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及差压式流量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51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及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包括分别与节流件的迎流侧和背流侧连通的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线管,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细管远离节流件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均与一压差式传感器连接;通过在气体缓冲罐上增设排气结构,在测量操作前后或操作中,及时或定时的将气体缓冲管和毛细管内压力排出,避免引压毛细管内产生水膜,确保流量测量精准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及差压式流量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流量计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及差压式流量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能源智能化管理的发展,对于工厂能源进行精确计量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而工业管路中不可避免的含有水汽、振动等干扰因素,此时研制一款抗水雾型的差压流量计成为需求。
[0003]我司原研发的一种基于MEMS压力传感器的差压流量计(专利号为202020686733.6),该流量计结构包括了表头、探头、两毛细管、探杆、缓冲罐和MEMS压力传感器。探头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毛细管进行焊接,表头内部放置有缓冲罐,缓冲罐下表面分别开孔与探杆内部的毛细管进行焊接相连,缓冲罐上表面左右两边分别开孔后与MEMS压力传感器进行相连。此技术方案中采用了2根毛细管的引压方式,将获得的压力差通过计算转化为流量数据输出。为了提高对流量的测量精度,MEMS压力传感器对管道内压力的测量精度要求就增高,即对毛细管引压要求增高,要求毛细管将探头引流侧和背流侧的压力精准无损耗的引导至MEMS压力传感器上,这样使得用于引压的毛细管直径很细。但是,由于毛细管内径很细,毛细管内容易产生水膜,导致无法准确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及差压式流量计,通过在气体缓冲罐上增设排气结构,在测量操作前后或操作中,及时或定时的将气体缓冲管和毛细管内压力排出,避免引压毛细管内产生水膜,确保流量测量精准度。
[000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包括分别与节流件的迎流侧和背流侧连通的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线管,所述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细管远离节流件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所述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所述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均与一压差式传感器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均为电磁阀;所述第一排气孔与第一排气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孔与第二排气阀的进气口连通;第一排气阀的出气口和第二排气阀的出气口上均分别连接有朝向外部并与空气连通的排气接头。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阀和所述第二排气阀上均电连接有控制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通断的控制器。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取压孔和第二取压孔,所述第一取压孔和第二取压孔均与所述压差式传感器连通;
[0009]所述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内还均分别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均
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取压孔和第二取压孔位置,为进入第一取压孔和第二取压孔内的气体进行过滤。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线管均为直管。
[0011]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包括设置于流体管道内的节流件、一端与流体管道连通的中空探杆、固接于所述中空探杆远离流体管道端的表头和前述的引压结构;
[0012]所述引压结构的第一气体缓冲罐、第二气体缓冲罐、压差式传感器、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和排气接头均固定于所述表头内;所述排气接头的排气端穿过所述表头与空气连通;
[0013]所述引压结构的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线管均置于所述中空探杆内,所述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线管一端延伸至所述表头内,并分别连接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所述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线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节流件的迎流侧和背流侧连通。
[0014]优选地,所述中空探杆包括与流体管道可拆卸固接的第一探杆和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探杆与所述表头的第二探杆,所述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线管呈平行状设置于所述第二探杆内,且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探杆;
[0015]所述第一探杆远离所述第二探杆的端部穿过所述流体管道并固定所述节流件,所述第一探杆内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一端延伸至流体管道内并分别朝向节流件的迎流面侧和背流面侧,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线管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气体缓冲罐上还设置有第三取压孔,所述第三取压孔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表头内。
[0017]优选地,所述表头包括表头壳体和显示屏,所述表头壳体与第二探杆端部可拆卸固定。
[001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别在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上增设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在测量操作前后或操作中,及时或定时的将气体缓冲管和毛细管内压力排出,避免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细管内产生水膜,确保将节流件前后位置压力精准引导至压差式传感器上。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差压式流量计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引压结构,引压结构中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的设置,及时地将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细管内产生的水膜排出,避免因毛细管内产生的水膜导致流量计测量不准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剖视图;
[0022]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4]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包括分别与节流件3的迎流侧和背流侧连通的第一导压毛细管211和第二导压毛线管212,所述第一导压毛细管211和第二导压毛细管212远离节流件3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气体缓冲罐41和第二气体缓冲罐42。所述第一气体缓冲罐41和第二气体缓冲罐4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排气阀61和第二排气阀62。所述第一气体缓冲罐41和第二气体缓冲罐42均与一压差式传感器51(MEMS压力传感器)连接。
[002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差压式流量计原理为:流体经过节流件3时,被节流件3节流,流束会出现局部收缩,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在节流件3前后形成压力差,且流动的流量越大,形成的压力差越大。通过与节流件3的迎流侧和背流侧连通的第一导压毛细管211和第二导压毛线管212将节流件3前后的压力分别引入第一气体缓冲罐41和第二气体缓冲罐42,后再通过压差式传感器51(MEMS压力传感器)将压力差检测出来,再经过计算换算,获得流体流量。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与节流件3的迎流侧和背流侧连通的第一导压毛细管211和第二导压毛线管212将节流件3前后的压力实现引压,导压毛细管直径较小,引压精度高,使得压差式传感器51能够精准的测量节流件前后压差。
[002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导压毛细管211和第二导压毛线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节流件的迎流侧和背流侧连通的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线管,所述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细管远离节流件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所述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所述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均与一压差式传感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均为电磁阀;所述第一排气孔与第一排气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孔与第二排气阀的进气口连通;第一排气阀的出气口和第二排气阀的出气口上均分别连接有朝向外部并与空气连通的排气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阀和所述第二排气阀上均电连接有控制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通断的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取压孔和第二取压孔,所述第一取压孔和第二取压孔均与所述压差式传感器连通;所述第一气体缓冲罐和第二气体缓冲罐内还均分别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取压孔和第二取压孔位置,为进入第一取压孔和第二取压孔内的气体进行过滤。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引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压毛细管和第二导压毛线管均为直管。6.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流体管道内的节流件、一端与流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寒生顾宇丁锋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科迈捷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