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及结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276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及结构设计方法,包括转运通道、吊装孔以及转运点设置点,转运通道结合构筑物寿期内需要运输的设备、管道以及阀门等待运输物项进行设计,吊装孔设置在构筑物各层楼梯平台上。通过对构筑物中普遍常见的楼梯进行全新设计或改造,充分利用楼梯及其外部通道可以通达构筑物各层的优势,为构筑物内如管道、阀门、小型吊车等待运输物项提供了一个畅通的路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公开的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及结构设计方法,可避免因整个寿期内部件的运输导致其周边或转运路径上的待运输物项被拆除重装或额外占用构筑物的生产区域,或降低物项运输对现有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或生产区域的占用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建安投资及运维成本。建安投资及运维成本。建安投资及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及结构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设备转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及结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设备吊装转运操作在工业厂房、住宅以及写字楼等构筑物领域极其常见,对于一个设计及建造比较理想且对投资成本不敏感的构筑物,设计人员会设置专门的吊装孔、吊车、吊点、电梯、构筑物外部附建吊装平台甚至预留可拆卸墙体等措施以应对构筑物内整个寿期中可预见的设备吊装操作。但是,对于某些特殊区域或领域的设备吊装转运,受建造成本、构筑物内空间限制或施工误差等影响,或基于辐射安全方面的考虑,无法通过上述常规措施顺利实现构筑物全寿期内部分区域的设备吊装、转运。或者,需要付出如将设备转运、吊装路径上的干扰物项拆除等代价,才能实现设备的吊装、转运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及结构设计方法,这种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寿期内因设备维修更换导致其运输路径上物项被拆除的概率,降低设备运转成本。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转运通道、吊装孔以及转运点设置点;
[0005]所述转运通道为结合构筑物寿期内需要运输的待运输物项进行设计;
[0006]所述吊装孔设置在所述构筑物楼梯间各层平台楼板及屋顶楼板上,所述吊装孔带活动盖板;
[0007]在所述楼梯间内部或外部的构筑物其他位置或者所述构筑物外部构筑物通道两侧竖直墙体、各层活动盖板下方或其他可作为受力点的位置设置转运点的设置点。
[0008]进一步,所述转运通道包括水平通道、竖直通道和楼梯三部分。
[0009]进一步,所述吊装孔为根据可能运输的物项在构筑物设计初期设置,或者在运维或退役期间根据楼梯结构的承载能力及结构尺寸全新增设、开凿设置。
[0010]进一步,所述吊装孔边缘与楼梯间竖墙之间设置不同尺寸的固定平台。
[0011]进一步,所述转运点包括吊车以及吊点。
[0012]进一步,所述吊装孔的活动盖板形式为整块或多块拼合,所述吊装孔的活动盖板开启方式为吊车、吊车点、葫芦整体或分体吊装、转动开启或平拉开启。
[0013]进一步,所述吊装孔周边设置防跌落设施。
[0014]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S1、结合构筑物寿期内需要运输的待运输物项,对所述构筑物吊装转运通道进行设计;
[0016]S2、在所述构筑物楼梯间各层平台楼板及屋顶楼板均设置带活动盖板的吊装孔;
[0017]S3、在所述吊装孔周边设置防跌落设施;
[0018]S4、在所述构筑物楼梯间内部或外部的构筑物其他位置或者所述构筑物外部构筑物通道两侧竖直墙体及各层活动盖板下方或其他可作为受力点的位置设置吊车、吊点的设置点。
[0019]进一步,步骤S1包括水平通道设计、竖直通道设计和楼梯设计三部分,所述水平通道设计确保全新设计或寿期内改造后的通道尺寸满足待运输物项的无障碍或少障碍运输;所述竖直通道设计则确保全新设计或寿期内改造后的通道尺寸满足待运输物项的垂直上下吊运;所述楼梯设计则确保全新设计或寿期内改造后的楼梯满足待运输物项进出楼梯间内或上下台阶。
[0020]进一步,在不进行设备转运时,所述活动盖板设置为关闭状态。
[0021]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采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及结构设计方法,所述新型设备转运结构以构筑物广泛存在的楼梯间为基础,将构筑物全寿期内的物项运输方法设计融入楼梯全新设计或后期改造之中,可以为各种物项的运输提供便捷、通畅的吊装运输方案,大幅度减少构筑物内的吊装孔设置及因设备运输导致的物项拆除作业等,提高企业运维效率、质量,降低企业建安运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现有技术中未经转运结构设计的普通楼梯的平面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中加吊装孔后的楼梯平面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中盖板处于关闭状态的楼梯平面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中盖板处于开启状态的楼梯平面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7]1‑
转运通道、11

