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212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包含第一螺钉、连接座、螺帽及迫紧件;第一螺钉设有环状的凸缘;连接座包括贯穿部及连接部,贯穿部设有第一孔洞,连接部偏置于贯穿部一侧且其顶面的高度等于或低于贯穿部的顶面的高度,连接部具有凹部提供连接杆穿设于其内;连接座通过第一孔洞套设于第一螺钉外,第一孔洞抵靠于凸缘顶部,第一螺钉相对两端分别突伸于第一孔洞外;螺帽螺合于第一螺钉且螺帽的底面抵靠于贯穿部,螺帽与凸缘分别位于第一孔洞相对两面;迫紧件螺合于凹部,将连接杆迫紧于凹部内。紧于凹部内。紧于凹部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
,尤其是涉及一种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用于脊椎融合的椎弓根螺钉为达到多轴向的螺头,螺钉头部的设计为多件式且又需具备组装工差,因此造成螺钉头部整体体积无法压缩,目前制作的极限为总高度高于15毫米。
[0003]一般而言,正常成人棘突至表皮距离约32~50毫米,植入后椎弓根钉后,螺钉的上缘距表皮需大于10~20毫米。至于婴幼儿及脊椎畸形患者,其皮下厚度不足20毫米,在曲度变化处,相邻椎弓根钉的上缘容易互相干涉。
[0004]由于过于突出的椎弓跟螺钉不易使用于有限的背部空间及易造成摩擦病患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因此会造成严重的不舒适感。换言之,对于正常成人、婴幼儿、脊椎与表皮的间距不足、背部畸形及上半身需长期仰躺患者而言,目前一般用于脊椎融合装置的椎弓根螺钉的结构设计并不理想。
[0005]据此,如何发展出一螺钉单轴向、高度低、不致产生不适感且螺钉不致相互干涉的「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是相关
人士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其包含:一第一螺钉,具有外螺牙,在一轴向设有一环状的凸缘;一连接座,其包括:一贯穿部,设有一第一孔洞;一连接部,偏置于贯穿部的一侧,且连接部的顶面的高度等于或低于贯穿部的顶面的高度,连接部具有一凹部提供连接杆穿设于其内;连接座通过第一孔洞套设于第一螺钉外,第一孔洞抵靠于凸缘的顶部,第一螺钉的相对两端分别突伸于第一孔洞外;一螺帽,螺合于第一螺钉且螺帽的底面抵靠于贯穿部,螺帽与凸缘分别位于第一孔洞的相对两面;以及一迫紧件,螺合于凹部,将连接杆迫紧于凹部内。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图1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螺钉的锥型颈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5A及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座不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6A至图6E为图1实施例安装于脊椎的连续动作示意图;
[0013]图7为本专利技术设置双螺钉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符号说明
[0015]100,100A: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
[0016]10,10A,10B:第一螺钉
[0017]11,11A,11B:第一段
[0018]12,12A,12B:第二段
[0019]121:分离段
[0020]13:第一外螺牙
[0021]14:第二外螺牙
[0022]15:凸缘
[0023]16:锥型颈部
[0024]161:尖锥部
[0025]162:凹锥部
[0026]163:中心相连处
[0027]20,20A:连接座
[0028]21,21A:贯穿部
[0029]211:第一面
[0030]212:第二面
[0031]213,213A:第一孔洞
[0032]213B:第二孔洞
[0033]214:半径变化交界处
[0034]22,22A:连接部
[0035]221:第三面
[0036]222:第四面
[0037]223,223A:凹部
[0038]224:内螺牙
[0039]23:滑槽
[0040]24:卡合件
[0041]241:滑轨
[0042]242:卡合部
[0043]30:螺帽
[0044]31:内螺牙
[0045]40:迫紧件
[0046]41:外螺牙
[0047]200:连接杆
[0048]300:脊椎
[0049]C1,C2:轴向
[0050]D1:连接直径
[0051]D2:轴身直径
[0052]D3:分离段直径
[0053]L:距离
[0054]W1,W2,W3:外径
