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250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顶部设置有挡盖,所述框体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渗水棉,所述第一渗水棉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通孔的顶端与第一渗水棉的底部相贴合,所述第一渗水棉的上方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有水渠,所述蓄水池的上方设置有漏板,所述漏板的顶部设置有鹅卵石层,所述鹅卵石层的上方设置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挡盖和挡板来阻止土壤流失,设置鹅卵石层来增加装置配重,使得装置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壤和植被,设置第一固定柱来加强固定,并且向地下输送水分有利于植被向更深处扎根,设置连接框和连接装置来进行范围的扩大,加强裸露坡地的保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申请人在申请本专利技术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其申请号为“201821995545.0”,该专利主要通过设置导水沟和挡水土垄对水源进行收集然后再利用。
[0003]但是该装置对于沟渠内出现淤泥堵塞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对于通过种植来回复生态的措施不够完善,如何确保植被能成功活下来并且可以扎根与地下深处来保护土壤成为最主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顶部设置有挡盖,且挡盖的位置垂直于框体,所述框体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渗水棉,所述第一渗水棉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且第一固定柱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顶端与第一渗水棉的底部相贴合,所述第一渗水棉的上方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有水渠,且水渠的两端与第一固定柱的上端口相对应,所述蓄水池的上方设置有漏板,且漏板的表面设置有漏孔,所述漏板的顶部设置有鹅卵石层,且鹅卵石层的内部铺设有玻璃球大小的鹅卵石若干,所述鹅卵石层的上方设置有挡板,且挡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口。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挡板的左侧端固定连接有侧板,且侧板的内侧壁与鹅卵石层相贴合。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侧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渗水棉,且第二渗水棉的位置位于蓄水池的左端。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渗水棉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承载板,且承载板远离第二渗水棉的一端与第一渗水棉固定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框体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固定柱,且第二固定柱沿着框体的内侧壁对称分布。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隔离网,且隔离网由环保材料制成。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有栽种区,所述框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转轮,且转轮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杆。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框体的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框,且连接框的表面设置有开槽,且连接框的内部设置有转孔。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通过设置挡盖和挡板来阻止土壤流失,并且通过挡板上的漏孔进行雨水的收集,并且进行有效利用。
[0015]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通过设置鹅卵石层来增加装置配重,使得装置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壤和植被,并且鹅卵石还可以对挡板漏孔进来的水源进行净化沉淀,方便及时清理,避免堵塞渗水棉。
[0016]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柱来加强对地面的固定,并且通过内部通孔来向地下输送水分,有利于植被向更深处扎根,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0017]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通过设置连接框和连接装置来进行范围的扩大,连接装置间的固定可以更好地防止自然因素对装置的破坏,加强裸露坡地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图3中A处放大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挡盖;2、挡板;3、鹅卵石层;4、框体;5、蓄水池;6、第一渗水棉;7、第一固定柱;8、侧板;9、承载板;10、第二渗水棉;11、第二固定柱;12、隔离网;13、栽种区;14、连接框;15、转孔;16、水渠;17、旋转杆;18、转轮;19、固定块;20、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包括框体4,框体4的顶部设置有挡盖1,且挡盖1的位置垂直于框体4,挡盖1 用于阻挡上方土壤,减少土壤流失,框体4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渗水棉6,第一渗水棉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7,且第一固定柱7的内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的顶端与第一渗水棉6的底部相贴合,通孔方便水流向第一固定柱7 的底部输送,第一渗水棉6的上方设置有蓄水池5,主要用于收集水资源进行利用,蓄水池5的底部设置有水渠16,且水渠16的两端与第一固定柱7的上端口相对应,蓄水池5的上方设置有漏板20,且漏板20的表面设置有漏孔,漏板20的顶部设置有鹅卵石层3,且鹅卵石层3的内部铺设有玻璃球大小的鹅卵石若干,鹅卵石层3用于净化水源并进行流失土壤的沉淀,鹅卵石层3 的上方设置有挡板2,且挡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口,方便水源向下流淌,挡板2还可以阻止较大的杂物堵塞鹅卵石层3。
[0027]挡板2的左侧端固定连接有侧板8,且侧板8的内侧壁与鹅卵石层3相贴合,侧板8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渗水棉10,且第二渗水棉10的位置位于蓄水池 5的左端,第二渗水棉10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承载板9,且承载板9远离第二渗水棉10的一端与第一渗水棉6固定连接。
[0028]框体4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固定柱11,且第二固定柱11沿着框体4的内侧壁对称分布,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包括框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4)的顶部设置有挡盖(1),且挡盖(1)的位置垂直于框体(4),所述框体(4)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渗水棉(6),所述第一渗水棉(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7),且第一固定柱(7)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顶端与第一渗水棉(6)的底部相贴合,所述第一渗水棉(6)的上方设置有蓄水池(5),所述蓄水池(5)的底部设置有水渠(16),且水渠(16)的两端与第一固定柱(7)的上端口相对应,所述蓄水池(5)的上方设置有漏板(20),且漏板(20)的表面设置有漏孔,所述漏板(20)的顶部设置有鹅卵石层(3),且鹅卵石层(3)的内部铺设有玻璃球大小的鹅卵石若干,所述鹅卵石层(3)的上方设置有挡板(2),且挡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的左侧端固定连接有侧板(8),且侧板(8)的内侧壁与鹅卵石层(3)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8)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渗水棉(10),且第二渗水棉(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俊祝铠甲岳宏马长政许晶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煤炭地质勘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