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芳海专利>正文

一种植料颗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92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料颗粒,该植料颗粒包括一个具有透气性和透水性的刚性硬植料外壳,该硬植料外壳内部形成有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可吸水和保水的柔性软植料内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植料颗粒能调和现有硬植料和软植料在透气沥水性和保水保肥性这对矛盾,内核或腔室内填充物的吸水功能,可降低浇水频次,减少花卉或树木植物养护工作量,其独特的结构设计让水分、肥分锁定在植料颗粒内部,当颗粒外部缺水时可缓慢释放,外部水分多余时则可吸收水分进入内核,因此使得添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腔室型植料颗粒的混合配方植料对水分或肥力具备了很强的缓冲能力,非常适合对浇水时机把握不准的新手绿植爱好者。者。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料颗粒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花卉种植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用于植物栽培、特别是对水分或空气有特殊要求的兰科花卉等植物栽培用的植料颗粒。

技术介绍

[0002]兰花等花卉植物的根与其它植物不同,白嫩粗壮,俗称“萝卜根”。这类植物的根部对种植材料(兰花的培养土通常称为“植料”,即种植材料)的水分、空气及各种肥料的要求不同于其它植物,其对种植材料的要求具有特殊性,最大特点就是要求“疏松透气、沥水保水、肥力适中”。在植料配制时,通常单一品种植料很难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多是由几种性质特点不同的植料混合在一起,一般多是由沥水和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性差的硬植料和保水保肥性好但沥水和透气性较差的软植料两大类植料,通过一定地配比搭配,采用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配方形成混合植料,从而满足兰花等植物生长的特殊需要。
[0003]然而在混合植料配方时,尽管软植料和硬植料在性能上具有互补性,但在实际调配操作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尤其是混合植料配方与浇水时间点把控是难点,业内有“养兰一点通,浇水三年功”之说,究其原因是混合植料中如果软植料比较多,浇水频次把握不当(稍微偏多),往往就会因透气性差而出现闷根烂根;如果硬植料比例较多,同样浇水频次把握不当(不及时),往往又导致根部缺水而空根。也就是说,混合植料对水分的缓冲能力差,新手很难把控浇水频次。而“养兰先养根”,根长得好兰花才能健康生长,所以无论是烂根还是空根,都会导致兰株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
[0004]所以调和混合植料的硬植料与软植料的比例,以及选择哪些软植料和硬植料相互搭配,一直是养好兰花或其它具有类似需求的绿植爱好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兰花等绿植能否养活、养好,体现养护水平的关键所在。
[0005]现有用于兰花栽培的硬植料中,部分是带有孔隙的,如火山石、植金石、珍珠岩、陶粒、轻石、兰花石等,但孔隙细小无法装填软植料或其它内核材料,且多数孔隙之间没有相互连通,位于植料颗粒的内部孔隙既吸收不到也储存不了水分,因此除了减轻植料颗粒比重外,吸水保水能力仅依靠颗粒表面开口微孔,吸水保水量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兰花等花卉植物对于植料的特殊要求,以及现有调和植料在硬植料和软植料的种类选择以及搭配比例等方面所存在的实际困难,本专利技术致力于为兰花或其它具有类似需求的绿色植物提供一种全新的植料颗粒,使得绿植爱好者能够轻松地将此类绿色植物养活、养好。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植料颗粒,包括一个具有透气性和透水性的刚性硬植料外壳,该硬植料外壳内部形成有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可吸水和保水的柔性软植料内核。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硬植料外壳为:
[0010]完整的或部分破损的;
[0011]具有一个或多个孔隙或裂缝;或者
[0012]网格状或蜂窝状。
[0013]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硬植料外壳的形状为球形,立方形,方块形、梯形、柱形,椭圆形,卵型,螺旋形或不规则形状,且所述外壳是厚度均匀或厚薄不均;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硬植料外壳的外径粒径为0.1~200厘米,颗粒整体体积为0.001~1000000立方厘米,外壳的平均厚度为0.01~20.0厘米;优选的,所述外径粒径为0.2~20厘米,颗粒整体体积为0.008~8000立方厘米,其中外壳的平均厚度为0.1~5.0厘米;更优选的,所述外径粒径为0.5~5.0厘米,颗粒整体体积为0.10~125立方厘米,其中外壳的平均厚度为0.2~2.0厘米。
[0015]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硬植料外壳为:
[0016]单一硬质材料组成的外壳;
[0017]多种硬质材料混合或与各种粘结剂进一步组成复方材料组成的外壳;
[0018]以一种或多种硬质材料为主,再与少量引发透气透水性的软材料或软植料混合组成的复配硬质外壳;或者
[0019]在形成外壳前后再做进一步修饰、加工处理,以获得更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的硬质外壳。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硬植料外壳的材料为天然材料,人工加工材料,人工合成材料,以及以这些材料的一种或多种为主体、与其它粘合剂进行混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其中:
[0021]所述天然材料选自:
[0022]泥土沙石类:包括但不限于仙土、观音土、硅藻土、火烧土、赤玉土、陶土等土壤;陶泥等各种泥土;河沙等各种质地细沙;麦饭石、溪石、碎砖粒、火山石、植金石等各种质地细石子等;以及以上述这些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
[0023]植物硬质果壳或果核外壳类:包括但不限于芡实壳、花生壳、核桃壳、开心果壳等各种坚果果壳,以及以这些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
[0024]动物外壳类:包括但不限于:蛤蜊、螺蛳等各种贝壳,以及以这些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
[0025]所述人工加工材料选自各种标号的水泥、石膏粉、腻子粉、各类硅酸盐等无机矿物材料等;
