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头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225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5
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头的制造方法。液体喷出头包括:喷出口,其用于喷出液体;共用液室,其与喷出口连接;共用流路;以及节距转换流路,其使共用流路和液室彼此连接。节距转换流路包括由树脂形成的外周。在当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或多者分别包括在组中时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最少的情况下,节距转换流路具有组重复配置的重复图案。与第m节距转换流路邻接的两个节距转换流路中的至少一者是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m+1)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其中m是1至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头的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头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液体喷出装置中,可以使用喷出口遍及记录介质的整个宽度配置的页宽式液体喷出头,以便提高打印速度。在该液体喷出头中,可以使用节距转换流路来向具有多个喷出口列的元件基板供给液体。液体从沿喷出口的配置方向延伸的共用流路经由节距转换流路向各元件基板的共用液室供给。通常使用诸如树脂等的成型件作为形成节距转换流路的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液体喷出头包括:多个喷出口,其用于喷出液体;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其并列地配置、供液体流过并与所述多个喷出口中的对应喷出口连接,n是3以上的整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其以第一至第n的顺序并列地配置并供液体流过;以及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其使所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和所述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彼此连接,并且其外周由树脂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位于所述第一共用流路所在侧,在当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或多者分别包括在组中时所述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最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具有所述组重复配置的重复图案,包括在所述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大于n,并且与第m节距转换流路邻接的两个节距转换流路中的至少一者是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m+1)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m是1至n

2的所有整数。
[0004]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0005]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出头的立体图。
[0006]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出头的立体图。
[0007]图2A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出头的元件基板的平面图。
[0008]图2B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出头的元件基板的平面图。
[0009]图2C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出头的元件基板的截面图。
[0010]图3A是元件基板和液体流路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1]图3B是元件基板和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0012]图4A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0013]图4B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0014]图4C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0015]图4D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0016]图4E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0017]图4F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0018]图4G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0019]图5A是示出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的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图。
[0020]图5B是示出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的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图。
[0021]图5C是示出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的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图。
[0022]图5D是示出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的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图。
[0023]图6是示出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变型(n=3)的图。
[0024]图7是示出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变型(n=4)的图。
[0025]图8是示出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变型(n=5)的图。
[0026]图9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0027]图9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0028]图9C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0029]图9D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0030]图9E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0031]图9F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0032]图10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0033]图10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0034]图10C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0035]图10D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立体图。
[0036]图11A是根据另一变型例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0037]图11B是根据另一变型例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0038]图11C是根据另一变型例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0039]图12A是根据另一变型例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0040]图12B是根据另一变型例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0041]图12C是根据另一变型例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增大喷出口的密度来降低成本、改善打印速度或增加用于处理高粘度液体的供给口的数量,要求以高的密度布置节距转换流路。为了使其中节距转换流路以高的密度配置的构件与另一构件可靠地接合,要求节距转换流路的接合面具有高的平面度(flatness)。然而,当形成有节距转换流路的构件通过将树脂成型而形成时,树脂的流动可能会因节距转换流路的复杂构造而受到妨碍,并且缩痕(sink mark)可能容易地发生。结果,构件的平面度可能劣化,并且构件的接合可靠性可能降低。
[0043]本文公开的是形成有节距转换流路的构件的可成型性得以改善的液体喷出头。
[0044]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下述实施方式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中,采用热法(thermal method),其中通过加热电阻元件生成气泡以将墨喷出。然而,本公开还能够适用于采用压电法和各种其它液体喷出方法的液体喷出头,只要能够给墨提供用于喷出的能量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是墨,但是
液体不限于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具有喷出口遍及记录介质的整个宽度配置的一体的构造,但是多个液体喷出头可以根据记录介质的宽度配置。
[0045]在以下描述中,将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称作X方向,将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称作Y方向。X方向和Y方向正交。将与X方向和Y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Z方向。Z方向与节距转换流路的高度方向一致。本公开适用于线式液体喷出头,但是也适用于搭载于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滑架的液体喷出头。在这种情况下,X方向可以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一致,Y方向可以与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一致。
[0046]在各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出头喷出四种墨(例如,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此外,供墨流过的液室和流路被划分为墨供给用的和墨回收用的。因此,在以下描述中,可以针对墨供给用的和墨回收用的来添加后缀a至h,以区分墨的类型。墨颜色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可以使用n个类型和n个颜色(n是3以上的整数)。因此,通常,由于针对各颜色均存在两个共用液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喷出头,其包括:多个喷出口,其用于喷出液体;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其并列地配置、供液体流过并与所述多个喷出口中的对应喷出口连接,n是3以上的整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其以第一至第n的顺序并列地配置并供液体流过;以及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其使所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和所述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彼此连接,并且其外周由树脂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位于所述第一共用流路所在侧,在当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或多者分别包括在组中时所述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最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具有所述组重复配置的重复图案,包括在所述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大于n,并且与第m节距转换流路邻接的两个节距转换流路中的至少一者是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m+1)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m是1至n

2的所有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在彼此相邻的第n节距转换流路之间,配置有除了所述第n节距转换流路以外的n个以上的节距转换流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除了所述第n节距转换流路以外的节距转换流路仅包括节距转换流路的长度单调增加的一段和节距转换流路的长度单调减小的一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与所述第n节距转换流路邻接的节距转换流路中的至少一者是另一第n节距转换流路或第(n

1)节距转换流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当将包括在所述组中的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定义为Q1、Q2、
……
、Qn时,满足Q1>Qn且Q1≥Q2≥
……
≥Qn。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所述液体喷出头还包括:节距转换部,其包括节距转换流路;共用流路部,其包括所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以及节距转换部的缺损部,当从所述节距转换流路的高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缺损部与所述共用流路部重叠而不与所述节距转换部重叠。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所述缺损部仅设置在所述节距转换部的配置方向上的端部区域中。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所述缺损部的高度是所述节距转换流路的高度的0.5倍至2倍。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第(i+1)节距转换流路布置在第i节距转换流路的两侧,i是小于n的整数,并且所述节距转换部的面对所述第i节距转换流路和位于所述第i节距转换流路的两侧的所述第(i+1)节距转换流路的外周部具有线性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当从所述高度方向观察时,位于具有线性形状的所述外周部的内侧且紧邻所述外周部的共用流路的高度比其它共用流路的高度高。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第(i+1)节距转换流路布置在第i节距转换流路的两侧,i是小于n的整数,所述节距转换部的面对所述第i节距转换流路和位于所述第i节距转换流路的两侧的所述第(i+1)节距转换流路的外周部具有由外侧外周部和内侧外周部形成的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直子中窪亨山田和弘寺西丰志鹿目修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