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EMI的准分子灯激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306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决EMI的准分子灯激发器,包括依次相连的EMC滤波电路、整流桥电路、用于输入电流功率因数校正的APFC线路、交替导通电路、LLC谐振电路和升压输出电路,所述EMC滤波电路与电源端X11A之间设有保险丝F11。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基频频带范围强干扰采用带通滤波器大阻抗进行阻隔,对于工作倍频中的独立脉冲则采用低通滤器进行小阻抗疏通,有效解决高压气体放电时产生的电磁干扰,从而优化准分子灯工作过程,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实现产品的商业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EMI的准分子灯激发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准分子气体放电灯
,尤其涉及一种解决EMI的准分子灯激发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生物医疗快速发展,能检测出更多对人类生存带来危害的病菌,能有效物理灭活而不带残留的方法,一直都是科学界共同努力的方向。准分子UV灯是现在最新的科技成果,可以发出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由于输出能量集中,输出强度高,可根据不同纳米波长进行病毒、细菌、微生物去活化,以及城市污水、空气净化以及光化学反应,用于合成纳米新材料等。
[0003]准分子222nm UV灯是现在最新的科技成果,可以发出特定波长的紫外光,输出能量非常集中、强度高可以有效杀灭光接触病菌。而特别是230nm以下波长的深紫外光,波长超短而穿透能力弱。科学发现230nm以下波长的深紫外光对人体及眼睛无伤害,而可以有效穿透空气中的细菌,从而实现在有紫外光情况下人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存在。
[0004]然而有资料显示,这种准分子高压气体放电灯与传统氙气灯、纳灯和荧光灯等有较大差异,传统放电灯在高压激活点亮后,由于灯管特性工作电压均<280V以下工作,几乎看不到放电状态。而准分子灯点亮前与工作后几乎高电压>2kV不变,这样会造成强高压高频长时间在灯管内拉弧放电工作。明显的拉弧放电所产生的电流尖峰会严重影响到本机或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此如何解决在高频高压下的电磁兼容问题成为新的挑战。
[0005]中国专利文献CN213583699U公开了一种“射频无极准分子固化灯”。采用了包括等离子灯管、反光罩、两个聚焦器和两个射频源,其中,等离子灯管内填充有供电离激发的发光物质,发光物质用于发出紫外光,两个聚焦器分别安装在等离子灯管的两端,发光物质至少部分位于聚焦器的聚焦区域,两个射频源分别安装在两个聚焦器上,反光罩罩设于等离子灯管,反光罩用于调整等离子灯管的照射方向。上述技术方案在面对高频高压下的电磁兼容时会严重影响本机或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原有的技术方案在面对高频高压下的电磁兼容时会严重影响本机或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解决EMI的准分子灯激发器,对于基频频带范围强干扰采用带通滤波器大阻抗进行阻隔,对于工作倍频中的独立脉冲则采用低通滤器进行小阻抗疏通,有效解决高压气体放电时产生的电磁干扰,从而优化准分子灯工作过程,实现产品的商业化。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依次相连的EMC滤波电路、整流桥电路、用于输入电流功率因数校正的APFC线路、交替导通电路、LLC谐振电路和升压输出电路,所述EMC滤波电路与电源端X11A之间设有保险丝F11。准分子灯激发器是采用AC 120

277V输入电压,经保险丝F11保护输入,由L11、C11等器件组成EMC
滤波器,再由DS11

DS14组成整流桥整流后由C21滤波变为直流,再经DC

DC由US21控制MOS Q21及L21组成的输入电流功率因数校正线路APFC线路升压到DC410V加载到C22电解电容上,再由DC

AC半桥控制IC US31发信号给半桥驱动IC US41驱动QS41和QS42MOSFET交替导通,再由L42与L41以及C43和C44组成LLC谐振线路,由X42A和X41A端子,将脉动电压升3500V AC,频率110KHZ,进行输出,来激发准分子灯发光。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EMC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感L11,所述共模电感L11输入端一端与保险丝F11相连,输出端一端与电感L12A相连,共模电感L11输入端另一端与电源端X11B相连,输出端另一端与所述电感L12B相连,所述共模电感L11输入端一端与共模电感L11输入端另一端之间设有电容C11,所述电感L12A另一端与共模电感L12输入端一端相连,共模电感L12输出端一端与共模电感L13输入端一端相连,电感L12B另一端与共模电感L12输入端另一端相连,共模电感L12输出端另一端与共模电感L13输入端另一端相连,电感L12A一端经过电容C13B与电源端X11C相连,电感L12A另一端经过电容C13C与电源端X11C相连,电感L12B一端经过电容C13A与电源端X11C相连,电感L12B一端经过电容C13D与电源端X11C相连,共模电感L13输入端一端与共模电感L13输入端另一端之间并联有电容C15,所述共模电感L13输出端一端和共模电感L13输出端另一端与整流桥电路相连。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整流桥电路包括串联的二极管DS11、二极管DS13和串联的二极管DS12、二极管DS14,所述串联的二极管DS11、二极管DS13与串联的二极管DS12、二极管DS14并联,所述二极管DS13、二极管DS14的阳极与电源端X21B相连。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APFC线路包括芯片US21,所述芯片US21的引脚1依次经过源端电阻RS26D、源端电阻RS26C、源端电阻RS26B、源端电阻RS26A与电容C22接地,同时经过源端电阻RS26F接地,引脚2经过电容CS26与引脚1相连的同时依次经过源端电阻RS23、电容CS27与引脚1相连,引脚3经过电容CS29接地的同时依次经过源端电阻RS21E、源端电阻CS21F接地,引脚3同时依次经过源端电阻RS21D、源端电阻RS21C、源端电阻RS21B、源端电阻RS21A、电感L21A、二极管DS21A和电容C22接地,引脚4分别经过电容C24和源端电阻RS24接地,所述源端电阻RS24与接地端之间设有并联的源端电阻RS25A、源端电阻RS25B和源端电阻RS25C,引脚5依次经过源端电阻RS22和电感L21B接地,引脚6接地,引脚7与MOS Q21的基极相连,MOS Q21的发射极经过并联的源端电阻RS25A、源端电阻RS25B和源端电阻RS25C接地,MOS Q21的集电极经过电容CS21接地的同时与二极管DS21A相连,引脚8经过电容CS28接地的同时与电源端相连。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交替导通电路包括DC