[0026]所述人工合成材料选自各种树脂、各种塑料等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
[0027]所述复合材料为上述天然材料、人工加工材料、人工合成材料中的任一种材料单独或与其它材料相互混合后,再进一步与各种软质材料或软植料混合制成的复合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天然材料与其它材料搭配,各种标号的水泥与各种树皮混合,各种标号的水泥与植物纤维混合,陶泥与各种树皮混合,陶泥与各种人工合成纤维素混合,水泥与各种人工合成纤维混合,水泥与各种腐植性植物纤维混合,或进一步添加粘合剂后与上述天然材料或人工加工材料或人工合成材料混合形成的复合材料。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软植料内核为:
[0029]单一软植料组成的单个内核;
[0030]单一软植料组成的多个内核;
[0031]多种软植料混合组成的单个内核;
[0032]多种软植料单独组成的多个内核;或者
[0033]多个软植料混合组成的多个内核。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软植料内核的形状为球形,立方体或长方体,或者不规则形状,或者是所述各种形状的混合体。
[0035]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软植料内核的容积为0.001~500000立方厘米;优选的,所述容积为0.004~4000立方厘米;更优选的,所述容积为0.005~62.5立方厘米。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柔性软植料内核的材料为天然材料,天然材料的再加工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以这些材料为母体进行分子结构修饰后的修饰物,以及这些材料中任一种或多种材料的混合复配材料,其中:
[0037]所述天然材料选自:水苔、丝瓜瓤、棉花、玉米须、松针、椰丝椰粒、菌菇、木耳、腐植土、腐叶土、草炭土、稻草、各种秸秆、杂草、树叶、植物根须、各种树皮粉末等,以及这些材料中任一种或多种材料的混合复配材料;
[0038]所述天然材料的再加工材料选自:小麦纤维、玉米纤维、纸纤维或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料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料颗粒包括一个具有透气性和透水性的刚性硬植料外壳,该硬植料外壳内部形成有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可吸水和保水的柔性软植料内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料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植料外壳为:完整的或部分破损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孔隙或裂缝;或者网格状或蜂窝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料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植料外壳的形状为球形、立方形、方块形、梯形、柱形、椭圆形、卵型、螺旋形或不规则形状,且所述外壳是厚度均匀或厚薄不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料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植料外壳的的外径粒径为0.1~200厘米,颗粒整体体积为0.001~1000000立方厘米,其中外壳的平均厚度为0.01~20.0厘米;优选的,所述外径粒径为0.2~20厘米,颗粒整体体积为0.008~8000立方厘米,其中外壳的平均厚度为0.1~5.0厘米;更优选的,所述外径粒径为0.5~5.0厘米,颗粒整体体积为0.10~125立方厘米,其中外壳的平均厚度为0.2~2.0厘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料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植料外壳为:单一硬质材料组成的外壳;多种硬质材料混合或与各种粘结剂进一步组成复方材料组成的外壳;以一种或多种硬质材料为主,再与少量引发透气透水性的软材料或软植料混合组成的复配硬质外壳;或者在形成外壳前后再做进一步修饰、加工处理,以获得更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的硬质外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料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植料外壳具有刚性、在盆内压力下不变形、不破碎,种植期限内不粉化、不被水溶解或溶蚀、对植物根部无伤害的、能够保护内核软植料不外漏,从而为内核软植料提供固定的腔室型空间,其材料为由天然材料,人工加工材料,人工合成材料,以及以这些材料的一种或多种为主体、与其它粘合剂进行混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天然材料选自:泥土沙石类:包括但不限于仙土、观音土、硅藻土、火烧土、赤玉土、陶土等土壤;陶泥等各种泥土;河沙等各种质地细沙;麦饭石、溪石、碎砖粒、火山石、植金石等各种质地细石子等;以及以上述这些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植物硬质果壳或果核外壳类:包括但不限于芡实壳、花生壳、核桃壳、开心果壳等各种坚果果壳,以及以这些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动物外壳类:包括但不限于:蛤蜊、螺蛳等各种贝壳,以及以这些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所述人工加工材料选自各种标号的水泥、石膏粉、腻子粉、各类硅酸盐等无机矿物材料等;所述人工合成材料选自各种树脂、塑料等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为上述天然材料、人工加工材料、人工合成材料中的任一种材料单独或
与其它材料相互混合后,再进一步与各种软质材料或软植料混合制成的复合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天然材料与其它材料搭配,各种标号的水泥与各种树皮混合,各种标号的水泥与植物纤维混合,陶泥与各种树皮混合,陶泥与各种人工合成纤维素混合,水泥与各种人工合成纤维混合,水泥与各种腐植性植物纤维混合,或进一步添加粘合剂后与上述天然材料或人工加工材料或人工合成材料混合形成的复合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料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植料内核为:单一软植料组成的单个内核;单一软植料组成的多个内核;多种软植料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芳海
申请(专利权)人:朱芳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