二支管;241、激光光纤控制单元;300、内窥镜组件;310、镜体;311、导丝操作孔;312、激光光纤操作孔;313、摄像头;320、管体;400、撑开组件;410、导丝;420、撑开球囊;430、充气囊;440、气流通道;500、碎石组件;510、激光光纤;520、第二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40]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镜式胆管取石装置,包括:
[0041]外管鞘100,其伸入胆管的一端为吸引端且另一端为控制端。
[0042]控制组件200,其设置于控制端,外管鞘100通过控制组件200与外部的负压吸引器连接,由此,当外管鞘100成功伸入胆管内并对准结石后,只要打开外部的负压吸引器,外管鞘100即可通过负压吸引将胆管内的结石向外吸出,从而达到取石的目的,相对于采用网篮的形式进行取石而言,通过负压吸引进行取石更为方便且效率更高,对手术操作者的经验要求低,减少手术时间并且确保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0043]内窥镜组件300,其包括镜体310以及管体320,管体320的两端分别与镜体310以及控制组件200连接,管体320设置在外管鞘100内,镜体310位于管体320的伸入端,当外管鞘100和内窥镜组件300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镜式胆管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鞘,其伸入胆管的一端为吸引端且另一端为控制端;控制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控制端,所述外管鞘通过所述控制组件与外部的负压吸引器连接;内窥镜组件,其包括镜体以及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镜体以及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管体设置在所述外管鞘内;撑开组件,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管体内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撑开组件可从所述镜体处向外伸出并将胆管口撑开;碎石组件,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管体内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碎石组件可从所述镜体处向外伸出并击碎结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镜式胆管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组件包括:导丝,其一端为伸入端且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撑开球囊,其设置于所述导丝的伸入端并呈环状设置;充气囊,其设置于所述控制组件,所述充气囊通过气流通道与所述撑开球囊连接,所述气流通道附着于所述导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镜式胆管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组件包括:激光光纤,其可从所述镜体处向外伸出并击碎结石;第一拉索,其位于所述管体内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激光光纤以及所述控制组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