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防水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2089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防水施工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同心设置的外套筒、内套筒和支架,所述外套筒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光轴,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撑板,所述光轴转动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上;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能够与落水口的内壁配合的顶板,所述顶板的外壁能够顶在落水口的内壁上;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内套筒在所述外套筒内上下移动,所述外套筒上与所述顶板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允许所述顶板通过的缺口;所述光轴的上端伸出所述支架连接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辅助人工在对落水口铺贴防水卷材时,对防水卷材进行施压,保证防水卷材与落水口内壁紧贴。落水口内壁紧贴。落水口内壁紧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防水施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防水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落水口,是雨水口的一种,建筑上所谓的雨水口就是落水口。它是屋面或者楼面有组织排水方式中收集、引导屋面雨水流入排水管的装置。由于落水口是用于排水的结构,因此需要对落水口进行防水施工。目前,对于落水口的防水施工,一般需要落水口的上端内壁以及周边铺贴防水卷材,防水卷材贴入落水口内不应小于50mm,铺贴前对防水卷材加热,然后再进行铺贴。一般是将防水卷材裁成条状,一部分贴在落水口内,一部分贴在落水口附近的地面上。为了保证防护卷材能够与落水口的内壁紧贴,还需要对加热后的防水卷材进行施压。目前,基本上都是人工手动并借助简单的工具对防护卷材进行施压,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人工在对落水口铺贴防水卷材时,对防水卷材进行施压,保证防水卷材与落水口内壁紧贴的建筑防水施工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建筑防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心设置的外套筒、内套筒和支架,所述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防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心设置的外套筒、内套筒和支架,所述外套筒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光轴,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撑板,所述光轴转动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上;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能够与落水口的内壁配合的顶板,所述顶板的外壁能够顶在落水口的内壁上;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内套筒在所述外套筒内上下移动,所述外套筒上与所述顶板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允许所述顶板通过的缺口;所述光轴的上端伸出所述支架连接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防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壳体固定在所述外套筒上,所述电推杆的推杆设置在所述内套筒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防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套筒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伸入所述内套筒内,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内套筒内部的一端通过U型板设置有两个对称且相互平行的圆杆,所述外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矩形状的环形口,所述环形口以所述驱动轴的轴心为中心设置;所述内套筒的侧壁中部位置设置有圆形杆,所述圆形杆的一端位于两个所述圆杆之间且与所述驱动轴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圆杆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圆形杆的外径,所述圆形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环形口内,所述环形口两个内壁之间的最短距离略大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霞刘瑶曹爱玲徐士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