AC半桥控制IC US31和半桥驱动IC US41,所述US31引脚1经过并联的电容CS33、源端电阻RS33B接地的同时经过源端电阻RS31B与引脚16相连,同时经过源端电阻RS36与引脚9相连,引脚2经过并联的电容CS34、源端电阻RS33A接地的同时经过源端电阻RS31A与引脚16相连,引脚5经过电容CS31接地的同时经过源端电阻RS34与引脚7相连,引脚6经过并联的源端电阻RS35A、源端电阻RS35B接地的同时与MOS Q33的集电极相连,MOS Q33的发射极经过源端电阻RS35C与引脚6相连,MOS Q33的基极经过源端电阻RS35D引脚8相连,引脚8经过电容CS32接地,引脚9经过电容CS35接地,引脚10经过电容CS37接地的同时经过电容CS68与US41的引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EMI的准分子灯激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EMC滤波电路、整流桥电路、用于输入电流功率因数校正的APFC线路、交替导通电路、LLC谐振电路和升压输出电路,所述EMC滤波电路与电源端X11A之间设有保险丝F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EMI的准分子灯激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EMC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感L11,所述共模电感L11输入端一端与保险丝F11相连,输出端一端与电感L12A相连,共模电感L11输入端另一端与电源端X11B相连,输出端另一端与所述电感L12B相连,所述共模电感L11输入端一端与共模电感L11输入端另一端之间设有电容C11,所述电感L12A另一端与共模电感L12输入端一端相连,共模电感L12输出端一端与共模电感L13输入端一端相连,电感L12B另一端与共模电感L12输入端另一端相连,共模电感L12输出端另一端与共模电感L13输入端另一端相连,电感L12A一端经过电容C13B与电源端X11C相连,电感L12A另一端经过电容C13C与电源端X11C相连,电感L12B一端经过电容C13A与电源端X11C相连,电感L12B一端经过电容C13D与电源端X11C相连,共模电感L13输入端一端与共模电感L13输入端另一端之间并联有电容C15,所述共模电感L13输出端一端和共模电感L13输出端另一端与整流桥电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解决EMI的准分子灯激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桥电路包括串联的二极管DS11、二极管DS13和串联的二极管DS12、二极管DS14,所述串联的二极管DS11、二极管DS13与串联的二极管DS12、二极管DS14并联,所述二极管DS13、二极管DS14的阳极与电源端X21B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EMI的准分子灯激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PFC线路包括芯片US21,所述芯片US21的引脚1依次经过源端电阻RS26D、源端电阻RS26C、源端电阻RS26B、源端电阻RS26A与电容C22接地,同时经过源端电阻RS26F接地,引脚2经过电容CS26与引脚1相连的同时依次经过源端电阻RS23、电容CS27与引脚1相连,引脚3经过电容CS29接地的同时依次经过源端电阻RS21E、源端电阻CS21F接地,引脚3同时依次经过源端电阻RS21D、源端电阻RS21C、源端电阻RS21B、源端电阻RS21A、电感L21A、二极管DS21A和电容C22接地,引脚4分别经过电容C24和源端电阻RS24接地,所述源端电阻RS24与接地端之间设有并联的源端电阻RS25A、源端电阻RS25B和源端电阻RS25C,引脚5依次经过源端电阻RS22和电感L21B接地,引脚6接地,引脚7与MOS Q21的基极相连,MOS Q21的发射极经过并联的源端电阻RS25A、源端电阻RS25B和源端电阻RS25C接地,MOS Q21的集电极经过电容CS21接地的同时与二极管DS21A相连,引脚8经过电容CS28接地的同时与电源端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EMI的准分子灯激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替导通电路包括D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延军罗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耀照明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