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阀及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1781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向阀及制冷系统,该换向阀包括:若干流出管和滑阀组件,滑阀组件设有容纳槽,流出管被选择性连通至容纳槽,至少有一个流出管在靠近滑阀组件的一端的内径沿远离滑阀组件的方向逐渐缩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换向阀和制冷系统降低了流体介质经过容纳槽产生的涡流强度,进而减小了制冷系统的功率损失。进而减小了制冷系统的功率损失。进而减小了制冷系统的功率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向阀及制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向阀及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换向阀安装于制冷系统中,用于实现管路的切换。换向阀包括:流出管、阀体和滑阀组件。流出管包括第二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滑阀组件设有容纳槽。阀体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用于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第二连接管用于连接蒸发器,第三连接管用于连接压缩机的吸气口,第四连接管用于连接冷凝器。
[0003]制冷系统在制热模式下,滑阀组件上的容纳槽连通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流体介质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容纳槽再进入第三连接管,而容纳槽空间较小,流体介质经过容纳槽时,会在容纳槽形成涡流,涡流会使流体介质产生压降,进而造成制冷系统的功率损失。同样地,制冷系统在制冷模式下,滑阀组件上的容纳槽连通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流体介质通过第四连接管进入容纳槽再进入第三连接管,流体介质经过容纳槽时,也会在容纳槽形成涡流,进而导致流体介质产生压降,造成制冷系统的功率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流出管(100)和滑阀组件(7),所述滑阀组件(7)设有容纳槽(71),所述流出管(100)被选择性连通至所述容纳槽(71),至少有一个流出管(100)在靠近所述滑阀组件(7)的一端的内径沿远离滑阀组件(7)的方向逐渐缩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体(1),设有阀腔(11),所述流出管(100)包括第二连接管(3)和第四连接管(5),所述阀体(1)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所述第二连接管(3)、第三连接管(4)和所述第四连接管(5),所述第一连接管(2)用于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第二连接管(3)用于连接蒸发器,所述第三连接管(4)用于连接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第四连接管(5)用于连接冷凝器;阀座(6),固设于所述阀腔(11)内,所述第二连接管(3)、所述第三连接管(4)和所述第四连接管(5)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阀座(6);所述滑阀组件(7)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阀座(6)上,所述滑阀组件(7)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制热模式下,所述滑阀组件(7)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连接管(3)通过所述容纳槽(71)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2)通过所述阀腔(11)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5);在制冷模式下,所述滑阀组件(7)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三连接管(4)通过所述容纳槽(71)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5),所述第一连接管(2)通过所述阀腔(11)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3);所述第二连接管(3)包括第二主体段(31),所述第二主体段(31)一端连接所述阀座(6),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阀座(6)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主体段(31)连接所述阀座(6)的一端的端口内径大于远离所述阀座(6)的一端的端口内径;所述第四连接管(5)包括第四主体段(51),所述第四主体段(51)一端连接所述阀座(6),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阀座(6)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主体段(51)连接所述阀座(6)的一端的端口内径大于远离所述阀座(6)的一端的端口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段(31)的内壁表面呈凹凸不平状;和/或,所述第四主体段(51)的内壁表面呈凹凸不平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段(31)的内壁表面为平滑的曲面;和/或,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