[0055]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以下是参照所附图示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图示中相同或类似的部位以相同的标号标示。附图上的尺寸比例并非按照实际产品等比例绘制,因此并非作为限缩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用。
[0057]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100,其包含第一螺钉10、连接座20、螺帽30及迫紧件40。连接座20提供连接杆200穿设于其内。
[0058]请参阅图2至图3所示,第一螺钉10沿其轴向C1具有相连的第一段11与第二段12,第一段11设有第一外螺牙13,第二段12设有第二外螺牙14。第一外螺牙13与第二外螺牙14的规格可以相同或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螺牙13与第二外螺牙14的规格不同,第一外螺牙13较粗且螺距较宽,第二外螺牙14较细且螺距较窄,但并不以此为限。
[0059]第一螺钉10于其轴向C1大致中央位置设有一环状的凸缘15,在本实施例中,凸缘15设置于第一段11与第二段12之间。详细来说,第一段11与第二段12设置在凸缘15的相对两侧。凸缘15的外径W1大于第一段11与第二段12的外径W2、W3。
[0060]请参阅图3至图4所示,第二段12设有一锥型颈部16,其包括一尖锥部161及一凹锥部162。尖锥部161由第二段12的轴身表面向第一段11方向凸出且朝向第二段12的轴心渐缩。凹锥部162由第二段12的轴身表面向第一段11方向凹陷且朝向第二段12的轴心渐缩。尖锥部161的锥度与凹锥部162的凹陷尺寸不限。
[0061]凹锥部162的中心与尖锥部161的中心相连,在中心相连处163具有一连接直径D1,第二段12具有一轴身直径D2,连接直径D1小于轴身直径D2。更具体地,连接直径D1小于或等于1.5毫米(mm)。第二段12于锥型颈部16以上形成一分离段121,在本实施例中,分离段121所具有的分离段直径D3小于轴身直径D2,然而不限于此,依实际所需,分离段直径D3可大于、小于或等于轴身直径D2。
[0062]请参阅图2至图3所示,连接座20包括一贯穿部21及一连接部22。
[0063]贯穿部21具有相对的第一面211与第二面212,第一面211为贯穿部21的顶面,第二面212为贯穿部21的底面。于贯穿部21设有贯穿第一面211与第二面212的第一孔洞213。
[0064]连接部22偏置于贯穿部21的一侧。连接部22具有相对的第三面221与第四面222,第三面221为连接部22的顶面,第四面222为连接部22的底面。在连接部22的第三面221设置有一凹部223,以提供连接杆200穿设于其内,凹部223具有内螺牙224。
[0065]螺帽30设有内螺牙31螺合于第一螺钉10的第二外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螺钉,具有外螺牙,在轴向设有环状的凸缘;连接座,其包括:贯穿部,设有第一孔洞;连接部,偏置于该贯穿部的一侧,且该连接部的顶面的高度等于或低于该贯穿部的顶面的高度,该连接部具有凹部提供连接杆穿设于其内;该连接座通过该第一孔洞套设于该第一螺钉外,该第一孔洞抵靠于该凸缘的顶部,该第一螺钉的相对两端分别突伸于该第一孔洞外;螺帽,螺合于该第一螺钉且该螺帽的底面抵靠于该贯穿部,该螺帽与该凸缘分别位于该第一孔洞的相对两面;以及迫紧件,螺合于该凹部,将该连接杆迫紧于该凹部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其中该第一螺钉沿该轴向具有相连的第一段与第二段,该第一段设有第一外螺牙,该第二段设有第二外螺牙,该凸缘设置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该凸缘的外径大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的外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孔洞由该第一螺钉具有该第二段的一端套设于该第一螺钉外,该第一孔洞抵靠于该凸缘的顶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其中该第二段设有锥型颈部,其包括:尖锥部,由该第二段的轴身表面向该第一段方向凸出且朝向该第二段的轴心渐缩;凹锥部,由该第二段的轴身表面向该第一段方向凹陷且朝向该第二段的轴心渐缩,该凹锥部的中心与该尖锥部的中心相连处具有连接直径,该第二段具有轴身直径,该连接直径小于该轴身直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其中该连接直径小于或等于1.5毫米(mm)。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突出偏置型脊椎融合装置,其中该螺帽螺合于该第一螺钉的该第二外螺牙。7.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欣欣蔡佩宜黄志杰杨国义温奕泓范玮伦张方杰林诗萍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