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及耳机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581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及耳机套件,包括:壳体,具有分隔的前腔和后腔,所述前腔开设有连通外界的出音口;电池,设置在所述后腔内;扬声器,设置在所述前腔内,且将所述前腔分隔为第一前腔和第二前腔,所述第一前腔与所述出音口连通;所述扬声器包括磁铁和振膜,所述振膜对向所述第一前腔,所述磁铁布置为靠近远离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二前腔侧设置以使所述扬声器面向所述电池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扬声器反向配置在前腔内,即将扬声器中的振膜设置在对向前腔内且靠近电池的一侧,以及将扬声器中的磁铁设置在远离电池的一侧,使得磁铁与电池的距离变远,两者之间不再产生容易干扰信号的磁场,从而避免了对耳机音质和电池电路性能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对耳机音质和电池电路性能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对耳机音质和电池电路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及耳机套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及耳机套件。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的技术发展和更新换代,其配件领域的研发也在不断进步。例如,虽然在上个世纪就已经通过蓝牙技术成功将传统耳机无线化,从而诞生了无线蓝牙耳机,但是事实上,无线蓝牙耳机的市场表现是一直不温不火的,直到近几年各大厂商为了追求轻量化而将智能电子产品的耳机接口取消了,无线蓝牙耳机才真正意义上得到了快速推广。
[0003]与传统耳机相比,无线蓝牙耳机能够让使用者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从而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无线蓝牙耳机内部的扬声器包括振膜、音圈、磁铁等结构,音圈固定连接在振膜上,当电流流过音圈时会产生磁场,磁场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推动振膜振动,以产生声音。
[0004]目前,现有的无线蓝牙耳机的内部设计是扬声器与电池紧贴着,然后扬声器上有振膜的一面对着耳机出音口,有磁铁的一面则远离耳机出音口而贴近电池,这种结构设计是最便于耳机的生产制造的,因此几乎所有的耳机厂商都不假思索的传承了下来。然而,这种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磁铁与电池的距离过近,两者产生的磁场一方面容易干扰扬声器振膜的振动控制,从而影响无线蓝牙耳机的音质,另一方面则对电池电路的性能有显著影响。
[0005]所以,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常见的改进方案有两种:1、将电池装置于耳机杆内,但这种改进不易制造,对电池有特定要求,成本较高,并且不适用于不具备耳杆的耳机(如豆式、耳挂式);2、将电池尽量远离扬声器,即在电池与扬声器的中间预留隔离空隙,以增加电池与扬声器之间的距离,但这种改进会增大耳机的整体厚度,不符合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要求,用户不接受。
[0006]因此,现有的改进方案的局限性太强,不适合在精致、美观的产品线推广。
[0007]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耳机及耳机套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内的磁铁与电池的距离过近,从而影响耳机音质及电池电路性能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10]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
[0011]壳体,具有分隔的前腔和后腔,所述前腔开设有连通外界的出音口;
[0012]电池,设置在所述后腔内;
[0013]扬声器,设置在所述前腔内,且将所述前腔分隔为第一前腔和第二前腔,所述第一
前腔与所述出音口连通;
[0014]所述扬声器包括磁铁和振膜,所述振膜对向所述第一前腔,所述磁铁布置为靠近远离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二前腔侧设置以使所述扬声器面向所述电池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耳机中,所述前腔和所述后腔被分隔板分隔,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前腔的第一调音孔;
[0016]所述第一调音孔上贴设有第一调音网。
[0017]进一步地,所述耳机中,所述扬声器被固定于壳体内,磁铁布置为靠近所述第二前腔的壳体内。
[0018]进一步地,所述耳机中,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二前腔的位置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前腔的第二调音孔;
[0019]所述第二调音孔上贴设有第二调音网。
[0020]进一步地,所述耳机中,所述第二前腔与所述第一前腔密封分隔,所述第二前腔与所述后腔连通。
[0021]进一步地,所述耳机中,所述第二前腔通过组装缝隙与所述后腔连通。
[0022]进一步地,所述耳机还包括充电铜柱和FPC补强板;
[0023]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充电孔;
[0024]所述FPC补强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25]所述充电铜柱设置所述FPC补强板上,且穿设在所述充电孔中。
[0026]进一步地,所述耳机中,所述FPC补强板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且沿所述第二前腔与所述后腔的组装缝隙延伸至所述后腔内。
[002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套件,包括:
[0028]耳机,所述耳机为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耳机;
[0029]耳机盒,所述耳机可收纳于所述耳机盒内,所述耳机盒设有与所述磁铁相互吸引的定位件。
[0030]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套件中,所述耳机盒内开设有耳机收纳槽;
[0031]所述耳机收纳槽内对应所述磁铁的位置设置所述定位件。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通过将扬声器反向配置在前腔内,即将扬声器中的振膜设置在对向前腔内且靠近电池的一侧,以及将扬声器中的磁铁设置在远离电池的一侧,使得磁铁与电池的距离变远,两者之间不再产生容易干扰信号的磁场,从而避免了对耳机音质和电池电路性能的影响。
[003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套件,除了前述具有改善音质的耳机外,还由于共用耳机中扬声器的磁铁用于入盒吸附、检测,从而节省了常见的磁铁配置空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头部)截面示意图;
[003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头部)截面示意图;
[003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耳机的(整体)截面示意图;
[003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40]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41]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耳机套件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42]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现有技术的耳机套件设置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现有技术的耳机套件设置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0044]附图标记:
[0045]壳体1,出音口2,分隔板3,前腔4,后腔5,电池6,扬声器7,第一调音孔8,第一调音网9,第二调音孔10,第二调音网11,充电铜柱12,FPC 补强板13,充电孔14,定位件15,耳机收纳槽16,充电顶针17;
[0046]第一前腔401,第二前腔402;
[0047]磁铁701,振膜702。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具有分隔的前腔(4)和后腔(5),所述前腔(4)开设有连通外界的出音口(2);电池(6),设置在所述后腔(5)内;扬声器(7),设置在所述前腔(4)内,且将所述前腔(4)分隔为第一前腔(401)和第二前腔(402),所述第一前腔(401)与所述出音口(2)连通;所述扬声器(7)包括磁铁(701)和振膜(702),所述振膜(702)对向所述第一前腔(401),所述磁铁(701)布置为靠近远离所述电池(6)的所述第二前腔(402)侧设置以使所述扬声器(7)面向所述电池(6)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4)和所述后腔(5)被分隔板(3)分隔,所述分隔板(3)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前腔(401)的第一调音孔(8);所述第一调音孔(8)上贴设有第一调音网(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7)被固定于壳体(1)内,磁铁(701)布置为靠近所述第二前腔(402)的壳体(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对应所述第二前腔(402)的位置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前腔(402)的第二调音孔(10);所述第二调音孔(10)上贴设有第二调音网(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谢恩郭晓婷张云峰蒋武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奈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