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机柜及通信基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175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8
本申请属于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机柜及通信基站,热交换装置包括两个换热模块、至少两根第一管路和至少两根第二管路;换热模块包括集液盒、集气盒和多根换热管,集液盒内形成有至少两个集液腔,集气盒内形成有至少两个集气腔;一个集液腔通过至少一根换热管和一个集气腔相连接;一个换热模块中的一个集液腔通过第一管路和另一个换热模块的一个集液腔相连通;一个换热模块中的一个集气腔通过至第二管路和另一个换热模块的一个集气腔相连通。这样可使得连接每一个集液腔和每一个集气腔的换热管路密排布,充分利用了热交换装置内的有限的装配空间,尽可能地增加了换热管路的数量,从而也较佳地提升了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效率。交换装置的换热效率。交换装置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装置、机柜及通信基站


[0001]本申请属于热交换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机柜及通信基站。

技术介绍

[0002]热交器是用于将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热交换要求的装置,其常作为重要的散热装置应用于工业设备中。比如,通信基站的户外柜中便存在热交换器,以实现将户外柜的柜内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柜外。
[0003]热交换器内通常存在有多个蒸发器和多个冷凝器,每个蒸发器和冷凝器均独立焊接成型,而热交换器换热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依赖于增加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数量,这也意味着会相应增加热交换器在制造过程中的焊接次数,如此会使得热交换装置的换热能力仅有限提升时,便会面临制造成本的攀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机柜及通信基站,能够在热交换装置的有限装配空间内,增加换热管路的数量,并降低热交换装置的制造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两个换热模块、至少两根第一管路和至少两根根第二管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换热模块;所述两个换热模块中的任一个换热模块包括集液盒、集气盒和多根换热管,所述集液盒内形成有至少两个集液腔,所述集气盒内形成有至少两个集气腔;所述至少两个集液腔中的一个集液腔通过至少一根所述换热管和所述至少两个集气腔中的一个集气腔相连接;至少两根第一管路,一个换热模块中的一个集液腔通过所述至少两根第一管路中的任一根第一管路和另一个换热模块的一个集液腔相连通;至少两根第二管路,一个换热模块中的一个集气腔通过所述至少两根所述第二管路中的任一根第二管路和另一个换热模块的一个集气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盒内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第一隔板,相邻的两所述集液腔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分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盒包括多个紧密相接的液盒,每一个所述液盒内均形成有所述集液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盒内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第二隔板,相邻的两所述集气腔通过所述第二隔板分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盒包括多个紧密相接的气盒,每一个所述气盒内均形成有所述集气腔。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集液腔和每一个所述集气腔内均间隔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或形成有缝隙。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多孔扁管呈板状,所述多孔扁管贯通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形成的管道为一根换热管,所述一根换热管的一端连通于一个集液腔,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于一个集气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扁管包括至少两段相互间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君廉志晟宫海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