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离子风和电聚并的主动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301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离子风和电聚并的主动除雾装置,包括由上到下固定于冷却塔上的离子风聚集装置以及电聚并聚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电场除雾方式在除雾过程中,无法实现对细小颗粒的水滴进行收集,使得无法对该部分的水体进行收集的问题。该部分的水体进行收集的问题。该部分的水体进行收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离子风和电聚并的主动除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电分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离子风和电聚并的主动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塔是集空气动力学、热力学、流体学、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学、静、动态结构力学,加工技术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产物。
[0003]湿式冷却塔作为一种水冷技术,在电力和石化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在冷却塔的运行过程中,塔内的循环水与空气直接接触进行传热传质,会产生循环水的蒸发损失、风吹损失和排污损失,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冷却塔的蒸发损失占整体耗水量的30

55%。而其蒸发的水分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被外界的冷空气冷却,形成白雾,对城市景观、道路能见度等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通过回收雾气中的水分减小蒸发损失,对冷却塔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湿式冷却塔主要采用加热型、多风量型以及空气并联型这三种消雾技术,通过加热或者增大风量等手段将过饱和的湿空气调节至未饱和区,只是消除了“白雾”现象,而在机理上冷却塔的蒸发损失并未减少。
[0004]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CN21448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离子风和电聚并的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固定于冷却塔(1)上的离子风聚集装置以及电聚并聚集装置;所述电聚并聚集装置包括若干个沿横向并列设置的聚集墙,若干个所述聚集墙交替式连接电源的正极与负极;所述离子风聚集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冷却塔(1)上的极线框架(2),所述极线框架(2)上均布有若干个电极线(5),若干个所述电极线(5)呈矩阵式布置于所述极线框架(2)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聚集墙之间的间距通过调节机构可调节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离子风和电聚并的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墙包括安装框架(16),所述安装框架(16)内由上到下水平并列设有若干行聚并叶片(14),每行的聚并叶片(14)沿纵向并列设有若干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离子风和电聚并的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沿横向固接于所述冷却塔(1)上的横梁(19),所述安装框架(16)的外端部上通过横移组件沿横向滑动安装于所述横梁(19)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离子风和电聚并的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6)的外壁上还包覆有固定框架(18),所述固定框架(18)的内壁与所述安装框架(16)的外壁之间还设有绝缘框架(1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离子风和电聚并的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组件包括由上到下并列固接于所述固定框架(18)上的导板(20),两个所述导板(20)分居于所述横梁(19)的上下两表面处,处于上方的所述导板(20)的下表面并列转动安装有若干个支撑轮(25),所述横梁(19)的上表面沿横向开设有对应所述支撑轮(25)的导槽,所述支撑轮(25)约束于所述导槽内,所述支撑轮(25)的下表面与所述导槽摩擦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离子风和电聚并的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下方的所述导板(20)上开设有避让孔(26),所述避让孔(26)内转动安装有联动齿轮(28),所述横梁(19)的下表面还沿横向固接有齿条(27),所述联动齿轮(28)与所述齿条(27)相啮合,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雅茹张强陈刚宿应明宋建功刘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蓝想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