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1570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包括接地桩本体,所述接地桩本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尖锥端,所述接地桩本体的内腔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有若干功能筒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该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通过活塞、加固齿以及折叠气囊的配合,将接地桩本体埋入地下后,通过向十字型活塞筒内部充入大量气体,增大十字型活塞筒内部压强,从而推动加固齿使其插入泥土中,加强接地桩本体与土地之间连接的紧固性,避免出现松动情况,通过衔接环和环形刮刀的配合,当加固齿因工作需要被吸进十字型活塞筒内时,环形刮刀可将其表面粘附的泥土及时刮除,避免将泥土带进十字型活塞筒内造成堵塞。带进十字型活塞筒内造成堵塞。带进十字型活塞筒内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程
,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0世纪以后,电能的生产主要靠火电厂、水电站和核电站。有条件的地方还利用潮汐、地热和风能来发电。电能的输送和分配主要通过高、低压交流电力网络来实现。作为输电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其重点是研究特高压(100万伏以上)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技术,形成更大的电力网络;同时还要研究超导体电能输送的技术问题。20世纪出现的大型电力系统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诸环节综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中空间跨度最广、时间协调严格、层次分工极复杂的实体工程系统。
[0003]现有的电力工程用接地桩被埋入地下后,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因此容易从地下被拉出,进而影响接地之后的稳定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接地桩上缺乏能与土地紧固连接的结构,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解决了长时间使用后会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包括接地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桩本体(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尖锥端(2),所述接地桩本体(1)的内腔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有若干功能筒组件(3);每个所述功能筒组件(3)均包括十字型活塞筒(31),所述十字型活塞筒(31)的内部均匀滑动连接有四个活塞(32),四个所述活塞(3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加固齿(33),所述十字型活塞筒(31)的内腔中部上下壁均固定设置有挡框(34),所述接地桩本体(1)的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与十字型活塞筒(31)内部相连通的通孔,每个通孔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清刮环组件(4);所述清刮环组件(4)包括衔接环(41),所述衔接环(4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环形刮刀(42),所述接地桩本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踩踏充气囊组件(5),所述踩踏充气囊组件(5)包括折叠气囊(51),所述折叠气囊(51)的底部中间固定设置有贯穿接地桩本体(1)内部的充气管(52),所述折叠气囊(51)的底部右侧固定设置有进气端(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型活塞筒(31)与接地桩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固齿(33)贯穿对应环形刮刀(42)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52)的底部贯穿每个十字型活塞筒(31)使其之间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52)与进气端(53)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单向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气囊(5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脚踏板(54),所述接地桩本体(1)的顶部左右两侧与脚踏板(54)的底部之间均通过弹簧(55)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东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万敬和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