中转平台、12

楼梯各层入口平台、2

吊装孔、3

活动盖板、4

吊点、5

楼梯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9]实施例一
[0030]对于全新设计的构筑物,构筑物楼梯、平台及楼梯门的尺寸需要与通道尺寸相匹配,以满足待运输物项及其运输工具可以正常移动或翻转的需求;对于已有构筑物,构筑物楼梯间改造则需要根据实际结构设计情况确定其可用于物项运输翻转的空间尺寸。
[0031]在构筑物领域各阶段的设备转运结构设计内容可以划分为设计建造阶段、使用阶段及技术服务改造阶段。
[0032]如图1所示,一层楼梯有两个平台,中转平台11和一楼梯各层入口平台12。这两个平台都可以开洞作为垂直上下吊装的通道。
[0033]如图2

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转运通道1、吊装孔2以及吊车、吊点的设置点4。
[0034]所述转运通道1为在设计阶段结合构筑物中寿期内需要运输的设备、管道以及阀门等待运输物项进行设计。
[0035]所述设备、管道以及阀门等待运输物项的吊装转运通道1包括水平通道、竖直通道设计和楼梯三部分,所述水平通道确保全新设计或寿期内改造后的通道尺寸满足待运输物项的无障碍或少障碍运输,所述竖直通道则确保全新设计或寿期内改造后的通道尺寸满足待运输物项的垂直上下吊运;所述楼梯则确保全新设计或寿期内改造后的楼梯满足待运输物项进出楼梯间内或上下台阶,所述楼梯包括混凝土以及钢结构等。
[0036]由于待运输物项转运走平路更方便,所以一进楼梯间门5的平台12上开洞是比较优的选择。
[0037]所述吊装孔2设置在构筑物楼梯间各层平台12楼板及屋顶楼板上,所述吊装孔2带活动盖板3。
[0038]所述吊装孔2可以为根据可能运输的物项在构筑物设计初期即设置的,也可以在运维或退役期间根据楼梯结构的承载能力及结构尺寸全新增设、开凿设置的;所述吊装孔2的尺寸可满足待运输设备、管道、阀门等待运输物项的本体及运输工具(如有)的吊装、翻转需求。
[0039]楼梯结构允许的前提下,一层楼梯平台可能设置一个或多个吊装孔2。根据物项运输、盖板吊装及人员操作需求,吊装孔2边缘与楼梯间竖墙之间可设置不同尺寸的固定平台。所述吊装孔的活动盖板3形式可以为整块或多块拼合,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转运通道、吊装孔以及转运点设置点;所述转运通道为结合构筑物寿期内需要运输的待运输物项进行设计;所述吊装孔设置在所述构筑物楼梯间各层平台楼板及屋顶楼板上,所述吊装孔带活动盖板;在所述楼梯间内部或外部的构筑物其他位置或者所述构筑物外部构筑物通道两侧竖直墙体、各层活动盖板下方或其他可作为受力点的位置设置转运点的设置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通道包括水平通道、竖直通道和楼梯三部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孔为根据可能运输的物项在构筑物设计初期设置,或者在运维或退役期间根据楼梯结构的承载能力及结构尺寸全新增设、开凿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孔边缘与楼梯间竖墙之间设置不同尺寸的固定平台。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点包括吊车以及吊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设备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孔的活动盖板形式为整块或多块拼合,所述吊装孔的活动盖板开启方式为吊车、吊车点、葫芦整体或分体吊装、转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振杰杨晓丽王振中薛静贾小攀吴巧英贝晨赵晓山褚松良苏锦成樊彦芳董业旻赵文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